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产业阵痛:高丽参出口价格9倍于中国人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4 02:01 来源: 华夏时报紫鑫药业的人参经
本报记者 张学光 长春报道
8月17日,紫鑫药业(002118.SZ)因涉嫌虚构交易而受到监管部门调查,随后停牌,就在市场投资者惴惴不安的时候,关于紫鑫药业的各种传言也开始在长白山的人参种植区四散蔓延。
“听说紫鑫药业的老总被抓了,是真的吗?”一位参农凑近记者,谨慎地问道。
参农之所以如此关注紫鑫药业的消息,是因为从去年开始,紫鑫药业成为这个市场最大的人参采购商,每年上千吨的人参采购量直接拉升了这个市场的人参价格。“前几天听说紫鑫药业出事了,价格一直跌到每公斤76块钱,这几天看到紫鑫药业又在收购了,参价又涨到84块钱了。”这位参农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在吉林当地进行实地调查时获得这样的数据,目前吉林省当地每年的人参产量约为6000吨,黑龙江和辽宁两省的产量约为1000吨,国内人参的产量合计每年约为7000吨。在人参的需求方面,吉林的紫鑫药业是最大的采购方,该公司今年的采购额预计为2000吨,其余几家中药采购商的采购额合计约为1000吨,除了国内消耗的这3000吨人参之外,剩余的全部出口到了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三十几个国家。
尽管产量与需求旺盛,但在种植加工环节上,长时间以来,由于在人参产业链上一直没有出现具有影响力的加工企业,导致这个市场一直是盲目种植、散乱交易,在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国内人参主产区,人参从种植、交易到粗加工,几乎都处于最原始的状态。
从2010年开始,当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第一次进入到这个产业的时候,彻底打破了这个行业的平静,由此带来产业链上的利益结构重整,也让这个产业经历着步入繁荣之前最后的一段阵痛期。
1 交易:万良有个“鬼市”
在人参行业里,没有人不知道万良。
这个隐匿在长白山深处的小乡镇,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人工种植人参(俗称园参)交易市场,每年的9月份至10月中旬,来自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的参农都会将园参送到这里集中交易,这里的买家更是来自于全国各地。
9月17日,记者从吉林省白山市出发,沿着201国道向东北方前往抚松县万良镇,150多公里的山路蜿蜒颠簸,夜里很少能遇到车辆。深夜10点多钟,当记者穿过抚松县城接近万良镇时,路上的货车忽然开始多了起来,等到达万良镇中心的人参交易市场时,这里一片灯火通明。
在一个巨大的铁皮棚搭建的市场内,刚刚从地里挖出来的人参被一垛一垛地堆放在地上,各地的买家在狭窄的通道间往来,寻找着自己的目标,而参农则站在自家的人参堆旁注视着每一个过来看货的买家。不断被翻腾的人参扬起一阵尘土,在这个密闭的空间内四散飞扬,把本来就不亮的灯光遮挡得更加昏暗,每个参农的手里都不得不握着一只手电筒照明。
当地人把这个市场称之为“鬼市”,因为只有到每天天黑之后,参农才会将刚挖出来的人参送到这里交易,而等到天一亮,他们就得返回自家的参地里挖参。
“挖人参是很费人工的,每年这个时候要雇一个人帮忙挖参,一天就得支付120块的工钱,而要想找人帮着卖参,不但要支付给人家一笔工钱,而且也不容易卖上一个好价格。”一位当地人告诉记者,参农为了多赚点儿钱,只有自己动手,白天挖参,晚上卖参。“这么辛苦,就是为了每斤多赚上一两块钱。”
在这里,买方只要一搭眼就能分辨出人参的年头和质量,从4年期到6年期,根据大小不等,价格相差悬殊,4年期人参每公斤约40元-50元,而6年期的人参,目前每公斤的价格已经能到90元。买家只要相中自己想要的人参,就会和参农讨价还价,一旦达成交易,买卖双方往往都是当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在这个号称全国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上,很难找到现代化的交易方式,这里没有合同,没有支票,更没有电子牌价,所有的交易都是通过最原始的一对一的方式完成。正因如此,这个市场每天究竟交易了多少人参,也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只有行内人估算,每天约为2.5万公斤。
