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蓝色经济 驶向同城时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4 01:04 来源: 中国经营报李媛 屈丽丽
访山东省胶南市委书记万建忠
在9月份举办的为时一个月的2011年中国青岛灵山湾国际拉网节,将山东胶南市推向了公众的视线。
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山东沿海战略的助推下,胶州湾海底隧道、青岛跨海大桥先后开通,这促使胶南地区处于跳跃式发展的机遇期,加速与青岛迈入“同城时代”。拉网节的举办也将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胶南,融入胶南,促进胶南产业的转型升级。在种种利好下,胶南市的发展将如何借势?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山东省胶南市市委书记万建忠。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目前胶南市的地域优势有哪些?胶南市要建成“蓝色经济示范区”,对于这一发展思路,政府计划如何实现这一设想?
万建忠:胶南市拥有156公里海岸线,海域面积3949平方公里,发展蓝色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2001年,联合国正式提出了“21世纪是海洋世纪”。今后的10年甚至50年内,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蓝色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胶南市环境优美,是一座新兴的滨海城市。胶南市定位于,立足建设青岛西海岸都市新区目标,抢抓“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机遇,实施“东接、北扩、南展、西进”城市发展战略,提升城市承载力,完善城市功能,打造海滨城市特色。所谓“东接”,指与港口经济按三条线对接:通过疏港连接线进行产业对接,接受港口辐射带动;通过滨海交通大道进行城市对接;通过海上旅游线实现灵山岛、琅琊台和薛家岛旅游对接。所谓“北扩”,指开发建设总面积63.7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加工区30平方公里的青岛临港经济区,承接港口辐射,与临港经济实现产业对接,带动“同三”高速公路在胶南的五个出口园区建设,为青岛西海岸临港经济发展搭建平台。所谓“南展”,指在南部规划建设高教科研区和琅琊台旅游度假区两大组团。从而形成东有港口带动,北有产业支撑,南有智力支持,西有旅游度假的大都市格局。
胶南市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山东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做强港口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经济三大特色经济,建设蓝色经济示范区。
《中国经营报》:为了实现目标,胶南市近几年的发展思路是什么?围绕这些思路,政府有怎样的计划和部署?
万建忠:胶南作为青岛西海岸的重要区域,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格局比较清晰。
当前,首先要科学做好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水平,提高服务业比重,将产业结构调整为以二三产业为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对于世界发达地区和国内先进城市,胶南市的工业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把“工业强市”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是胶南市实现转型跨越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
为了形成产业优势,胶南市全力推进了八大产业平台建设,积极引进优势集群项目,在增强经济规模和提升产业水平的同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董家口港区开发全面提速,港区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准,临港产业起步区基本完成土地整理,滨海公路南段竣工通车,鲁能码头、中石化LNG 等重点项目迅速推进,中盐港口物流中心、南方矿业码头等重大项目落户。
《中国经营报》:青岛胶州湾隧道、大桥的建成开通,对胶南和青岛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促进作用?此时,在胶南举办拉网节的意义何在?
万建忠: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开通,已经不仅仅是桥和路的通行连接,而是胶南在今后发展中思路豁然、全面跃升的一个临界点。
在青岛“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发展战略中,胶南的发展支撑点首先是“轴”的问题。在以同三高速、204国道、滨海公路为中心的辐射轴线上,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点来承接传递主城的辐射力,大桥和隧道的适时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胶南和青岛主城成为有机联动的一体。
现在,抓住桥隧机遇、迎接桥隧时代是胶南的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在去除制约胶南与青岛主城协调发展的最大瓶颈后,胶南在大青岛布局中的地位已经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县级市的概念,而是主城区的重要一极,是青岛未来发展的潜力地带。桥隧通车把胶南现有的资源、区位优势进行了放大,让胶南站在了一个历史的高点上。
作为国内首家展示渔家文化的国际盛会,我们也尝试与企业合作,胶南慈善总会、圣元国际集团等企业为青岛灵山湾国际拉网节融入公益内涵。如今拉网节成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良好载体,对推动半岛蓝色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