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需要怎样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1 12:16 来源: 《中关村》

  Which Internet Commercial Way fits China?

  商业从来不是凭借一个天才的创意或者复制一个天才的创意就能够成功的。中国互联网的创业主流模式依然以快速复制硅谷新星为主,但切莫跟错对象。启明创投合伙人胡斌、经纬创投副总裁茹海波和嘉丰资本副总裁简江为创业者把好第一道关。

  You can not make success by a talent’s idea or by copying ideas in Business.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Internet Business is still the rapid copying of the enterprises of Silicon Valley, but people should not follow the wrong target。

  文 周昶帆(北京)

  还记得6年多前那波以Web2.0为关键词的互联网创业热潮吗?那时从大洋彼岸的硅谷飘来了Rss、Tag、Wiki、Blog、UGC等新名词,2.0的新思潮还给中国互联网界送来了博客、视频和SNS模式。如今,那波热潮中的大部分红极一时的创业公司及产品已经被人遗忘,只留下少数吸取了精华的集大成者,典型例子如Facebook。

  Web2.0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眼下又在经历一个5到6年为周期的创新爆发时刻,产业的风起云涌让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公司再次兴奋。又一批公司成为硅谷新星,Foursquare、Quora、Flipboard、Tumblr、Instagram、Whatsapp等被认为会成为下一个Google、Facebook或Twitter。

  在中国,每个模式都有复制者来下注赌自己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且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能赢回大把筹码的仅为少数人。首先,这些初创公司在美国亦未能自证商业模式的完整,原创者就将面临较大的死亡率;其次,即使一些模式在美国能够取得成功,未能复制的模仿者,以及完全复制但未能解决中美商业环境差异者,也都将面临极大挑战。

  如果给这一波热潮泛起寻找原因,它实际上顺应了两个大趋势:互联网的社交化和移动化。

  这两个趋势在中国都有众多创业者及风险投资公司投身其中。很多人充满着乐观情绪,Facebook和Twitter等尚未上市估值却一路走高,新生代的Foursquare、Quora和Tumblr、Square等也屡屡传出获得大额融资的消息。这也刺激着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更快速地复制美国模式。仅有一个拷贝计划就能融到一笔钱的时代又回来了。

  然而商业从来不是凭借一个天才的创意或者复制一个天才的创意就能够成功的。无轮是上一波2.0的热潮,还是当下社会化与移动化引发的创业投资热,网络商业依靠的盈利途径仍无新花样,归结结底还是卖服务向用户收费、卖广告向广告主收费。而业界推崇的“免费”玩法则是营销措施,不是盈利措施。在Web2.0热潮中,很多红极一时的产品最后也并没有找到成功的盈利模式。

  硅谷当然是全球互联网创业的风向标,中国创业者此刻需要做的是甄别出真正适合中国市场的最新创业模式。

  Foursquare

  简介:Foursquare,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服务,以签到和徽章为核心,现在发展出结合签到商家送优惠券。

  Foursquare已算初获成功,在美国用户数已超过千万。它能快速成长的大背景是,美国有鼓励创新的商业环境。大公司考虑到尚未证明的新领域会有巨大风险,也不会贸然进入。创业者有较长时间窗口期成长,且能独享较大市场份额。而其在中国复制者至今达40多家,一窝蜂的复制导致的结果是一个新模式多家分食,领头者用户数量不过两三百万级别。彼此之间也会发现只形成了微差异,同质化严重。

  在产品上,Foursquare中“签到+徽章”的功能具有一定娱乐性,但在用户使用一段时期后却缺乏粘性。签到可以是一种基础性的功能,结合进各种移动产品中,也可以变相成为互联网产品的功能。在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有一定积累的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和大众点评网,可以轻易加入签到功能,发挥已有社区的优势。签到本身作为一种产品核心功能太单薄。LBS模式也不仅仅是Foursquare模式的一种,在国内亦有其他模式或自主创新或复制国外已有模式。

  Foursquare也对自身商业模式进行了拓展,在地理位置上与本地商家的营销业务进行结合。然后这种从线上到线下的业务就需要较强的商务拓展能力。对用户有一定吸引的是签到得优惠券。考虑到中美消费环境的差异,启明创投合伙人胡斌认为,优惠券形式在中国很难做,因为用户获取优惠券的成本低,所以不会在意这种形式获得的券。Foursquare的中国复制者们去谈折扣,又没有团购网站那么多用户,即使谈成合作拿到优惠券的折扣也不高。

