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洲业务吃当头棒 危机下的“中字号”脸谱韩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09:1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欧洲业务吃当头棒危机下的“中字号”脸谱韩迅

  本报记者 韩迅 上海报道

  欧元区目前已跃升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是愈演愈烈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中国企业的对欧出口,即使是实力雄厚的央企、国企也不能独善其身。

  时至今日,上海一位基金经理依旧记得今年8月底参加的一次关于中海集运(601866)的电话会议,“当时我最关心的是欧洲线的盈亏平衡点,但是董秘给出的答复是没有答案,这让我重新思考欧债危机对中国一些企业的实质性影响。”

  这并非单一的现象,在过去的18个月,由于欧债危机的逐步恶化,很多有着海外业务的中国央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至今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悲摧的欧洲航线

  在国泰君安证券宏观研究员王虎看来,欧债与中国的直接关系原本并不大,现阶段出现债务问题的欧洲国家是与中国出口关联度不大的小国家,并不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形势。“但是如果欧洲危机继续蔓延,考虑到欧洲会采取经济紧缩的措施,而欧洲又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欧洲危机的蔓延将会实实在在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

  不过,在一些微观层面上,这种影响已经悄然存在。

  全球集装箱航运巨头中海集运2011年半年报显示其业务大幅亏损,其净利润为-6.3亿元,较去年同期11.7亿同比下滑了153%。值得注意的是,量价回落最快的正是欧洲/地中海航线(下称欧地航线)。

  对于业绩大幅下滑,中海集运的解释是“受2010年对集装箱航运市场偏乐观情绪的带动,新增运力在本报告期内出现了集中交付,全球新增运力达78万TEU,约占全球运力的5.2%,其中大部分为超大型集装箱船。该等船舶的交付使长航线如欧洲及跨太平洋航线受到较大冲击,运价上涨乏力。加之欧美经济体需求不振,使整个行业出现下滑。与2010年形势相反,在这种低运价、弱需求、高油价等多重负面因素叠加的影响,使本公司业绩出现了下滑。”

  根据其中报显示,欧地航线和太平洋航线也下降了11.0%和9.9%;单箱收入下降最快的是欧地航线,同比下降26%,欧地航线成为中海集运上半年收入回落最快的航线,同比回落34.2%。

  长江证券研究员吴云英认为,针对上述情况,中海集运可能加大了对内贸航线运力投放,从而弥补欧美航线的经营亏损。

  数据显示,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2011年上半年平均值为1025,同比下降7.8%;其中欧洲和地中海航线受大船投放影响大幅下降,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26.5%和28.5%,美西和美东航线相对较好。

  “受高油价、欧债危机、日本地震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面临波折,导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低于预期;而受乐观预期影响大量闲置运力投入市场,再加上大批新船集中交付使得市场新增运力投入较多,集运运价持续下滑并一再低于预期。”上述基金经理坦言,对于欧地航线未来两年都不抱乐观态度。

  事实证明,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上周,CCFI指数为996,环比下跌0.5%,传统“十一”节前出货高峰并未出现,欧美等主要航线货量继续下滑,运价进一步回落,其中上海出口至欧洲和地中海基本港运价环比小幅下跌3.4%和2.8%。

  欧美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使得中海集运长期需求前景面临不确定性,这也导致其股价在二级市场上接连下跌,自今年2月15日高点5.45元下跌至昨日收盘2.98元,中海集运股价已经跌去45%左右。

  同样受到悲摧的欧地航线影响的还有中国远洋(601919),2011年上半年不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4%,净利润更是变为-27.1亿元,而去年这个数字还是35.3亿元。

  中国远洋半年报显示,亚欧(包括地中海)这条航线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为48.9亿元,同比下滑了12.5%。

  自今年2月以来,中国远洋的股价从11元左右一路跌至目前的6.39元,跌幅也超过了40%以上。

  据上海航交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欧洲航线、美西航线和美东航线平均运价分别较去年同期下跌45.4%、20.0%和6.6%。

  可见,欧美经济体需求不振,海运市场运价和运量上行乏力应是不争事实。

  欧洲业务吃当头棒 危机下的“中字号”脸谱

  欧线客座率下滑

  笼罩在海运企业头上的欧债危机阴霾,同样没有放过航空线。

  目前国际航线占比最大的中国国航(601111)更易受欧债危机和中东局势震荡影响,作为国内欧线数量最多的航空公司,中国国航的欧线客座率和需求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国际市场的增速。

  根据中国国航的半年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451.30亿元,同比增长31.55%;但是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63亿元,同比下降13.44%。

  东北证券研究员许祥认为,国航收入较大幅增长,一方面是受益于国内航空客运市场的旺盛,另一方面,上年同期合并深圳航空自4月20日起,有一个同比低基数效应。“上半年,民航国内市场景气较高,但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供需矛盾突出。”

  数据显示,中国国航上半年的国内市场客座率达到82.43%,同比提升4.35个百分点;但国际客运的整体客座率为78.25%,同比下降2.95个百分点。货运方面,上半年全球货运市场需求明显放缓,而行业运力投入持续增长,货运业务面临严峻的挑战。

  “虽然近期欧美债务危机影响海外经济复苏的进程,但欧美各国或继续释放流动性推动经济复苏,我们依然相信欧美有能力逐渐走出债务危机的泥潭,国际航线有望见底趋稳,逐步回升。”兴业证券研究员曾旭较为乐观,他认为国航的国际航线比重较大,一旦国际市场好转,国航的业绩有望一扫阴霾,重拾升势。

