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安全软件“监守自盗”何言安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9 00:55 来源: 通信信息报

   随着人们对网络依赖性的提高,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网络诈骗行为一再出现。日前,央视《每日质量报告》曝光了某公司以低价兜售电脑安全软件为名,通过欺诈信息诱骗用户付费的连环诈骗案件。据悉,一些用户在访问该网站时会不断出现病毒提示,点击后,用户就会被提示需要购买安全软件才能杀掉病毒。而当用户按照提示,以每年120-240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了安全软件后,之前的病毒提示却仍然存在。

   另据《IT时报》报道,分类信息网站百姓网日前在某报上刊登二手产品广告:“港版iPhone 4 32G只要2800元,99成新的HTC只卖800元,自用的佳能400D只售1560元。”当消费者去百姓网上查找这些诱人的二手货时,却根本找不到。用低价噱头吸引用户点击的猫腻显而易见。

  从用假网站“钓鱼”到盗QQ号诈骗好友,从利用网络虚假加盟进行诈骗到靠信息套取手续费,从通过欺诈信息诱骗用户消费到用低价噱头吸引用户点击,诈骗的方式不断换代升级,诈骗的频率也高发不止。数据显示,仅2011年上半年,遭遇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就高达2.17亿人,占网民的44.7%,另有1.21亿网民遇到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我们不禁要问:为何网络陷阱这么多?小的安全事件是用户信息泄露,大的便是网络遭黑客袭击致瘫痪。当你面对世界的时候,其实你也随时被世界在审视。就连安全软件都“监守自盗”,人们的网络安全到底如何保障?

  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手段昭示一个现实:网络欺诈形势非常严峻,肃清网络乱象,还人们一个健康安全的上网空间已经刻不容缓。但网络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各方的协同配合、齐抓共管。

   要想扼制网络诈骗犯罪的多发趋势,首先要提高所有网络软件的安全防范技术水平。各软件运营商加大对安全防范技术的研发力度势在必行,而加强自律则是前提。其次,应尽快推进《网络信息安全法》出台,为依法治理网络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无疑是治本之策。最后,网民自身应保持头脑清醒、提高警惕,莫信“天上会掉馅饼”,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将为网络安全环境提供有效的屏障。(本报记者 杜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