  经纬创投副总裁茹海波认为,Foursquare在美国表现出强大的运营能力,包括线下商户的发展以及产品特征对美国生活文化的映射,在中国则被简单地做成了签到。嘉丰资本副总裁简江认为,这很可能是昙花一现的模式。因为对于这种手机与地面服务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对用户要提供足够的价值以维持粘度;另一方面要做好线下商家拓展,需要强执行力的线下团队。在线上方面,Facebook更有优势;在线下方面,Groupon更有优势。

  结论:该模式本身有局限性,不适合中国创业者复制。

  Kik/Whatsapp/Talkbox

  简介: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基于移动互联网提供免费的短信、文件传送和语音服务。

  无论是以短信还是即时通讯工具市场来作为参考,此类服务都将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它们都是非常适合中国用户的产品形态,已经通过多个创业型产品得到广泛传播。各玩家的起点是一样的,国内已出现米聊、个信等创业团队产品,而巨头腾讯也进入该领域,推出微信,借助腾讯自身的用户优势在QQ邮箱等产品中大力推广。

  这些产品模式在中国有很多模仿版本,但不仅仅是单纯的模仿,也有一些概念的融合和创新。简江认为,这个领域要想在国内成功,主要取决于产品与运营执行力,只要跑得快就有机会。中国团队虽然很难做出模式创新,但在模式改进和融合方面还是很强的。具有代表性的是小米科技的米聊产品,从最初的Kik的复制品,只能发送文字信息,到现在结合Whatsapp和Talkbox,能够发送文字、图片以及语音对讲。

  茹海波认为,它们的主要挑战首先是市场竞争,这个领域的创新有可能革腾讯的命,一定是腾讯的必争之地。另外,也可能会遭遇政策关,因为短信被运营商认为是基础电信业务,有可能面临牌照限制。他建议,创业公司最好趁政策尚未明朗,快速发展,靠用户规模积累博弈的筹码。

  结论:该模式有市场空间,也有巨头进入,创业团队复制后须有快速执行能力。

  Dropbox

  简介:面向个人用户的云存储服务,跨终端存储同步各类文件,类似以前的网盘。

  Dropbox是一个获得了用户良好口碑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用户多设备同步的需求,比如可以在办公室和家里同步文件,而不用携带优盘等来拷贝。Dropbox云存储这个概念不新颖,偏重文档和分享,更像传统的移动硬盘、网盘。Dropbox产品本身做到了极致,在同步存储、下载的速度和稳定性等方面下了很大的技术功夫。在美国采取基础服务免费,增值存储服务收费的盈利模式。

  茹海波认为,今年做Dropbox类创业恰逢其时。过去一人拥有多个高性能设备的现象还比较少见,多设备同步的需求仅仅存在于人数不多的Geek群体中。而随着iPhone、Android phone和iPad的爆发式增长,多设备同步的需求开始显得非常必要了。Dropbox类项目成功的关键是:产品易用、随时可用、稳定安全(存储安全和隐私安全)、成本低、多平台。技术功底要很强,否则成本可能会过高。而简江认为,Dropbox就像互联网发展早期的免费邮件系统,最后都没法挣钱,但是会成为大的互联网巨头吸引用户的重要应用。

  结论:在国内为服务付费的意识还没有形成,很难获得足够的收入,运营成本却一点也不比国外低,所以没法成为独立的成功公司。

  Evernote

  简介:云存储服务,跨终端存储同步笔记。

  Evernote同样也是一个获得用户良好口碑的产品,也满足了用户多设备同步的需求,但相比Dropbox,Evernote更轻,偏重于文字、图片等笔记存储同步。在技术难度上比Dropbox要小,成本也比Dropbox低,比如Dropbox要处理多种文件的格式,而Evernote只需统一为自己采用的格式。但Evernote对同步逻辑的处理和云存储架构设计的要求也比较高。在国外采取基础服务免费,增值存储服务收费的盈利模式。