按照这里的行规,买卖双方均不得打听各自的底细,更不得跟踪买家的去向,原始的现金交易方式不需要买卖双方出具任何的信用和契约凭证。
信息的不公开让这个市场上充斥着投机炒作,倒买倒卖在这里并不鲜见。而原始的交易方式也让这个市场上的价格极易被操控,这导致人参的交易价格几乎在每一天甚至每个小时都在发生变化。一位种植了20多年人参的老参农在和记者谈起这个市场时,似乎对于这一切已经习惯了,他们几乎随时都在相互打听着与价格有关的消息。
2 种植:参农的沉重指望
与参农在万良“鬼市”上原始的交易方式相似,参农在人参的种植上同样也是记者见过最原始的耕作方式。
9月18日,记者前往与万良镇相距几十公里远的泉阳镇,这里是长白山地区一个传统的人参种植区。穿过泉阳镇,记者乘车沿着泥泞的山路走了约半个小时,到达了一片林区的深处。
人参对所栽植的土壤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必须是原始的林区,这些林区在完成前期的林木采伐之后,要将所有的树根和植物全部砍伐掉,然后对土壤进行翻耕,由于对所翻耕的深度有严格的把控,所以这一工作必须通过参农手工完成,极少采用机械。
经过参农整理过的土地,几乎找不到一根树枝和草根,绵软而蓬松,在这种土壤里,已经种植了三年的参苗被并排栽植下去,由于人参喜欢阴凉的气候,所以上面必须覆盖不透光的塑料棚架。
在当地,所有人参种植的土地都是参农向当地政府租赁的,而租赁期一般只有三年,三年后,这片土地由于养分耗尽已经无法再种植人参,届时将由政府无偿收回,种植苗木退耕还林。
最近几年,由于当地政府在森林保护资源上的收紧,导致能够供应人参种植的林地资源越来越少,由此也导致土地租赁价格迅速上涨。正是由于人参种植的高成本,所以当地人在人参种植面积上不是以亩为单位,而是以丈为单位,每丈地约为3.33米长,0.7米宽。目前每丈参地的价格已经上涨至320元左右。一般而言,一户普通的种植户只有几百丈,能够达到1000丈的种植户,在当地已经算得上是大户了。
记者从一位当地参农处了解到,目前在人参的种植上,除了土地租赁成本之外,每丈地里栽植的参苗成本约为150元左右,此外,人工成本占到很大的比重,在农忙时期,一个雇工一天要支付160元的工钱,加上棚架、农药以及复植的苗木等各种杂费,参农在一丈参地上投入的成本超过800元。
这些成本支出,几乎大部分都是参农向当地银行贷款所得,这也意味着,在参农没有获得任何收益的情况下,已经背负了巨额的债务,而这些债务,必须要等到三年后人参销售出去才能偿还。
按照当地参农的介绍,由于泉阳镇地区的土质较好,加上这几年风调雨顺,人工管理得当,一般每丈地的人参产量都在15公斤左右,可是,如果在一些土质不好的地区,或者遇上气候干旱,管理不得当,每丈土地的产量可能还不到10公斤,甚至绝产。
按照今年市场上每公斤80元的人参交易价格,参农基本可以收回成本甚至略有盈利,不过,如果参价出现下跌,参农不仅无利可图,甚至将面临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困境。
事实上,一旦出现人参价格下跌,参农坚持了三年的意念会被瞬间击溃。2005年那一年,市场上的人参价格一落千丈,那段时间,在吉林省的通化、延边等地的人参种植区,每天都流传着有参农寻了短见的消息。
从参苗种下到收获的三年间,从春暖花开到隆冬大雪,参农几乎无时无刻地守候在参地边搭建的窝棚里。记者走进一户参农的窝棚,破旧木板搭起的床上卷着几张已经发黑的棉被,屋外的灶台上扔着几件简单的炊具,这里没有电视,即使广播也只能收到仅有的几个频道,手机的信号时断时续,除了必需的生活用品采购,他们难得进一趟城里。
“这几年人参价格涨了不少,大家还有些盼头,按照今年这价格的涨势,明年估计还得涨。”和记者一起站在地头的参农,望着眼前这片已经种植了5年的人参,再有一年就能收获了,而对于明年的人参价格,他似乎非常乐观。
3 未来:学习韩国参业
一面是信息闭塞的原始交易,另一面是缺乏组织的盲目种植,面对一群没有任何风险保障的参农,投机者通过市场炒作几乎可以屡屡得手。
记者在万良人参市场采访时听到一个真实的案例。当年,有一批外地客商来到万良,雇佣了大批当地人在人参市场上以高价收购人参,然而,他们却并不急于交易,仅仅是在谈妥价格之后交付了订金,一时间,市场上的人参交易价格迅速上涨,一批参农看到市场价格高涨,开始将地里只有4到5年的人参刨了出来运到市场上,结果,市场上瞬间堆满了人参,可是此后,参农始终没有等到这批客商再现身,熬不住的参农不得不低价抛售人参,结果导致当年的人参价格暴跌,参农损失惨重。
在万良人参市场上,谈及投机者,几乎每一个参农都恨得咬牙切齿。然而现实是,市场上人参价格的稳定根本不是以参农的喜厌好恶所决定的。
