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城投债 债基再遭散户赎回潮冲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4 01:02 来源: 中国经营报卢远香
债券基金违规“代持”救急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曾经被债券基金疯狂争抢的城投债,正成为煎熬基金经理的“烫手山芋”。
深圳一位债券基金经理颇为苦恼地表示,市场已经对城投债完全丧失了信心,基金也不知道可以把它卖给谁。受累于城投债的债券基金在遭遇来自保险、年金的第一波赎回潮冲击后,目前正经历着散户的第二波赎回潮。
面对巨额赎回带来的资金缺口,一家合资公司的基金经理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目前多数基金依靠“代持”这一违规途径来解决。
“甩不掉的”城投债
7月下旬,突如其来的城投债信用危机爆发,让整个信用债市场跌声一片。自此,信用债的阴霾,就一直笼罩在债券基金的上空。
“我们旗下一只基金就只有一笔城投债,三四千万元,不想要了,要卖掉,但一个月都没卖掉。”深圳某老十家基金公司的一位债券基金经理陈君(化名)苦恼地说,城投债几乎找不到买盘,交易所一天的成交量也只有“十手十手”,根本“甩不掉”。
来自深圳另外一家合资公司的基金经理于林(化名),同样面临卖不掉城投债的烦恼。“现在大家都对城投债的信用风险担心,没有人买,根本没有流动性。”
这并非个案。陈君称,市场上持有城投债的基金,99%都没有把城投债卖出去。
但市场的担忧情绪还在升级。现在的城投债,用作质押回购都被银行拒绝。“出于风险控制的角度,现在已经到了以城投债来做质押回购融资,但一些大银行都已经不接受了,市场的担心就到了这个程度。”陈君说,市场已经对城投债完全丧失了信心,基金也不知道可以把它卖给谁。
面对“甩不掉”的城投债,基金经理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套说辞是:“相信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城投债不会有信用风险。只要市场恢复信心,成交就会恢复。”
但现实情况是,基金经理有信心等待,投资者却不愿意“立于危墙之下”。自7月底开始,债券基金在遭遇来自保险、年金的第一波赎回潮冲击后,目前正经历着散户的第二波赎回潮。
资金链断裂的压力
“8月底以前,社保、保险公司就将持有城投债比例比较高的基金都赎回了。整个行业面临的赎回为20%~30%,有些机构占比比较高的基金,比例高达50%。而9月以来,散户也开始慢慢赎回基金。”于林称,源源不断的赎回压力,让债券基金面临流动性风险。
对此,行业内普遍的做法是信用债卖不掉,就将其他流动性比较好的品种,如可转债、国债等卖掉,这些债券最近也都遭遇不同程度的下跌。这还不够。按照中报数据显示,债券基金配置信用债的标配比例基本在40%~50%,有些规模比较小的债基,比例更是高达70%~100%。
于林称,对于持有信用债比例高达70%以上的基金而言,即便“把其他债券品种都卖掉,也不能应对赎回”。据其了解,业内有基金腾出20%的资金应对赎回,但实际赎回比例却高达30%。还有10%的资金缺口,只能依靠“代持”这一违规途径来解决。
“基金被赎回,持有的债券又卖不出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假装将券卖出去,来应对赎回压力。”于林称,代持是指基金公司和银行签订一份协议后,基金把卖不掉的城投债由基金资产的表内转移到表外,再由银行拿出一笔资金给基金救急。但事实上,风险还是由基金公司来承担。
陈君亦持类似看法。“投资者赎回,可以规避自己的风险。但基金公司的风险并没有规避掉,不管放在表内还是表外,都在自己手上。”陈君说,在目前几乎没有成交的情况下,代持是最坏的结果,也是不得已的做法。
但这毕竟只能是暂时的变通手段,城投债的风险依然隐含在债券基金上。“基金公司最终还是要把券买回来。但现在的问题是,整个债券基金行业都面临净赎回,根本没有资金能让基金公司腾挪。”陈君称,目前唯一能祈祷的是,城投债不会爆发大规模的信用危机。
“这就是在变相还债”
据记者采访了解,在本次城投债爆发的危机中,有95%以上的债券基金都深陷其中,这也使得债券基金出现近六年来首度亏损。
对很多投资者而言,这场危机来得很突然。但在业内一些老债券基金经理看来,这却是一场“预料之中的浩劫”,是整个债券基金行业“在变相地还债”。而危机的祸根,则来源于2010年。
“2010年,富国天丰以高比例投资信用债获得超过10%的丰厚收益,这让整个行业又羡慕又妒忌。”南方一家规模排名前五基金公司的债券经理赵锋回忆。于是,迅速有同行模仿其操作模式——大比例持有信用债,并放大杠杆追求高收益。随后,这渐渐成为行业的一股风潮。
2010年,债券基金追逐高收益的行为,确实获得了不菲的回报。当年,债券基金以7.63%的平均收益成为基金中的“淘金王”。其中,富国天丰更16.27%的回报成为债基的冠军,成为市场争相追捧的明星基金。
而等到2011年,追逐收益率的风潮更是演绎到极致。赵锋记得,今年3月,城投债的年收益率达7%~8%,很多基金不看债券的基本面,不考虑信用风险,都在疯抢。“什么品种收益高就抢什么”。
然而,让基金经理意想不到的是,这笔投资带来的却是负收益。“7月以来,很多城投债的价格从105元下跌至90元,下跌幅度近15%。而票息收益率才6%~7%,根本无法覆盖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赵锋感慨,债券基金的定位是低风险的品种,但基金经理过度追逐高收益的行为,提高了整个行业面临的风险。
深圳某老十家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部投资总监,早在2010年10月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提示了债券基金行业面临的风险。“债券基金也在排名,比拼收益率,这种过于追逐收益率的行为,相当于把慢车开到了快车道,是非常危险的。它会刺激基金经理什么风险都敢去冒,让持有人承担不该承担的风险。”
这位投资总监直言,债券基金扎堆持有城投债,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都很大。“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么多年以来,信用风险一直在累积,总归要释放。银行还可以计提拨备,债券基金根本无法承担信用风险的损失。”
赵锋亦持类似的看法。“一旦出了信用风险,基金根本无法承担。”赵锋说,城投债危机爆发引发的流动性风险,正是债券基金放大杠杆操作模式的必然结果。他认为,这次危机应该成为行业的一次深刻教训,并促使债券基金回归低收益品种的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