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城投债短融可转债持续低迷 信用债市场几近停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5 22:53 来源: 《新世纪》

  城投债、短融、可转债连续低迷,信用债市场几近停摆,却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已处熊市之末

  □ 本刊记者 张宇哲 | 文

  “下半年,市场的特点就是冷,刻骨铭心的冷。”一位债市交易员如是评价信用债市场。一则在圈内流传的故事是:短期融资券还没发完,就到期了。

  在多位受访业内人士看来,造成此局面的诱因是城投债,一级市场近乎停摆,二级市场成交低迷,这是近期城投债市场的写照。城投债以企业债为主,而信用债市场还包括短期融资券(下称短融)、中期票据(下称中票)、企业债、公司债、可转债市场等。

  9月14日,云南省的公告姗姗来迟,称暂缓云投集团资产重组。这一重组,原本直接引发了市场对城投债违约风险担忧(参见本刊2011年第28期“云投事件冲击债市”),拖累整个信用债市场持续不断低迷。

  信用债市场已跌入2008年底部,债券收益率在进入8月下旬以后普遍回升至历史较高水平。9月以来,AA及以下评级的短融、中票发行利率全面超越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信用产品收益率出现罕见的全线跳涨,9月中旬与8月底相比,AA级1年期短期融资券收益率大幅上行34个基点至6.81%,AA+级短期融资券收益率上行23个基点至6.30%,AAA级品种收益率上行16个基点至5.79%,重点AAA级5年期中期票据收益率增长了10个基点以上,达到5.64%。

  除城投债信用危机,近期更爆发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震动事件。中石化拟发行300亿元巨额可转债的消息,引发可转债市场巨幅调整;山东海龙短期融资券一次被下调两级信用评级,均前所未有。加之债市供给放开、保证金存款纳入准备金缴存范围新政利空影响,资金持续紧张的局面使得发行遇冷、需求仍然不济,多种因素叠加,令原本疲弱的信用债市雪上加霜。

  但这并未减缓债市发行步伐。“今年监管部门思路越来越市场化,以前是人为控制供给,现在供给控制放开了,就看市场的承接力了;不过,资金面这么紧,要一直等到市场调整到发行方觉得不划算时,供给压力才会停止。”一位基金固定收益部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现在无论是可转债、城投债的表现,完全是市场行为的平衡。”

  多位市场人士表示,信用债市场亦与2008年迎来债券牛市之前的情景相似,市场已经处于熊市之末。随着通胀见顶,加息周期步入尾声,债市即将度过黎明前的黑暗,迎来投资良机。“何时言底还难判断,要有一个观察期。”

  城投债弱势难改

  9月20日,7年期、15亿元的海宁资产企业债发行。这是近三个月来,城投债市场迎来的第二只新债,颇令市场惊讶。

  在7月城投债信用危机之后,于8月18日发行的第一只城投债11株高科(公司债),发行颇为艰难,上市首日即跌破面值,且成交逐日惨淡。中金公司报告认为,这显示市场对信用风险的担忧情绪不仅没有缓和,而是继续恶化。

  由于需求不济,券商仍包销了部分海宁资产公司债,但发行价格7.82%,与一个月之前发行10亿元的11株高科债的发行利率接近。“这个价格太低了,这一个月间二级市场的估值已经上行50个-60个基点,但海宁资产的发行价却仍停留在一个月之前。”一位市场人士称。

  多数受访市场人士认为,虽然云投事件警报暂时解除、城投债出现违约的可能并不大。但是,基于其信息并不透明、流动性较差且税后收益率与企业债相比无优势,加之短期资金面进一步趋紧,债市还将整体延续弱势格局,在一级市场能够受到有效需求的承接前,城投债仍弱势难改。

  尽管近期组建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的计划暂缓实施,10云投债被评级机构移出观察名单,评级下调风险得到解除。这无疑是一项利好,但城投债发行和销售仍然困难。

  财富证券分析师陈鹏认为,7月城投债信用风险事件加深了市场的风险意识,促使投资者重新反思。此前市场对城投债认识并不一致,大型机构坚决拒买城投债,而一些中小型的投资机构则易被城投债的高息所吸引。

  “尽管城投债有政府支持,未必比现金流紧张的企业债风险更高,但大家都不敢碰城投债,宁愿拿企业债,是因为企业债信息披露更透明,更容易判断风险。”一位嘉实基金人士表示,尽管城投债供给并未停止,但其先天就缺乏透明度、信息披露不充分、发行仍是政府决策,定价并不是真正的市场化。

  短融降级事件

  城投债阴霾未散,银行间债市的短融和交易所债市的可转债市场,也正在发生大幅调整和震荡,投资者理念均面临深刻转变。近期“山东海龙评级被降事件”在短融市场引发不小的震动,也被视为推动国内评级业乃至债券行业更加市场化的重要标杆。

  2009年至今,债券信用评级向上迁移的现象非常普遍。市场人士纷纷质疑,一些地方的全年财政收入明显不足以还息的情况下,城投债的信用评级仍然很高。“从2008年底金融危机之后到现在,中国经济仍处在较弱的周期中,但很多企业的原有评级不断被调高,这种情况非常不正常。”招行投行部副总经理郑新盈强调。

  标普金融机构评级服务董事廖强亦认为,一个经济体如果整体在改善时,上调评级往往比下调评级多;但当一个经济体在经济衰退期时,应该看到评级下调比评级上调多。

  降级终于来了,却不是风声鹤唳的城投债,而是一向被认为风险较低的短融。9月16日,联合资信评级公司将陷入亏损已一年半的11海龙CP01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调降至A-,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并将存续中的短融11海龙CP01的信用等级由A-1调降至A-2。主要理由是经营压力加大、债务负担重、业绩大幅下滑、公司管理层变动大,股权变更问题尚未落实,且因违规问题接受监管部门调查,均对其发展形成较大不利影响。

