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定价:在忧虑中期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4 01:58 来源: 华夏时报本报记者 吴丽华 长春报道
新粮增收 农民惜售 国内外因素叠加
9月22日,离东北玉米开秤还有十天左右的时间,河南、山东玉米已经有零星上市,北京一家大型国有粮食企业仍然没有确定今年的玉米收购策略。该企业主管粮食购销的一位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坦言,市场有点看不清楚,还要再等等。
事实上很多企业现在都不敢轻举妄动,这从当日在长春召开的第五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就可以看出。预计持续到下午5点半的论坛,因发言激烈结束时间一再延迟,竟然很少有人中途离席。
业界则普遍预测今年玉米增产已成定局,按照粮食行业的规律,价格应该会有所回落,但是今年形势却很难判断。
哈尔滨一位国有粮食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玉米供应平衡、进口量可能增加的基础上,影响玉米价格的因素更加复杂,特别是国际因素、宏观形势等影响深入的情况下,企业对市场的判断更加困难,只能跟着经济形势做。
一位长期研究国际玉米期货的人士则对记者表示,由于玉米产业供求形势的变化,加上国际形势多变,影响粮价的因素逐渐增多,企业传统的经验已经很难判断目前的形势,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其实已经增加了更多的国际因素。
看不清的行情
眼看新粮马上上市,玉米价格却越来越让企业看不明白。
8月,北京一家企业的地方储备玉米以每吨2400元的出库价卖出。“本以为已经到头了,谁知进入9月底,山东的企业已经开出了每斤1.35元敞开收购玉米,仍旧没货。”这家企业的人士告诉记者。
但这并不是最疯狂的,为了满足眼前的生产需要,山东地区一些企业开始收购零星上市的新粮,价格则开到了1.15元每斤,即便如此收购量也并不大。
更有甚者,由于新粮刚刚开始收获,东北地区的玉米还没有脱粒,急于用粮的企业甚至开始收购玉米棒子。山东祺顺商贸公司总经理贾立勇告诉记者,他们收购的玉米棒子价格每斤在四毛八九,如果合成干粮已经达到了一块以上。
这种情况下注定高开的玉米价格让粮食贸易企业和加工企业比较纠结。会场上哈尔滨市粮油贸易公司总经理吕荣伟一直在认真记着笔记,要认真听听业内上层人士的看法。
在他看来,之所以难做,在于现在复杂的粮食市场行情,今年玉米增产,供应紧张的局面应该得到缓解;但由于去年玉米供应紧张,价格一路上扬,农民目前惜售心理也很严重。
但是加上通胀因素和种植成本的上涨,玉米价格肯定高开,在新粮上市前如此高位的基础上,新粮开秤到什么价位,后期走势如何都是未知数。
需求的力量
增产已成定局,价格走势却让市场纠结,其中需求的变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广东温氏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吴庆兵告诉记者,作为国内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目前他们年玉米消费量已经400万吨,随着规模的扩大这一用量仍有上升的空间。
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带动禽蛋价格上涨,养殖业的发展拉动饲料行业玉米需求的持续增长。
中国淀粉协会秘书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今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淀粉行业玉米需求受到影响,但是这一影响之后淀粉行业明年会迎来新的发展,淀粉行业的玉米需求肯定会有所增长。
中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希荣明确指出:“由于玉米消费需求的增长明显高于产量的增长,导致了供求平衡的弦越绷越紧,今后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正是由于玉米供求态势的变化,2010年玉米减产预期之下,供求缺口被放大,企业纷纷入市抢粮,粮价低开高走,从收购之初的1700元每吨上涨到2300元每吨,出现了罕见的600元每吨的涨幅。
江苏一家酒精生产企业市场总监告诉记者,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利润空间依然还在,企业生产酒精在现有价格基础上依然还有利润,而猪肉价格持续高位之下玉米价格即使上涨,养猪仍然有500元左右的利润空间。
李希荣测算,如果生产上不出现大的突破,没有重大波动,加上目前深加工行业旺盛的需求,到十二五末玉米的供应缺口可能达到150万吨。
中粮集团玉米部副总经理范珍钰在论坛上分析:“2011年,动物饲料产业和玉米加工产业将继续成长,而玉米产量仍起伏不定,或将导致供应缺口,且缺口会进一步扩大。”
定价权旁落
2010年被认为是玉米中国需求的“元年”,中国开始成为玉米的净进口国,中国进口玉米的消息传出之后,美盘玉米立即出现大涨。
此后,中国的玉米价格就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加上2010年度国内玉米减产的气氛,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前述北京粮食企业人士表示,之所以目前玉米价格涨到如此高位,是因为本身玉米供应紧张,国储手中的玉米库存也不多,想把玉米稳定在较低的价位已经很难。而目前由于天气原因,新粮上市推迟,玉米供应出现了一个月左右的断档,玉米价格才涨到了2700元每吨甚至更高的高位。
为了抑制居高不下的玉米价格和增加市场供应,9月20日,国家粮食局发布消息称,中国决定在11月前向市场释放约370万吨国储玉米,以增加市场供给,满足市场需求。
但是上述企业人士告诉记者,370万吨只相当于国内玉米产业两周的用量,很难起到调控市场的作用,而且已经是国储追加安排轮储玉米量,说明国储手中玉米量也不太多了。
在他看来,玉米已经不可能回到较低的价位,以前依靠国家托市收购的时代已经过去。由于需求持续增加,在需求紧平衡、进口可能成为常态的背景下,玉米价格不仅要考虑国内需求还要看国家市场的脸色。
上述长期研究玉米产业的人士就表示,其实现在就看美国的乙醇政策,如果美国取消玉米乙醇的生产补贴加上油价下调,生产乙醇的收益下降,美国工业乙醇玉米的需求量下降,玉米价格就有可能回落,反之玉米价格将可能继续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