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火线入股的暴富奥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4 01:4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鲁桂华

  应该没有人不喜欢钱吧,所以暴富奇迹,总会在我们心里激起一阵阵波澜,久久难以平抑……正因为如此,最近A股市场一幕幕的暴富奇迹,总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2010年11月5日,雷石投资旗下的天津雷石信源以每股17.63元的价格突击入股蒙发利。10个月后,蒙发利以每股52元的价格顺利上市。短短10个月,雷石信源的财富增值了2倍。

  2010年6月28日,雷石投资旗下的另一企业天津雷石天一以每股5元的价格突击入股双星新材。同样也是10个月后,双星新材以每股55元的价格成功上市,雷石投资的资产增值10倍。

  2009年10月,东方祥安以每股1.36元的实际成本受让骆驼股份50万股。9个月后,骆驼股份以每股18.6元的价格在上交所上市,东方祥安的财富增值12.67倍。

  这些机构投资者突击入股暴富的奥秘到底在哪里?

  其实这一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这里的每一个暴富故事中,都有两笔交易。第一笔交易就是机构投资者或PE从取得公司的股权,第二笔交易就是这些公司向公众投资者发售股票。大家可以设想,如果所有的交易,即机构投资者取得股权的交易、向公众投资者发售股票的交易,都以公平价格成交,机构投资者能够赚取暴利吗?显然不会!因为机构投资者取得股权时支付了公平价格、在股票发行后按公平的价格出售其股票,如果取得股权和出售股票的间隔非常短,那么机构投资者将赚不到利润;如果这一间隔相对较长,那么机构投资者只能赚取这一段时间的利息,即只能赚取正常利润,暴富是不可能的。

  由此看来,导致暴富奇迹的原因,或者是机构投资者取得股权的成本偏低,或者是这些公司的股票发行价格,即机构投资者持有或出售股票的价格偏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我们不妨通过一个简化、直观的例子帮助读者朋友进一步理解上述分析。假设某企业股东的出资额,或者说该公司的资本为100元,预计未来每年赚取30元的现金流入,而全社会平均的报酬率是10%。根据这些背景,读者朋友不妨思考:

  股东投资兴办企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赚钱!

  该企业100元的资本每年赚取30元,而根据全社会平均的报酬率,100元的资本只能赚取10元,其他人要赚取30元,需要投资300元。这是不是意味着,该企业100元资本赚钱的能力相当于别人300元的资本?是不是意味着该企业的价值应该为300元?如果该公司有10股股票,这是否意味着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为30元?

  显然,30元就是这个公司股票的公平价值。如果机构投资者取得股权支付了公平价格、出售股票取得了公平的价格,那么机构投资者是不可能取得暴利的。机构投资要赚取暴利,原因无非是:第一,它取得股权支付的价格低于30元;第二,它售出股票的价格高于30元;第三,上述两种情形同时成立。

  一般而言,无论是让渡股权的原股东还是取得股权的机构投资者,远比外部的公众投资者更清楚公司股票的真实价值。因此让渡股权的股东不太可能以低价格把股权卖给机构投资者。那么,更有可能是这些上市公司股票的发行价格和二级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这或许是暴富轨迹背后的真正原因吧。

  如果这一分析成立,即暴富是因为价格不公平所导致,那么一定导致财富在投资者之间的重新分配。如果是机构投资者取得股权的价格偏低,那么暴富就是让渡股权的股东的损失。如果是股票发行价格和二级市场价格偏高,那么暴富就是买入股票的公众投资者的损失。

  如何才能避免因价格不公平导致的暴富、因价格不公平导致的财富再分配?我相信一个基本的事实,即高估的股票,长期中,一定会向其真实价值回归。我们此前的研究曾经揭示,高市盈率的股票,其市盈率在未来的5年中会逐渐下降。这正是这一事实的一个明证吗?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纷纷破发,不也是一个明证吗?如果高估的股票,价格在长期中趋于下降,那么为什么不延长机构投资者、大股东、上市公司高管的锁定期呢?当前,高管、大小非减持,究其本质原因,不也正在于锁定期太短,以致估值泡沫没有完全消退之前,减持可以创造暴富奇迹吗?这些问题,无疑值得我们和监管层深思。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