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债危机正蔓延 专家热议中国何时出手救助_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9 07:3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包兴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三周年之际,欧洲深陷债务泥潭,希腊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债务违约或成为必然,关于全球经济衰退、面临“二次探底”的观点尘嚣日上。欧盟已发出警告,欧债危机正向银行业蔓延,市场可能出现信贷紧缩。新一轮信贷危机即将袭来。

  在近日召开的2011年夏季达沃斯年会上,针对欧洲债务危机前景,前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等从不同角度对欧债危机以及中国应对的挑战进行解读。

  “救还是不救,这是一个问题”。成思危引用了一句莎士比亚的名言,从目前看还得救欧洲,如果不救,欧元区瓦解,国际货币体系倒退,美元一家独大,欧洲一体化进程将付诸东流。

  成思危表示,当然,救并不容易。欧洲的主权债务多为“外债”,相较于美国的“内债”而言,成思危并不认为欧洲能够先于美国复苏。另外,各个国家不统一的财政政策以及过度紧缩带来的风险,也成为整个欧元区复苏的障碍。

  至于救的效果如何,要看采取的具体措施。成思危表示,如果发行欧元债券,以德国、法国信用为担保,中国肯定会购买这种比较安全的资产。而现在欧元区还在争论中,但不管出于何种考虑,救市是必然的。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其它国家的经济回落必然影响中国。

  成思危指出,现在有一个最明显的,即“去杠杆化”,西方政府和个人都要减少负债,结果必然造成外需减少,影响到中国。另外,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把通货膨胀输出到所有拥有美元的国家和个人手里,也将增加我国的通胀压力。

  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举行期间,部分嘉宾对欧债危机前景持悲观看法。李稻葵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比预期要糟糕,中国要及早做好更坏的准备。

  李稻葵提到,欧美国家主权债务有相当一部分在投资者的手中,其中中国是最具有合作精神的投资者之一。他认为,在主权债务问题上,中国与债务人短期应该合作,但中长期必须进行调整。

  李稻葵还指出,欧洲经济发展的波动,将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这对中国而言,温和的通胀压力将长期存在。

  针对外媒报道中国将购买意大利国债的传言,李稻葵表示,购买是有条件的,盲目的购买肯定不是好事情。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有更多深入的研究。其他专家也阐述了不同的观点,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余永定表示,由于欧洲个别国家的领导与欧洲央行仍存在分歧,中国不应购买个别欧元区国家的债券,直至看到有解决欧债危机的明确方案。

  中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帮助意大利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益。经济学家樊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应当考虑买入意大利主权债券,因眼下此类债券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对欧盟债务危机前景,渣打银行东半球研究总监兼亚洲区总经济师关家明表示乐观。他说,欧债问题实际上已经发展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希腊债券危机不仅是其自身的问题,还关联到欧盟其他的国家。

  关家明认为,经过几轮欧债风险的分摊,如果由此能把欧盟的经济结构调整到一个新的台阶,整个欧洲经济的发展机遇大于危机。

  就中国如何援助欧盟,以协助欧盟实现经济复苏的问题,朱民认为,国际外部的支持更多是从流动性的角度给予帮助,而要切实解决问题还要欧盟从内部提出根本性的、制度性的、结构性的改革计划。

  “危机发生很重要的原因是,2008年以来所有的救助方案都是偏重于流动性,而没有实施有力的结构改革。欧盟股权债务危机正向银行蔓延,同时其还面临经济增长的压力。在国际支持的同时,欧盟国家本身必须在结构改革上提出有力的方案,才能有效地把事情做好。” 朱民说。

  朱民提到,希腊危机发生以来,希腊政府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大力削减政府补贴等措施。如果希腊能够坚持IMF当初提到的项目要求,是有希望走出危机的,但这需要进一步的巩固措施。

  针对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中国所做的努力,张晓强表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升自己的发展质量,本身就是在稳定和协助复苏世界经济,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张晓强还强调,个别国家仅以自身经济复苏为中心,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保护主义的方式来解决自身经济困难的做法,最终结果或将适得其反。

  “中国经济总量只占世界经济的9.5%,而美欧日加在一起经济总量超过世界经济的60%,欧美日要根据各自的国情采取正确的政策,承担自身的责任。” 张晓强说。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则指出,虽然在国际市场商品交易方面,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买家,在原材料、基础产品购买方面,中国是第一位的大买家,但中国积极主动影响产品市场价格的作用很小。

  郭树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确实对世界经济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寄希望中国“拉一把”将欧美从经济萧条和危急中拽出来并不现实。

  (责任编辑:刘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