分享更多
字体:

设计,终究是拿来卖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7 05:3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邱昊

  70年代生,毕业于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创建女装品牌Neither Nor以及One By One/LAB设计概念店及同名品牌Qiu Hao,近期被《VOGUE》中文版邀约参展“VOGUE摩登不夜城x中国设计”创意展。

  常常被问到有关“环保”设计的话题,我觉得“绿设计”不仅仅是用天然环保的原料来制造衣服,而且是生活态度与方式。丝绸和毛皮在某种意义上说,比其他原材料从设计运用到生产制作,都更需慎重。现在只能用昂贵的价值感去约束大家,教大家惜物,当你选择消费甚至想扔掉之时,都会很慎重,应善待每件衣服,不要太过追求新潮流。

  作为中国设计师,我的目的是给消费者多一个选择,而不是追随一个潮流。媒体给了我诸如 “实验性”的帽子,其实我是从商业的角度来做设计的。我清楚知道自己是设计师,而非艺术家,设计出来的产品最终是要卖给大众的。

  时装设计师们在中国很容易起步,门槛很低,搞个时装工作室并非难事,但之后的成长是很艰难的。一位中国设计师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欧洲50个人的设计团队要做的事情,从设计到管理,乃至市场和经营,选面料到核定成本,甚至选店址的方方面面。

  这次同我一起参加《VOGUE》“摩登不夜城”的几位本土设计师,包括吉承、王汁、蒋琼耳等每个人的处境都不太一样。但大家都意识到,设计师成长应该更好地与产业、系统结合。我所说的产业是指从原料到生产加工的部分,而我们现在是与产业脱离的。关于时尚产业,设计师根本不关心甚至连去关心的意识都没有,即便他们就是这个产业的一分子。

  我的品牌创建10年以来,从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资助和投资,在这方面我非常谨慎,除非是对的时间对的人和对的钱。我们做事不是那么急,不赚快钱,比如10年前我们进入9个城市,当时的市场要求就是“商业再商业”,并不接受太大胆设计理念的商品。但我当时若按这条低成本、跑大量的路走,可能早死了,更何况我们也没有大资本去做大市场。

  最初,我们的One By One的店铺里就销售Neither Nor和QiuHao两个系列。如今,将品牌结合,以店铺的形式进入百货业,百货公司会担心QiuHao的销售业绩,顾虑到这个品牌太有设计感,故将Neither Nor作为基础、来确保销售业绩。目前的情况是,孵化品牌Neither Nor,并保证QiuHao这个品牌继续生存,两者成为一个组合,产品比例的搭配是80%与20%。

  其实,每个阶段都不同,对于经营,我有自己的想法,现在QiuHao是占店铺货品的20%,但之后也许会剥离,做独立店铺。这也是为了更完整地向客户群服务,最大可能地争取市场份额。国内整个购物环境、对时尚的理解度,非但二、三线城市与上海不能比,即便是其他一线城市也和上海有差距。

  目前,我们的开店是非常有计划的,一看机遇,二看自身能力是否能应付,暂时还没有海外拓展的计划,主要还是关注中国国内市场,这是我们这批本土时装设计师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