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集安:长白山下“小江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4 09:0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集安:长白山下“小江南”
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上行驶数小时之后,汽车驶进吉林省集安市区,眼前顿时豁然开朗:群山环抱的小城,展现出江南小镇般的风情;碧绿的鸭绿江水沿城南静静淌过,一水之隔是朝鲜境内秀美的山脉。这座位于中朝边境的口岸城市,名列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富有神秘色彩的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王陵遗迹所在地。

  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让集安人民对更加富足的生活充满期待。然而地处偏远边境,如何使“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化瑰宝和生态美景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让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的大潮中更加璀璨?这是集安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也是记者深入这座边陲小城采访所要探寻的主题。

  倾力呵护文化遗产

  

  9月23日清晨,记者来到集安城东4公里外的龙山脚下,这里有一处高句丽王陵遗迹。青山苍木间,“海东第一碑”好太王碑、“东方金字塔”将军坟等遗迹历经千年巍然耸立,肃穆庄严。

  太阳升起,几辆旅游大巴打破了景区的宁静,一群来自韩国的老年游客在导游带领下,饶有兴致地沿着景点游览。他们仔细询问着文物的每一个细节、品味着过往的每一段历史。

  尚海是集安排名第一的“金牌导游”,一家4口人,有3人都在博物馆工作,母亲1961年就当上了文物解说员。尚海从小就接触集安的这些历史故事,讲起景区这些年的变迁,他感慨不已。

  “我母亲当解说员的时候,这里没有什么游客,来的都是文物界的专家,主要是交流访问。当时景区设施简陋,好太王碑外面没建碑亭,每天就在日晒雨淋里。1991年起我当讲解员,那几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开始增多,但仍然零散,形不成产业。”尚海回忆说。

  “2004年,在国家强力支持下,高句丽遗迹‘申遗’成功,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那时起,景区变化就大了!”据尚海介绍,近几年,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专项资金,改善基础设施,着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园林式的景区建设起来了,旅游线路开通了,旅游商店、旅行社等配套服务发展起来了,游客也成批到来,他们中既有对历史研究感兴趣的日本、韩国游客,也有不少辽宁、河北等邻省的游客。现在,景区讲解员比过去多了1倍,游客只要购买门票,就能得到免费讲解。

  “目前,高句丽遗迹虽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受关注的程度还不高。”集安市旅游局副局长孙小轩告诉记者,为了打响高句丽遗址的知名度,近年来,集安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址的同时,致力于创建旅游品牌。他们制作了精美的广告片,在央视等多家电视台投放,并在全国50多个火车站LED屏上滚动播出,还组织专门队伍赴外地开展各种旅游推介活动。

  精心挖掘文化内涵

  

  虽已是深秋,但午后的阳光依然暖融融。市中心的莲花广场上垂柳依依,老人们闲适地倚在小桥上,看荷塘中野鸭嬉戏。“我们这里温度比外面能高出3至5摄氏度,人称‘塞外小江南’。”一位老人告诉记者。

  花3元钱从莲花广场旁坐上观光小车,不多久便游遍了市区。记者发现,小城的建筑风格出奇地统一,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的小楼整齐排列在路两旁,清一色的坡屋顶,屋外有回廊,十分雅致。

  “你看到的这些坡屋顶、外廊、瓦当、挑檐,都是高句丽文化符号,我们希望城市能沿袭高句丽建筑的古朴风貌。”集安市城建局总工程师郭跃坤说。他指着莲花广场上一座八瓣莲花形的建筑告诉记者,“这座集安博物馆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遗址壁画中我们发现,莲花是高句丽民族的图腾,因此专门请知名建筑专家设计了这个莲花形博物馆,外墙所用石头也是仿高句丽城墙而制。”

  手握“世界文化遗产地”这张王牌,如何用高句丽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住游客?当地人可谓下足了功夫。记者发现,不仅是城市建筑,当地还用心挖掘了高句丽歌舞艺术、民俗文化和餐饮文化,让游客品味到高句丽的文化内涵。

  走进一家“金达莱烧烤店”,高句丽风格的小院虽然简陋却热闹非凡,人们三五成群,围着火盆吃烤肉,兴致浓时吃得满头大汗。除了这类特色街边店,一家名叫“妙香居”的餐馆也是来集安必去之处。游客们文雅地坐在大厅中,美丽的朝鲜族姑娘操着流利的汉语,不断端上打糕、酱汤、紫菜包饭等特色美食;上好了菜,她们换上民族服装,表演起地道的高丽民族歌舞。

  据介绍,由当地文化旅游发展协会潜心研制的高句丽烧烤、鸭绿江鱼宴、高丽火盆等特色餐饮,近年来已成为游客们的首选。

  做好三张旅游“名片”

  登上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江北边,是集安市的下解放村,沿岸葡萄、五味子绵延数里望不到边;江南则是朝鲜境内的满浦市,成片的民居镶嵌在青山之间。

  游一江之水,观两国风光。借着“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名片,集安的边境风情游也红火起来。

  “下解放村就是靠着边境旅游富起来的。”集安边防检查站政治处主任刘明星告诉记者。

  9月25日上午,记者随着刘明星来到下解放村的一处码头,只见沿江搭建的凉棚下,许多挎照相机的游客凭栏向对岸远眺;若想近距离感受异国风情,还可以下江乘船任意游览,只要不上岸,都是允许的。

  “下解放村是著名的抗美援朝‘红色村’,过去因为自然条件不好,成了贫困村。”刘明星告诉记者,边检站官兵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积极协调旅游部门,帮助村里作旅游宣传,打造红色旅游、边境旅游精品线路,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来村里观光,不少村民靠着娱乐、餐饮等生意富了起来。

  随着出入境游客的增加,集安边检站从2007年开始积极推行“人性化服务”。在口岸联检大厅休息区,记者看到阅报台、饮水机、便民伞、擦鞋机等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边检站执勤业务科科长洪元佶告诉记者,站里还专门制作了中朝两国重要节日提示板,每逢节日,检查员就会用旅客的母语送上温暖的节日祝福。

  “今年以来,已有3.5万外国游客前来旅游,预计全年将达到5万人。现在,‘世界遗产高句丽,长白山下小江南,中朝界河鸭绿江’已成为集安的三张旅游‘名片’,去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亿元,5年间增长了6倍多。”孙小轩说。

   让边境旅游走出“深巷”

  游览高句丽文明遗迹,记者为文化遗产得到很好保护而高兴,但也有一点遗憾:据说除了旅游旺季和节假日,平日里景区游客不多。“谁会为了看几个墓专门跑这么远?”一位当地人如是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集安人的困惑,或许也是边境地区发展旅游业面临的共同困惑。集安人民把这种困惑化为动力,其谋发展的心情之迫切、行动之扎实令记者佩服。谁能想到,一个县级市为了做好城市规划,推进旅游业,会不惜代价多方寻找关系,以“三顾茅庐”般的诚意,请到国内最权威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帮助设计。

  今天,集安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但离人们的期待仍有差距。边境旅游如何走出“深巷”?采访中记者感到,仅靠当地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交通瓶颈问题的解决,还是与周边地区联合、打旅游“组合牌”,甚或国内外搞好品牌宣传推介,都需要从更高层面加以审视、谋划和推动。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参与边境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让世界文化遗产地能够早日名扬海内外,吸引八方客。

  (责任编辑:韩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