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观察:他们该拿那么多钱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15:42 来源: 《销售与管理》杂志

  上市公司高管们动辄百万、甚至千万的薪酬,人们不禁疑问,他们拿这么多的钱合理吗?公司的业绩和他们的薪酬成正比吗?

  文/曹乃承

  高管薪酬是否合理的问题,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有研究。1925年Baker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高管报酬与企业业绩的直接相关性很小。随后,60多年过去了,高管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脱钩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

  我国股票市场建立后,在这方面也有相关研究。2007年的一项研究更表明,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增长幅度远高于公司业绩增长幅度。也就是说,即使公司经营业绩不佳,高管们也可以拿到高昂的薪酬。

  根据对2011年国内上市公司的年报统计,有111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还没有高管的薪酬多。这111家公司在2010年度总计亏损了168亿元,而高管们却分得了2.1亿元的薪酬。一些上市公司多年亏损,高管流动频繁,期待中的重组又难有起色。然而,这些亏损公司高管的薪酬不降反增。上市公司已经成为了高管们的“提款机”。

  上市公司高管是公司委任具有经营能力的专业人才,拿较高薪酬在情理之中,但应该是动态的,且不是没有边界的,特别是在公司业绩和本人业绩不佳时,薪酬不降反升是一种非正常的现象。

  为什么高管们的薪酬如此失控呢?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薪酬对高管们的激励作用呢?

  对于第一个问题,涉及到上市公司高管们的薪酬总额的问题。

  上市公司通常会设立薪酬委员会,用以确定公司高管们的薪酬。根据2008年的调查发现,虽然超过90%的沪深上市公司已经设立了薪酬委员会,但是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大。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中,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与董事会成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希望通过薪酬委员会来控制高管们的薪酬显然是缘木求鱼了。

  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40%的上市公司在高管人员薪酬奖励方面有适当的约束机制。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存在着一些特殊性,比如缺少透明度和对财务内容的充分披露,由一个单一大股东控股,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薪酬委员会在中国上市企业中的地位非常微妙,对高管们薪酬的监控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使得股东尤其是一些中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上市公司高管们的薪酬,也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和措施。无论是《公司法》、《证券法》,还是《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都没有赋予证监会或其它机构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进行监督和管控的权力。

  内部管控机制如同虚设,又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管措施,如此一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佳高管们照样拿高昂的薪酬,也就不难理解了。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问题必须纳入监管之中。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和必要的救助措施,对薪酬决定和支付条件施加必要的影响,要求公司加强风险评估、业绩评估和相应的监管,在必要时加以限制。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就通过自身的努力,干预了华尔街那些金融大鳄们的薪酬,为投资者挽回了一些损失。在这方面,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第二个问题,涉及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构成。

  美国是股票市场非常成熟的国家,最初其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主要是固定工资,为了激励高管们,薪酬制度又逐渐演变到固定工资加与业绩挂钩的奖金阶段。但固定工资和年度奖金都属于短期激励措施,这导致了很多问题。为了使公司管理层真正地从长期的角度提升公司的价值,长期激励措施逐渐被引入到了薪酬体系中来。美国作为股权激励的发源地,早在1950年就对限制性股票期权方式进行了立法,1981年美国国会正式引入激励性股票期权概念,将激励性股票期权与非法定股票期权进行严格区分,分别适用不同的税收政策。

  现在,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年度奖金和长期激励。基本工资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薪酬,按月或周发放。奖金是根据企业年度经营业绩向高管发放的薪酬,是对上一年度企业经营业绩的肯定和奖励。长期激励通常在若干年后兑现给高管。为了避免企业高管的短期行为,如通过牺牲企业的长远经营能力来短期推高股价的行为,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里一定要引入长期激励,并且其比重和时间跨度应该尽量大。长期激励措施大大改变了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日益成为大部分上市公司所采用的一种相当重要的薪酬方式,并在薪酬总和中占据的比重远远高于固定工资和奖金的总和。

  股票期权的目的是解决公司“委托-代理”矛盾,它通过赋予高管对公司价值的分享权,使高管们的利益尽可能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促使高管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A股上市公司一列公告显示,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来提高高管收入正成为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现象在2010年后显得更为明显。根据截止到2011年6月底已披露的上市公司公告统计,A股市场共披露229个股权激励计划,而仅2010年之后公布的计划就有160个。而在激励工具的选择上,70%的企业选择了股票期权。可以明显看出,企业普遍倾向于选择更具长期激励作用的高管激励方案。然而,目前A股市场上的企业仅有10%左右设立了股权激励计划,其比例远低于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

  事实证明,股权激励计划在激励高管提升公司业绩方面的确有显著的作用。一家咨询机构曾调查比较了美国38家大型企业在建立包含股权激励的薪酬机制前后的情况,发现公司业绩在薪酬机制建立后获得大幅提升,表现在投资资本回报率的三年平均增长率由2%上升至6%;资产回报率的三年平均增长率由-4%上升至2%;每股收益的三年平均增长率由9%上升至14%;每名雇员创造利润的三年平均增长率由6%上升至10%。

  对于通过股票期权等方式对高管进行长期激励,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内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理顺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在行权时需要支付高额的所得税,因此很多高管不愿意接受股票期权这种形式。第二个问题是在行权时高管需要一笔资金来购买这些股票,然而很多高管拿不出这笔资金,而法律又不允许公司向高管融资,这就造成了高管行权时资金困难。这些问题相信在今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

  作者系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

  中插:

  少量持股所带来的期权收益并不被高管们所看重,远小于他们通过短期操纵公司的业绩所带来的收益,这样长期激励措施容易失去了作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