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预判2012:通胀见顶已成定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23:20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当中国经济仍然维持9%左右增速时,讨论“硬着陆”似乎杞人忧天;通胀7月见顶一如所料;欧美经济复苏乏力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最主要外部风险……

  记者 谢鹏 张涛 张子倩

  在强力刺激下,世界经济复苏步伐仍然迟缓。美欧近期经济困局有进一步恶化趋势,“二次探底”之忧挥之不去。在这样的全球环境中,保持较高增速的中国经济能否避免“硬着陆”?物价走势是否存在变数?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风险和长期动力何在?人民币国际化是否适时?外资投行高盛、瑞银、花旗、汇丰、巴克莱的中国经济学家近期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阐述了各自观点。

  “硬着陆”过虑

  沈明高:当中国经济仍然维持9%左右增速时,讨论硬着陆似乎杞人忧天。存在这种情绪,主要不在于短期经济增速快慢,而是担心中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是否可持续。

  我们认为,今明两年会否出现硬着陆,主要取决于欧美会否出现经济衰退。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与发达国家并没有脱钩,如果欧美经济增速低于1%,中国出口增长很有可能失速,致使季度经济增速低于7%~8%。从现有趋势来看,欧美出现温和衰退(一个季度负增长或0~1%低增长)的几率在上升。

  此外,对硬着陆的担忧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的前瞻性不足,二是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政策选择是否得当。目前,中国政策调整的依据仍是经济增速、通胀水平和失业率,但这些均是滞后指标。因此决策的前瞻性是关键。要消除市场忧虑,一方面各方应该适应较低增速(7%)的“新常态”,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快推出与欧美经济脱钩的根本性举措。未来政策选择应是如何维持一个较低但更为可持续的增速,并在此环境下创造足够就业机会,唯一答案是加快结构调整,其中开放服务业是关键。

  屈宏斌:前瞻地看,出口增速可能在下半年继续放慢。但其对经济增速的影响有限,原因有二:一是危机后经济增长主要为内需拉动,净出口在今年上半年仅贡献0.2个百分点的增速;二是进口增长仍可能受国内需求走软拉动而放缓,贸易顺差水平有望保持平稳。预期今年全年GDP增速在9%左右。综合而言,硬着陆的风险很小。

  汪涛:未来两年不太可能出现硬着陆。国内不少投资机构将全年经济增速在8%以下,甚至某一季度增长在8%以下就判断为“硬着陆”,但国外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5%以下的经济增长才称之为“硬着陆”。瑞银预测,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为9%,2013年为8.3%,但不排除某一季度出现8%以下增长的可能性。因此瑞银认为,尽管中国经济目前存在增长放缓的趋势,但今明两年仍为“软着陆”。

  宋宇:我对硬着陆的定义是经济增速在某种失控下的急剧下降。中国经济从2月份开始下降,但主要是政府调控的结果。这对中国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经济过去偏过热。现在经济放缓,有利于解决通胀。

  未来硬着陆的风险是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外需恶化,而中国经济政策又处在紧缩中。从2月迄今经济增长减速已经累计不少,未来应考虑政策微调避免经济进一步下滑。

  中国的总需求依靠内需和外需,而两者互相影响,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的内需对外需的影响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内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外需,这种情况下不考虑国内政策变化对外需的影响会导致调控过度的风险增大。

  通胀见顶“已成定局”

  沈明高:我们认为CPI已在7月份见顶,不过,未来CPI回落到什么水平,仍有不确定性,一是食品价格仍有上涨的压力,二是发达国家仍然有可能推出量化宽松的措施,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

  在承受较低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未来中国需要忍受较高的通胀水平,明年将CPI目标定位于4%~5%比较合适。食品价格上涨、工资上涨、结构调整和相对较高的大宗商品价格都有可能将CPI从过去十年2%左右的年均增长,推高至一个新的较高的台阶。较高通胀之下,收入差距过大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是未来政策调整的关注核心。

  汪涛:瑞银同意物价水平7月见顶的判断。

  未来物价走势存在的变数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对粮食丰收可能造成影响的重大自然灾害,二是全球央行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导致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势头短期内不会很快减弱,三是国内偏紧缩政策进一步回归常态的整体走势也有可能对物价造成影响,虽然短期内过快的宽松可能性不大。

  屈宏斌:7月CPI达到三年来的高点6.5%,远高于年初所制定的4%的政策目标。尽管我们预计消费物价指数将会在未来几个月逐渐回落,但回落速度可能非常缓慢。

  总体而言,抑制通胀仍然是决策层的政策重心所在。经济增速温和放缓。消费物价指数未来可能缓慢回落。对紧缩过度的担忧是过虑了。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甚至下调准备金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货币市场流动性紧缩冲击。

  常健:9月第一周,除鸡肉外,各主要食品类别的价格继续上涨。此外,PPI同比增长仍高于7%,这表明食品不断攀升的通胀压力,同时非食品通胀风险也有所增加。通胀率的下降将比先前预期的缓慢。

  我们预计2011年不会出现更多加息情况。货币政策近期不会以下调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的形式放宽。但我们认为未来几个月内可能出现一些“选择性”或“针对性”的放宽政策。

  短期风险与长期动力

  沈明高:中国经济来自外部的最大负面因素,是全球经济将面临较长时间的低增长,甚至间歇性负增长。中国以对外需依赖为主线的现有增长周期已基本结束;而以所处发展阶段和结构调整潜力看,中国经济仍处在一个增长的长周期中,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增长动力的结构性转换。

  在高储蓄率之下,投资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甚至是未来十年增长的动力之一。中国目前银行业总存款高达10万亿美元,远高于美国的8万亿美元。从长期而言,中国最根本的应对办法是从外需投资(为出口而投资)转向内需投资(为国内消费和服务业发展而投资)。在以投资为主要动力的经济中,自上而下的决策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在以消费为动力的经济中,需要一个自下而上的多元化决策机制。中国政府早就提出要实现投资、出口和国内消费的平衡增长,关键是落实。

  汪涛:总体来说,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形势不错。短期看,房地产行业和制造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企业自主投资强劲,制造业增长迅速。企业升级换代,更新产能设备的大部分资金来自自留利润而非借款。

  中国经济将长期处在一个增长通道中,支撑因素包括:一、国内劳动力大量富余,大部分从事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的劳动力还未转入生产效率较高的行业;二、资本积累需要一个过程,产能升级、企业设备升级等投资需求势头不减;三、国内的高储蓄率说明目前拉动内需市场仍有很大空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