  简江认为,这种模式由于存储了用户更丰富的信息资料和行为记录,所以潜在想像空间更大,但从目前来看,除了直接向用户收费外,还找不到合适的大规模盈利途径,同样也不适用于在国内作为独立的公司运营。如果选择了这个创业题材,可以分步实施,先文本,后多媒体。

  结论:成本高,用户付费在国内较难,创业者如果复制适合以卖给大公司为目标。

  Instagram/ Color / Path

  简介:移动照片分享社区,使用应用拍照后可分享至不同关系社区中。

  实际上,这三种基于图片分享的社区模式各不相同。Instagram聚焦于非熟识用户关系的图片分享,图片大多数都经过Instagram的滤镜效果进行处理,产品理念和社区的氛围是鼓励用户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美好。Path则是熟识关系之间的用户相互分享照片,而且Path在产品设计上做了硬性规定,用户只能选择50个好友进行分享,打造一个亲朋好友的私密圈子,这个氛围与Instagram从根本上有所不同。而Color则是基于地点的弹性社交,用户在某地拍照后可以浏览其他用户在该地点拍照后分享的图片。至今为止,Color模式在美国也不被看好。

  简江认为,Color适用于成员相对比较单纯的小社区或者环境,如果社区人的层次比较复杂,就不容易发挥作用。相对于美国,中国有更复杂的人群层次和构成、分布。而在产品上,Color门槛对用户来说过于高了。茹海波认为,Color诉求表达不清晰,在产品不完善的情况下又过早的进行大规模推广,口碑坏掉了。但可以预见,与位置元素相结合的“弹性社交网络”方面的创业项目会大量涌现,有可能产生革命性的公司。

  相对来说,其他二者则更被看好,尤其是Instagram。Instagram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应用,一方面概念上类似于Facebook,满足了好友互相秀的需要;另一方面滤镜做得非常出色,能让平常的照片看起来很有味道。Instagram可以说是“图片的Twitter”,由于Twitter为用户普及了单向关注、短评等产品形态,才应运而生,借助全新的产品形式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图片分享是普遍存在的需求,中国已经产生很多以Instagram为原型的创业公司,比如经纬中国投资过的camera360。

  Path满足的是亲密朋友之间的图片分享需求,也是非常适合创业的一个题材。因为这个需求是普遍存在却一直没有被很好满足的点。而且由于这种社区的规模增长比较慢,这种需求一时半会儿未必能得到大社区足够的重视,正好适合小团队沉下心来做。不过也面临大公司抢夺市场的风险。胡斌认为,Path的另外一个风险是被实名SNS取代,比如Facebook。SNS网站有用户关系,这种熟识的关系很难让新公司再建立一遍。

  结论:适合创业者复制,但盈利模式目前难找。

  Tumblr

  简介:内容分享社区,加入社交关系的博客升级版,注重图片、视频等展示。

  轻博客模式是相对于博客来说的,一方面加入了社交关系,使得传统的内容社区社交化,内容制造后能够在社区里通过单向关注的好友关系迅速传播,方便互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用户创造内容的门槛,相比传统的博客,轻博客更推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用户创作内容的门槛立刻就被降低了,几句话几张图片也可以成为一篇轻博客。在这种情况下,博客写作越来越被塑造成一种严肃写作的形式。轻博客的产品定位在微博(http://weibo.com)和博客之间,会对传统博客现存的市场份额产生冲击,也会由于兴趣引导和好友关系两个维度吸引新用户和那些写过博客的用户加入。个性化表达的需求切实存在,但在传统博客时代没有找到比较好的商业模式,博客服务最后基本都由门户网站来提供,小的服务商逐渐衰落。

  胡斌认为,这种服务毫无疑问是有需求的,问题只在于能长多大。在中国,轻博客介于微博和博客之间,上下两个对手都是新浪,现实竞争环境比较激烈。存在成功可能性的方向是垂直领域的轻博客,与垂直网站中的其他产品服务组合,作为内容社区来吸引用户。独立的轻博客,需要跨过的门槛是先将用户规模做大,然后才可能通过广告模式或者其他模式盈利。

