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要拿捏适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3 06:55 来源: 经济日报前不久,中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在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上透露,银监会正在积极研究怎样开展有条件的、有限制的、有前提的资产证券化,以减少银行的资本充足压力、流动性压力。与此同时,央行相关负责人透露,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日前国务院已经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扩大试点,同时,央行与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进一步加大实施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方案。这一系列举动显示,信贷资产证券化正在有“条件”地研究开展。
早在2008年,浙商银行就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6.96亿元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浙元1期”),成为国内首家开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金融机构。
今年两会期间,金融界的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建议,要考虑推行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因为,金融资产证券化可提高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增加资产流动性,改善银行资产与负债结构失衡的情况;降低银行固定利率资产的利率风险。银行可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来降低筹资成本,还可使贷款人资金成本下降。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创新。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金融机构将大量规模很小的抵押贷款聚集成一个组合,划分为若干标准化的金额,并将其当做证券销售给第三方。这就使原本不流通的资产变成可流通的证券。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在于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提前变现,解决流动性风险。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一方面可以缓解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将银行贷款盘活为可流通的资产,增加银行的流动性。资产证券化为银行体系引入了强化的外部市场约束机制,通过严格的信息披露,市场化的资产定价,提高了信贷业务的透明度,促使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但是,资产证券化要格外注意控制风险。作为美国次贷危机中风险传递的导火索,资产证券化在世界范围内饱受诟病。有观点认为,次贷危机就是因住房贷款证券化而起的。不少人认为,正是由于贷款可以通过证券化卖出去,所以银行有意无意地降低了放贷标准;也有人说,由于证券化资产是若干笔资产打包后再进行等分的,其基础资产的质量不仅投资者无法判断,就连中介机构也难以准确识别;还有人说,由于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不断交易,这就扩大了市场风险,等等。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资产证券化改变了风险的生存状态,使风险由存量化转变为流量化。它通过风险定价和转移技术实现了风险配置的功能,是实现金融功能从资源配置到风险配置转型的一种工具。但是,当单个金融机构的行为转变成为金融机构的一致行为时,就可能促使信用膨胀,加剧金融体系的顺周期特征,放大金融周期的波动,进而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出现。所以,资产证券化要适度、有条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