  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自去年10月27日创出17.31元新高之后,中国国航一路下跌,截至9月22日股价已经跌至8.18元。

  根据航空货运网的最新数据,9月上半月,国际航线需求继续不足,市场处于低位平稳。第37周国际运力运量分别环比前一周上升0.7%、2.8%,客座率上升1.7个百分点至80.4%,票价下降1%至2179元,座公里收益与上周持平为0.378元。两舱客座率上升1.7个百分点至40.5%,票价环比上升4.5%至9203元。

  一位交通运输行业研究员9月22日告诉记者,国际航线总体维持着低位平稳的状态,客座率恢复至80%以上,国际两舱持续向上,票价增长明显,“这说明国际公商务往来频繁,但是部分留学生返校这个因素也带动了两舱的上涨。”

  尽管全球航空货运市场持续低迷,但是南方航空(600029)的转型步伐却迈向国际化。

  南方航空201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加大了战略转型推进力度,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国际比例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包括先后开通的奥克兰、阿姆斯特丹和温哥华一些国际大线,也加密了悉尼、墨尔本、洛杉矶和巴黎等一些国际大线,目前来看国际航线的比例由原来的18%提高到25%。

  上半年,南方航空实现营业收入424.14 亿元,同比增长22.3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7.55亿元,同比增长32.71%,

  “南方航空上半年国际航线同比增长,并非是国际市场好转,而是此前其国际航线基数低,上半年增加了国际线之后肯定会同比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也不大。”上述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因为南方航空的欧洲航线不多,因此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要略小一点。

  同样的理由适用于东方航空(600115),其上半年业绩增长并非来自国际航线的贡献,而大多来自汇兑收益,8.2亿元的净汇兑收益比去年同期1.6亿元增加了6.6亿元。

  南方航空的股价在9月22日创出一年以来的新低6.69元,而东方航空距离两年以来的新低4.85元仅半步之遥。

  不过,上述基金经理认为,相对于海运股票,航空股除去人民币升值的汇兑利好以外,“发改委9月初刚刚下调的航空煤油价格,才是实质性利好。但是这个能否应对欧债危机蔓延的趋势,尚是未知数。”

  出口形势持续严峻

  2011年8月31日,备受瞩目的ENR国际承包商225强排名榜单再一次出炉,从美国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McGraw-Hill)发布的2011年榜单看到,中国国内地共有50家建筑企业榜上有名。

  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在经历了3年的低谷后,开始跌势趋缓,拉美市场成为地区市场中表现最为抢眼,而欧洲则继续低迷。

  受到主权债务危机影响,225强在欧、美市场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市场份额相比去年分别下降了7.1%和6.9%。

  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的高增长率预示着未来这一地区将成为国际工程承包商的新战场,这一点也体现在中国建筑(601668)上半年的表现上。

  在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市场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中国建筑境外新签合同额达到39亿美元(26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8.9%。其中,公司在北美、新加波、阿尔及利亚等地区新签合同额 29.6 亿美元,增长33.0%;中国建筑国际(3311.HK)港澳业务发展态势良好,上半年完成营业收入5.4亿美元(42亿港元),增长47.5%,继续保持港澳市场的龙头地位。

  但是,欧洲业务却没有任何起色。

  振华重工(600320)欧洲业务一直占比较重,201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01亿元,同比下降2.05%;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亏损2.06亿元。

  由于港机受到欧洲经济危机影响滞后,振华重工仍受到2009年大幅下降的订单量的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5个百分点,这也导致其股价从3月上旬的8.43元一路跌至目前的5元左右。

  相对于航运、海运、海外工程,出口下滑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则更大。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张珣博士今年初曾预测,中国2011年对外贸易将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较2010年明显回落,整体来看进口情况好于出口,贸易顺差与2010年基本持平。其中,对欧盟进出口约为5847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其中出口额约为3776亿美元,同比增长21%。进口额约为2081亿美元,同比增长23.5%。

  这一预测,正逐步变为现实,出口可能还要更差一点。

  中国服装(000902)2011年半年报显示,净利润为-599.33万元,而去年同期为-979.4万元。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5278.9亿元,其中8月份利润为1919亿元,相比7月份盈利2120亿元,下降了10.5%。实际上,国企6月份的盈利为2167亿元,也就是说,从6月份开始,国企的盈利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

  9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3525.3亿美元,同比增25.4%。其中,出口12226.3亿美元,同比增23.6%。但8月当月的出口环比增长已有所下降。

  “8月份PMI数据显示中国新出口订单明显下滑,美国ISM制造业指数也出现下降,”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预计,“中国出口增长将在未来几个月中放缓。”

  和纺织出口一样,制造业也遇到海外经济低迷的影响。

  2011年8月份,空调出口262 万台,同比下降1.5%,出口同比增速继续下降。

  根据兴业证券研究员陈宇的实地调研,空调行业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对亚非拉新兴市场的出口仍存在超预期的可能。“分品牌来看,格力电器2011年在出口市场的表现特别引人注目,出口增速一直远快于行业。”

  格力电器(000651)2011年半年报显示,净利润达到22.08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国外收入同比增长61.78%。

  但是,民生证券研究员王莺指出,尽管格力电器下半年有南美洲市场支撑销售,但欧美市场目前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公司和行业都表现一定担忧。

  市场的担心不无道理,欧洲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约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2%,美国约占20%。因此,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中国企业的盈利极易受到美国及欧洲经济下滑的影响。

  “如果全球市场持续表现低迷,未来如何继续拉动内需增长并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将是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上述基金经理如是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