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郝金刚:工资收入数据“打架”,民生需求被“绑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9 06: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我国15个城市的四个行业中,虽然多数城市工资总额在提升,但是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上多数地方工资呈下降态势。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仕邦人力资源研究院提供的指数分析表明,以2010年1月为基期,通过将2011年6月的数据与全部15个城市四个行业2010年1月的数据作对比发现,扣除物价因素后,普通劳动者的实际工资仅增长1%,与2010年6月比,实际工资下降了5%。这表明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增幅没有“跑得过”物价增幅,实际收入同比在下降。(9月28日《经济参考报》)

  其实,这一数据早在民众的预料之中。就民众的实际感受而言,现实中哪个城市的工资涨幅跑赢了CPI?在很多人的心中,“跑输”是必然的,跑赢才是“意料之外”。如今,物价“一路飞奔”,而大多数人的工资却在原地踏步。眼看着生活质量要往下掉,我们却只能对物价“望眼欲穿”,一点办法都没有。

  如今,制造业企业破产、倒闭、歇业以及老板跑路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且已持续了一段时间,中国实体经济的经营环境究竟如何由此可想而知。“实业难做”已成为无奈的现实,而民间金融泛滥又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经营不善,工人的收入自然无法上涨,工资又怎么能“跑得过”CPI呢?工资跑赢物价,实在是幼稚的想法。

  与此同时,笔者也注意到了另一组与报告截然不同的数据。8月初,各省区公布了居民收入增长情况。今年上半年,29个省区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10%,31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赢”CPI。两组数据“打架”,到底哪个是真实的呢?我们真不知道该信谁的了。

  曾任英国首相的本杰明?迪斯雷利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还有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总与谎言、失真联系在一起,让有关部门失信,更让百姓寒心。事实上,统计数据本身并无罪,可人们往往喜欢滥用统计工具来支持自己的立场,而不是拿它去反映真实情况。

  一个是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赢”CPI,一个是工资增幅没有“跑得过”物价增幅,数据自相矛盾、相互“打架”的背后,恐怕是有部门利益第一、选择性统计的思维惯性在作祟。正是在这一“潜规则”的驱使下,有关部门要么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统计方法,要么选择有利于反映部门业绩的样本。这种做法反映出某些部门在统计数据方面的责任心已经缺失到了何等地步。失真数据营造的“泡沫”,看起来美丽,但掩藏不住民生被“绑架”的辛酸。同时,数据失真也会影响政府的决策判断,继而影响国民经济走向这盘“很大的棋”。

  无论什么时候,民生问题永远都是重中之重。现在的一些数据不但反映不出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还与普通民众最直接的感受相背离。其实中国经济最直接的变化恰恰是来自于我们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我们希望收入增加、幸福加倍不仅仅体现在虚无飘渺的数据中,更要真实地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一些政府部门只忙于片面、失真甚至是打架的数据,而对民生问题置若罔闻,那不仅违背了“十二五”规划的宗旨,更违背了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官员的第一政绩,民生的增值势必将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在如今CPI居高不下的境况下,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的现实中,民众手中的财富不是增长了,而是缩水了。此时,相关部门不能畏惧统计数据的真实,相反,应该以更加真诚的态度直面国民观感,同时在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多向民生倾斜,做到知行合一,努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使发展成果真正为广大民众所共享。只要用严谨客观的态度对待统计数据,不管得到什么样的数字,至少不会出现数据“打架”的怪现象。(郝金刚)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报告显示中国多数城市工资增幅跑输CPI

  (责任编辑:胡可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