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月饼就该这么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5 23:40 来源: 北京晚报

  月饼吃了,中秋过了,人们回过头来又开始“埋汰”月饼。月饼大跌价不说,一一细数月饼的“罪状”也是例行公事,最重要的两条,当然还是那昂贵的价格和夸张的包装。

  可是这月饼贵的话题说了多年,有关包装的禁令也出台多时,为何其价格还是居高不下有如房价?莫非月饼就该这么贵?

  管不住的价格

  月饼有多贵?有好事者推算,月饼五年来的价格涨幅100%尚且有余,其涨速堪比黄金。甚至真有人把月饼搞成了投资品,推出了“月饼券”。

  据媒体报道,原本在上海等地盛行的月饼券,今年成了月饼厂家新的盈利手段,通过月饼券的发售、打折、转手等一系列操作,月饼券就会直接从“纸”变成钱,俨然成了另类“期货”,其揽财速度不亚于传说中的米达斯之手。

  谁给了“月饼券”牟利的机会?当然还是月饼高企的价格本身。据报道,距中秋节尚一月有余,各大月饼生产商就开始打起了宣传战,随着宣传手段的日新月异,月饼价格也水涨船高,百元以下的月饼已很难找到。如此高昂的价格,自然给了黄牛党倒卖打折月饼券的机会。

  月饼价格为何高涨?这实在是让经济学家汗颜的问题。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在中学都学过这样一条经济学规律:商品的价格与供求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商品价格应当下跌;反之商品价格上升。月饼显然打破了这条经济规律,每年中秋,月饼都是供大于求,以至于“过期月饼”在报纸上占一两个版面已成惯例。

  莫非是生产成本决定价格在此时起到了作用?现实再次给经济学家当头一棒。有媒体报道,数百元的“海鲜月饼”其成本不过数十元,月饼利润数倍于成本早就是不争的事实,拿生产成本决定价格的理由,同样套不到月饼头上。看来书本上的知识,也不都那么靠得住。

  心理“价签”

  难道月饼是超越经济规律的存在?这样的大话不会真的有人相信。然而我们学习的那些决定价格的供求关系、生产成本,为何放到这里突然就派不上用场?

  聪明的经济学家还留着“后手”——效用,这个描述主观感受的概念,被广泛用于包括经济学的多个领域。

  什么叫做“效用”?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虚拟的价签,无论是商品、服务还是身边的事物,都会对你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衡量这种影响的大小,你可以为任何事物贴上主观的价签。

  例如夏天之中的一瓶冰镇可乐价值“5元”,而冬天同样的一瓶冰镇可乐,价值可能只有“1元”。显而易见,同一个事物对于不同的人,“效用”也不尽相同。如果有人需要在商品A和B之间进行一个选择,他往往会对照心中的“效用”,并选择效用最高的那一个。

  效用并不等同于我们常说的“使用价值”,例如一个名牌皮包,其效用不仅仅是装东西这么简单,还包括身份的标示、认同乃至炫耀等一系列心理因素——想象你挎着“GUCCI”皮包和挎着同样款式“CUGGI”皮包的差别,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我们不如把效用理解为一种扩展后的“使用价值”。

  有了“效用”的概念,经济学家就可以量化(或者接近量化)地解决许多问题,同时也给经济学家带来了新的启发,心理预期能够决定人们的经济决策,当然也就能决定消费者对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于是除了供求关系与生产成本,效用的大小,也就成了衡量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

  “关系通胀”

  效用对于商品定价的影响可大可小,通过上文中的例子便可想见,越是具有心理意义的商品,其影响程度便越高。这正好符合月饼的特征——是礼品,而非食品。

  月饼从何时由食品变成了礼品?笔者无意搞一个历史回顾。众人皆知,比起元宵、粽子这些庆贺佳节的食品,月饼早就“升级”为另一种存在,以吃月饼为乐的人越来越少,反而是以送月饼为乐的人越来越多。

  自然而然,月饼的效用也就发生了变化,好吃不好吃,意义不大;好看不好看,拿得出手拿不出手,成了月饼效用的重中之重。

  如果光是这样,就只能解释月饼包装上繁复变化与买月饼送金条的荒谬,还是不能解释月饼价格的高涨。所以此时我们还要考虑一下,送月饼的背后,是什么动力在起着作用。

  人们为何要送月饼?探亲访友联络感情当然是问题的一方面,不过问题的另一方面,恐怕是用月饼换关系,生意上的关系、工作上的关系……种种关系,成了衡量月饼效用的主要因素。

  对于这一点,笔者自信无需做过多证明,想想几天前的中秋之堵,人人都可窥知一二。

  如此一来,我们就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这月饼“效用”的不断提高,并非月饼本身的功劳,而是“关系”在涨价。若不是送月饼大军排队进京,这月饼的“效用”,无论如何也升不到这般地步。套用如今最常用的词汇,月饼涨价,都是“关系通胀”惹的祸。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中秋节一过,月饼价格立即就来了个大跳水——月饼价格在中秋节当天便跌去50%——换不成“关系”,月饼的效用立马贬值,变回了一块“糖油面”。

  不过这样一考虑,想要月饼降价,怕是难上加难。毕竟月饼代表的是“关系”的价格,而“关系”的价格能不能跌,岂是送月饼之人可以决定的?本报记者 吴楠J210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