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科技狂人秦升益和他的砂业帝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9 04:04 来源: 新京报

  【开栏语】

  从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始,中关村科技园区已走过了20余载。从一开始的海淀园,辐射到目前的一区十园,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生根发芽。中国企业走出去、海外企业走进来,联想、方正在此强大,IBM、惠普在此落户,一批新兴创新型企业也孵化成型走上上市之路。 本报通过探访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访谈企业创始人、高管、员工等,讲述中关村企业在这个平台的创业发展故事。

  借助“市场经济”东风,1996年以“砂”起家的“仁创科技集团”在中关村诞生。

  如今,仁创已发展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科技企业,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

  走入中关村展示中心的仁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摆放在橱窗里的一块保存完好的砂芯。这块砂芯见证了“仁创”的诞生。

  仁创创始人秦升益以风积沙为研究对象。仁创科技集团在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启发下,从“用沙”着手,通过技术创新,将“沙”转变为可利用的“砂”,再通过技术创新创制系列的“砂产品”,然后系统集成形成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案。

  仁创坚持砂技术产品的多元化持续开发,用于汽车零部件筑造的“覆膜砂”是仁创创造并命名的,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孚盛砂”也是如此。其系列技术产品涉及机制制造、石油开采、生态建材、农林水利等多行业多领域。所有技术产品都是以沙漠中的沙子作为原料研制生成。

  “两三个月前,我们把一个子公司更名为‘砂业科技有限公司’了。准备切出这块作为主体上市。”秦升益忍不住透露,企业正在股改之中,集团旗下的六大块产业在未来可能就是六家上市公司。显然,现在这家子公司所以换上“砂业”这响当当的名字,其实是想直接点题,作为进入资本市场的探路石,而在仁创科技集团董事长秦升益脑海中,真正构想的是一个庞大的砂业帝国。

  “沙包袱”变宝 走多元的路

  “仁创科技集团董事长”只是秦升益印在名片上的多个头衔之一。实际上,坊间早已将秦升益传作一位“科技狂人”。不仅仅因为他领导的硅砂资源利用实验室进入了首批3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更是由于从他迸发的创意,真真切切决定了仁创科技过去、如今和未来的走向。

  1991年3月11日,钱学森在砂业研讨会上说:假设我们运用全部的现代科学技术,能不能让这16亿亩的沙漠戈壁每年也提供几千亿元的产值呢?钱老对沙产业的期冀,秦升益一直都听了进去。但他认为,沙产业偏重农业型,仁创需要致力开发的,是另一种切近工业型的“砂产业”。

  “仁创砂产业的缘起,针对的是‘人类面临的六大共同难题’。”秦升益表情严肃。他一一列举,这六大共同难题为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沙漠化、地震、火灾、粮食短缺。而仁创科技自主创新之路的确遵循着这条轨迹。

  “2000年以前,仁创一直生产筑造型高温覆膜砂,从事汽车零部件领域。那时大家都看好,竞争也比较激烈,因此我们面临选择——究竟顺势从零部件到整车还是走多元的路?”秦升益说,考虑到原本上下游配套关系的供应商,将来有可能形成竞争,于是决定做潜在诉求。

  通过原创性发明提高采油率

  秦升益想到,砂的特性刚好可以通过直接改变石油出油率来缓解这一紧张。

  油和水共处于地下,在石头缝隙深处底下几千米深,靠自然力根本抽出不来。而且,油水出来的同时,水表面张力小,比油跑得快。结果水多油少。这便形成了全世界油田普遍面临的两大共同难题:地下石油越来越难采,和采出的石油含水量大,品相不高。

  美国一家公司当时已有相对先进的压裂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第一个问题。而第二个关于采油的难题,则是仁创的机会。

  秦升益他们以风积沙为原料,根据石油开采压裂与防砂工艺技术要求,通过原创性的发明“反应性覆膜技术”与“蛋壳原理”,加工而成一种新型压裂与防砂支撑剂,即“孚盛砂”。这种支撑剂本身又有透油不透水的特性,采油率也因此得到提高。

  当沙漠中的风积沙变成“增油剂”后,经过1000多口井试验证明,每口井可以提高单产2.3吨。孚盛砂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大庆、中原、延长、长庆、吉林、华北、克拉玛依等国内各大油田。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能源巨头,也都成为了仁创的大客户。

  开创崭新领域——雨水利用

  在2003年的时间节点上,仁创开始倾向另一个崭新的领域——雨水利用。秦升益说,这回的转变也是顺利成章,因为他看到水资源短缺远比能源匮乏来得紧迫。

  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仁创雨水专家系统”囊括了四个雨水收集利用子系统:“仁创井——道路雨水渗透系统”已用于天津中新生态城、科技部、中央统战部办公区等地。它能够以最经济的方法把路面雨水收集,回补地下水;“仁创水堡——建筑雨水储用系统”不占用地表空间,提高地面利用率,还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世博中国馆广场、丰台科技园主题公园、北京汇文中学、北京市节能环保中心等都已采用。

  问秦升益本人,多元化发展是否会分散企业的战斗力,他告诉记者,尽管仁创的整个砂产业目前还占据独一无二的位置,但六大产业细分领域的对手各个强大,他也有集中力量走更远的想法。“仁创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创新上面,至于今后如何分配,哪一部分自己做,哪一部分转让别人做,还是上市后大家一块做。现在都是未知数。”

  ■ 中关村知多少

  ●2008年,中关村上百家企业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技术保障。据不完全统计,中关村企业共参与了22个奥运场馆建设项目、22个奥运配套设施项目、14个奥运信息服务项目、13个奥运活动保障项目、6个训练比赛保障项目和5个奥运赛事转播项目。上百家中关村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熟可靠的技术和产品运用到奥运场馆建设、信息通讯、清洁能源、环境保护、奥运安全、服务保障等众多领域,成为“科技奥运”的核心力量。

  ●2009年9月17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试点结果,共有243项产品被认定为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其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共有51项产品入选,在全国各高新区中居第一位,约占全国产品数量的21%。这些自主创新产品涵盖了集成电路、软件、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新材料、计算机等众多高新技术领域。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刘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