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呼声缘何响起在做空时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8 07:41 来源: 金融时报徐绍峰
A股市场的跌跌不休,让“救市”呼声日益高涨。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日前在成都也表示,近日国内股市持续低迷,应引起重视。而包括加大社保资金进场、取消红利税、暂停新股发行、下调印花税、推出平准基金在内的五大救市猜想,更成了投资者对“政策救市”的憧憬和期待。
一个拥有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做空机制的市场,如果“政策救市”,究竟是让股指跌下去,以便满足做空者的需求,还是将指数推高,以便迎合做多者的愿望?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前的A股市场,先后曾有过7次政策救市行为。7次“救市”无一不是“救多”,也就是让低迷的股市涨起来。在单边运行、缺乏双向市场约束机制的“单边市”里,由于投资者只有做多才能赚钱,因此“救市”就是“救多”容易理解。现在,做空机制已经建立,为什么股市一跌,人们还是习惯性地期待“政策救市”?
“救市”呼声响起在做空时代,说明目前A股市场的参与者中,拥有多头思维、习惯于“单边市”操作手法的散户仍然占据着绝对多数,他们是政策救市的拥趸者。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A股市场的开户总数逾1.5亿,表明城市家庭个人中的大多数拥有股票账户。而1.5亿的投资者中,有不少投资者属于2006年大牛市中开户入市的新股民。这些新股民普遍缺乏风险教育,跟风买股,非理性炒股,不少人被深度套牢。而这些投资者如今虽身处做空时代,却不知如何做空。所以,当近期股指再次出现连续下跌、持股信心遭遇极大考验时,散户投资者最先想到的依然是“政策救市”。
“救市”呼声响起在做空时代,也说明做空机制本身出了“问题”。按理,有了做空机制,投资者只要运用得当,做空也能赚钱。然而,中国的做空机制目前并不完善。表现为,一方面股指期货仅仅推出一年有余,做空机制仍在培育和完善中,股指期货管理风险的作用仍很有限,特别是,股指期货市场原本就是机构投资者的“游戏场”,而发展适合散户投资者参与的股指期货公募基金,管理层的态度又非常谨慎,市场上虽有做空工具,散户却基本无法使用;另一方面,融资融券虽已试点,但目前可以进行融资融券操作的标的股票仍然被圈定在沪市50只、深市40只大盘蓝筹股中。这些股票市盈率极低,下跌空间基本被封闭,而有着较大下跌空间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却又不在融资融券之列。有学者曾呼吁A股市场应当“全面引入个股的做空机制”,让股民在熊市中也能获得赚钱机会,但毕竟“个股做空机制”时代并未到来。目前,不做多,赚不到钱;要做多,没有政策利好,也做不起来。所以,“政策救市”成了人心所向。
“救市”呼声响起在做空时代,还说明在投资者心目中,既然股市下跌与股市的某些政策失当有关,那么,也只有政策才能拯救股市。今年来,最受投资者诟病的就是超出市场承受能力的大肆扩容和无度圈钱。据统计,截至上周末,今年来已经累计有202家企业IPO,月平均上市25家。上周发布招股说明书的中国水电募集资金规模为135亿元至144亿元,紧随其后的还有融资规模在172亿元左右的超级大盘股陕煤股份,以及募资不超过200亿元的中交股份。此外,今年来有131家公司实施了增发融资方案,其中124家定向增发募集资金3200多亿元;7家公开增发募集资金逾100亿元,两者相加达3300多亿元。而在过往的短短20年时间里,A股市场挂牌的上市公司已多达2500多家,而美国市场拥有3600多家上市公司则用了200多年。A股市场“圈钱”之凶猛,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股市一跌再跌,熊气弥漫。既然股市下跌与过度融资密切相关,那么投资者希望“暂停新股发行”,通过修正股市融资政策,拯救股市,也就在情理之中。
毫无疑问,目前出现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救市”呼声,不仅表明多头思维并未因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而彻底颠覆,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也没有终结中国股市的“单边市”,还表明如今呼吁的“救市”内涵有着与以往全然不同的含义,那就是,既然股市下跌并非全是“市场自己的事”,那么,要振兴股市,“解铃”还须“系铃人”。一如周正庆所指出的,“股市本应该是投资者通过直接投资方式,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享受经济增长成果的渠道,目前国内股市这种一投进去就长期被套的局面,相关决策层应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