相对于中国的人参产业,韩国的人参产业通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业链。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吉林农业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张连学正在韩国考察人参产业,根据他多年来对韩国人参产业的研究,韩国大部分高丽参种植者都和企业有或松或紧的联系,参农和企业之间也主要以订单的形式为主,在人参种植初期,双方就会商定好规格、等级、价格,此后,参农照单种植,企业照单收购,参农在种植开始前就已经知道种植什么样的人参,以及收获后卖给谁。
“这种订单参业比我国参农的盲目种植要强得多,计划性也比我们好。”张连学认为。
事实上,只有供需平衡才能稳定价格。
此外,目前国内在人参的加工环节,绝大部分仅仅限于粗加工,也就是将地里挖出来的水参经过简单的蒸煮晾晒工艺,制成红参。由于工艺简单,每年在万良人参市场上交易的水参,大部分都流向了小作坊,而受到利益驱使,一些小作坊利用糖水泡煮、硫磺熏蒸等造假手段成为整个人参产业最大的安全隐患。
“这些人参握在中国人手里什么都干不了,无非就是南方倒卖到北方,北方再倒卖到南方,从出价低的卖方倒卖到出价高的买方手里,一来一去就养活了一大批人参贩子。”万良人参市场的一位参农向记者抱怨。
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非官方统计数据,目前中国25万亩的人参种植面积产出7000吨人参,由此产生的种植和加工业年产值只有50亿元,可是在韩国,4万亩的人参种植面积每年的产量只有1700吨,年产值却高达270亿元。
根据另一份数据,2010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人参1331.3吨,出口金额为2033.1万美元,折算下来出口均价为15.3美元/公斤;而对比韩国同期只出口了209吨人参,出口金额却高达2903万美元,出口均价达到139.1美元/公斤。不难看出,我国人参的出口量是韩国的6倍,但出口额却只有韩国的70%,韩国高丽参出口价格几乎是中国人参均价的9倍。
由于缺乏下游深加工环节的开发,人参价格低廉,导致国内每年大约有2000吨人参以极低的价格流向韩国被作为原材料,然而从韩国返回中国市场的却是售价极高的人参礼品。按照记者在一家国内知名电子商务网站上查询的售价,一瓶只有100克的韩国“正官庄”牌高丽参膏,售价高达880元。
观察
核心技术让紫鑫药业底气足
“韩国人拿人参当饭吃,中国人拿人参当药吃”。这种差异一度是制约中国人参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随着2010年国家开始在吉林省展开药食同源的试点,批准将人参引入食品领域,国内人参产业开始经过一道产业发展的分水岭。
而当人参进入到食品领域当中,“人参食用不上火”以及“人参脱残”、“人参生物发酵”成为关键技术,也是未来所有企业进入这个产业时不可逾越的技术门槛。“这些核心技术现在都在我们手里,以我们现在的能力还无法展开大规模生产,一旦展开,国内的人参价格会成倍上涨。”9月17日,紫鑫药业董事长郭春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在谈到这几项核心技术,他很有底气。
除了紫鑫药业,记者了解到目前康美新开河药业、吉林敖东药业、修正药业等几家大型中药企业相继进入人参产业,这其中最引发外界关注的是紫鑫药业去年完成了10亿元的再融资,按照紫鑫药业的计划,未来将总共拿出20亿元在吉林省人参主产区建立四个人参生产加工基地,逐步进入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在内的多个人参产品领域。记者查阅紫鑫药业今年4月份和8月份先后公布的两份公告也注意到,目前紫鑫药业已经得到41个人参食品试点品种的生产权。
按照郭春生的理解,只有在下游人参产品的深层开发上见到效益,才能最终稳定上游的人参供需的平衡和价格的稳定。“我们现在已经成立了400多个合作社,和2万多户参农签订了订单合同,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人参基因组图谱的绘制,下一步,希望以此能够建立一个人参的品质等级标准,此外,逐步推行人参市场的电子柜台交易,采用先进的仓储物流体系,完善人参市场经营秩序,杜绝囤积、炒作等恶性现象发生。”
“几百年来,一片林地开垦之后只能种植一茬人参就再也无法利用了,这对于森林资源是巨大的消耗,人参产业的发展不能是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的,我们现在也试图通过‘人参重茬种植’等科技手段破解这种瓶颈,这种技术一旦推广,将彻底翻越人参种植发展的最后一道障碍。”郭春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