  此前,由于短融期限较短,投资者一般不担心发行人在一年内有问题。山东海龙却成为目前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最低的发行主体。据财汇金融分析平台统计,截至9月17日,存量538只短融产品中,11海龙CP01是惟一一个评级为“A-2”的短融,其他全都是“A-1”。为了便于发行,一般承销商(银行)要求发行短融的公司主体信用评级都在A以上,此前评级公司给出的信用评级最差的也是A+。

  市场人士认为,这次降级将直接导致低信用等级债券的信用利差进一步扩大,而目前短融的利差水平已经显著高于历史均值,并且仍在随收益率的上行而扩大。

  有投资者担心,该信用评级调降事件会给信用债市场带来较大冲击,甚至会出现7月初城投债的信用危机。

  但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山东海龙事件”冲击有限。因为11海龙CP01主体评级原来为A+,在整个信用债市场中已属于较低评级。该品种投资者一般都是中小机构,发行和投资规模都有限,而银行间债市主力主要是大型机构,所以影响面非常有限。

  “在目前弱势环境下,突然有一只发债主体评级被一次性下调两个等级,的确会引起市场较大的关注,但并不会如云投事件,会对债券市场造成新一轮信用冲击,市场也不会对评级下调作出过度反应,不过会改变投资者的固有观念。”一位交易员称,也许以后市场将适应垃圾债券。

  从市场表现看,仅有4亿元存量的11海龙CP01亦并未对市场产生明显影响,市场反应理性。“这亦会给以后评级机构的客观评级起一个很好的示范效果。始终上调评级的做法,显然不是行业发展的正常状况。”一位评级公司人士称。

  转债大震荡

  被称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可转债市场,8月底由于中石化事件而发生了一次巨幅调整。目前可转债市场估值水平,已经下降到2008年以来的底部区域。中国石化可转债的这一再融资方案,令机构始料未及,被认为是此轮暴跌的导火索,打破了可转债市场原有的估值体系,引发投资者“用脚投票”。

  8月29日,中石化公告称拟发行300亿元A股可转债,期限为6年,票面利率不超过3%。此前,2月下旬中石化已在交易所市场上挂牌230亿元中石化转债,中石化再度推出转债发行计划,“相当于对原有转债进行一次增发,在国内并无先例。”一位交易员称。

  可转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通常情况下,多数发行人都会在募集说明书中明确有条件回售条款,即公司股票价格连续低于转股价格并达到某一幅度时,持有人可按事先约定的价格将所持债券卖给发行人,以此来保障投资人利益。自8月2日起,中石化收盘价一直低于7.68元/股,已经触发了转股价修正条款。但由于推出二期转债发行预案,意味着中石化将不会按市场惯例下调转股价。由于以往多数是中小盘转债,发行人本身并没有议价能力。中石化由于自身大盘股的市场地位,发行时并未设置回售条款,更没有强制执行市场惯例的约束。

  中石化遂被投资者质疑“不遵守‘潜规则’,不顾及资本市场承接力,进行低成本融资疯狂圈钱”。

  目前,可转债市场的总规模达到1200亿元左右,其中中行转债400亿元、工行转债250亿元、石化转债230亿元,三只转债占市场权重高达75%。市场担心,两大银行及其他中小银行,是否会仿照中石化,把转债视为低成本再融资的常规工具,掀起新一轮扩容潮?

  随即,多只转债出现恐慌性下跌、甚至跌破面值,截至9月9日,已有8只转债跌破面值,仅1只转债价格在110元之上,可转债指数跌幅超过9%,成交量显著放大,震荡幅度超过7月初。重仓可转债的一些债券基金也叫苦不迭。“石化转债已跌去10%,这些可转债基金至少亏损数千万元。”中信证券一位固定收益部人士称。

  “转债投资理念和估值模式都将发生改变,投资者对于转股条款的预期将重新评估。”多位市场人士表示。

  迫于市场压力,中石化于9月12日晚间公告,根据公司2011年上半年度分红派息实施方案(每10股派1元),石化转债转股价格自9月19日由9.6元/股下调为9.5元/股。石化转债自9月9日至9月16日期间暂停转股,9月19日起恢复转股。

  “在综合明年资本支出、待到期债务、平衡各种融资工具的成本之后,加上首期中石化可转债比较受欢迎,我们才选择发行转债这一融资安排;向下修正转股价格是权利不是义务,但也不排除向下修正;明年行情涨上去了,可能就不需要向下修正了。”中石化有关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未来我们也会考虑平衡新老债券持有人的利益。”

  与世界上主要成熟市场相比,在国内已有十几年历史的可转债市场,仍处于初期阶段,可转债作为一种兼具债权和股权性质的融资工具,并没有成为中国公司融资的主要工具,而且“千人一面”,并未体现出发行企业的差异;不仅期限短,大多在三至五年,利率也长期低至1%-2.5%之间,被投资者视为无风险套利工具。“中国的可转债市场原本就畸形,少有人关注可转债的债信。这次刚好是一个修正的调整机会。”前述基金公司资深人士表示。

  在安信证券一位人士看来,此次中石化发行人和投资人的博弈,可谓精彩,深刻反映了市场的力量,“教育了机构投资者以后别那么天真,凭什么转债的发行人保证你价格只涨不跌?市场自然会向合理方向修正。”

  本刊记者陈慧颖、杨娜对此文亦有贡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