  结论:作为独立服务,商业模式难找,国内竞争激烈。

  Quora

  简介:社会化问答网站,可以关注感兴趣的人、话题以及问题进行问答。

  Quora出现之初的目标就是要将用户头脑里90%以上没有在互联网上出现的信息挖掘出来,创造高质量和有针对性的内容,通过内容社区的运营激发用户提问和回答。相对普通问答网站来说,Quora模式的启发是高质量内容社区,一些定位较为明确,在早期通过高质量种子用户汇集、早期问答形成较好社区氛围的网站会吸引相应领域专业人士,依靠内容的价值从而对不同垂直领域用户产生粘性。

  简江认为,这是一个很有价值和前途的模式。它能够让专家的个人能力和声望在一个平台上累积,降低信息不对称,产生持续的价值,这方面类似于淘宝的信用评价,甚至比信用评价更可靠。在国内的问题是:Quora在国外主要依托Facebook的社会网络来完成扩散传播以及社会化增值,而国内的社交网络普遍开放度不够,所以在国内发展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

  此外,能否长期保持提问和回答的质量也是关键问题。主要挑战是运营工作,通过制定规则、加强舆论引导保持问答质量,在内容质量和用户规模扩大之间做好平衡。茹海波提供了另一个思路:可以考虑从垂直领域的问答入手,多做几个垂直问答,分别成规模后再连成一个平台化的问答网站。创业者对这种社区的发展要有足够耐心,因为商业模式需要等用户成规模后再考虑用Social Media的方式盈利。

  结论:Quora内容社区模式能够对用户产生更明显的价值,关键看运营能力,创业者适合复制。

  Flipboard

  简介:iPad端移动阅读应用。以精美排版杂志式的展示方式聚合和筛选优秀内容提供阅读服务。

  这又是一个新产品形态满足传统需求的范例。Flipboard起初内容只来源于Twitter和Facebook等Social Media,通过好友分享的链接来抓取媒体内容,再通过复杂的算法将与用户相关的内容从庞杂的信息中筛选推送出来,而且它十分讲求美感,向杂志排版靠拢。而如今它已向上游内容资源拓展,与众多媒体合作,作为媒体内容的分发渠道,也按照内容的类型制作频道主动推送内容。Flipboard本身不仅仅是个加工信息的产品,也越来越向媒体方向发展。

  Flipboard的出现有一定的移动互联网环境因素,茹海波认为,Flipboard本质上是一个浏览器,或者RSS阅读器,或者富媒体电子杂志,是由于高性能的iPad设备的出现引发的产品体验的创新。如果在中国选择这个创业方向,如何塑造差异性和市场份额集中度是难题。产品技术上并不是门槛,国内也已有众多复制者,不乏腾讯这样的大公司,而且也出现了同质化高的现象。胡斌认为,互联网基因公司会在这方面有所建树,还得打通SNS,而腾讯不见得有领先优势,平台方做这事因竞争关系不能与其他平台打通。这也是第三方公司的机会。

  在将来,产品之外,关键是怎样以不同的内容来吸引用户,内容的差异性将决定用户的异质性,否则就容易被任何一个竞争对手取代。而盈利来源,按照媒体内容的角度是广告。但差异化的内容分发平台也将会成为付费订阅的渠道。

  结论:比较适合创业者复制,如果团队有内容资源背景或者较强的商务能力,在内容上差异化会脱颖而出。

  Square

  简介: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依靠智能手机外接一个小型信用卡刷卡设备进行支付。

  移动支付涉及的领域较多,需要资源的整合。胡斌认为,支付在中国创业需要产业链的支持,不是草根创业者能做的。而具体到Square模式,涉及到手机端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刷卡硬件设备以及信用卡支付系统,既要求团队有互联网的产品精神,也需要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行业背景。另外,支付领域也需要在政策上的支持。如果没有一定的品牌和强有力的合作伙伴的备数,小团队的产品最后还会面临用户接受的心理门槛。茹海波认为,Square在美国非常成功是由于目标用户定位明确,虽然人数小众但需求强劲,创业团队技术能力和商务能力都很强,能捆绑Apple的资源为他们发货。美国的信用环境好也是Square成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在中国,有团队能做出一个类似Square的设备不足为奇,但并不具备这一产品发展的环境。

  结论:该模式不适合中国创业者复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