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榨"出百种产品 沾化着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4 14: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一提起山东沾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沾化冬枣,孰不知近年来沾化县依托自身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在山东省“蓝黄”战略实施同时,全力打造高效生态蓝色经济示范区。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目前该县海洋经济产业链上衍生出超百种产品,1吨海水上岸可实现效益超千元。
梭子蟹、半滑舌鳎、卤虫……原盐、溴素、氯化镁、烧碱、氯气、PVC、环氧氯丙烷、丁腈、三氯氢硅、人造宝石、HDI、V601……这些看似不搭界的产品,都源自于渤海湾的海水。目前,在沾化县海洋经济产业链上,海水被转化、升级、再利用,从中“榨”出了超百种产品。
海洋经济成为沾化工业经济重要支撑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战略的实施,沾化县迎来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契机。该县提出建设“一河六区”高效生态蓝色经济产业体系目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打造海洋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素质优良、生态环境良好、带动能力较强的蓝色经济示范区、先行区、试验区,力争在“两区”开发建设中率先崛起。
目前,海水养殖、盐业、油盐化工、风电、船舶修造等海洋经济产业链条上各环节的企业齐聚沾化,聚集形成了以滨州海洋化工、海明化工、滨化海源、国华瑞丰沾化风电项目等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的海洋经济产业集群,50多家企业投产或开建,2010年,实现原盐产量200多万吨、各种海洋化工产品100多万吨、海洋产业总产值53亿元,占全县GDP的近一半。
据介绍,目前,海洋经济成为贯穿县域经济格局的“红线”,海洋经济产业链越拉越长,实现了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几年内沾化县将实现每年300-500亿元的效益,成为蓝色经济强县。
三条产业链织起海洋经济“互联网”
目前,以海水为出发点,并以海水为纲,托起了“冷却链、卤水链、化工链”三条海洋经济产业链,这三条产业链在不断延伸和扩充的同时,又相互交织,互为依存。
冷却链。沾化发电厂2×150MW机组每年要消耗大量的冷却水,该厂实施了海水直流循环冷却工程,利用由县城直通大海的潮汐河——徒骇河海水,每年可节约淡水资源1.8亿吨,一年可省下4个思源湖的库容。电厂冷却水余热,又用于下游企业生产,发挥海水的最大效益。依靠这条循环利用的海水链,总投资116亿元的华能沾化电厂扩建项目,在原有发电厂的基础上进行2×600MW、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扩建,已成功签约。
卤水链。沾化通过建设防潮大堤,在近百公里的闭合圈内建起了“旱涝保收”的38万亩养殖池和100多万亩盐田,形成了初卤养殖、中卤提溴、高卤晒盐、苦卤提取钾镁的海水利用链条,一路下来,海水已基本被“吃干榨尽”。目前,这里已聚集300多个养殖大户、14家盐场、8家溴素厂、17家相关化工厂。
化工链。来自沾化沿海的原盐,沿着便捷的海天大道送到沾化经济开发区,这里聚集着滨州海洋化工、海明化工、中海精细化工等冲盐而来的十几家大型氯碱化工、精细化工企业。
以海明化工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已成为以氯碱为基础的基础化工,以偶氮系列产品为主导产业链的精细化工,以彩色液晶材料中间体为主的高科技综合化工企业。创建了“原盐—氯碱—水合肼+双氧水—偶氮系列产品—V系列产品”的内部小循环产业链。先后自主研发出了V601、V50、V044、V40、HDI等十余项高端新产品,其中,HDI、V601等四项成果通过专家鉴定,被认定为“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更畅销欧美、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地。
冷却链、卤水链、化工链这三条产业链的各自延续和互相交织,使得目前的沾化海洋经济形成了“上下游产品接续成链、关联产品复合成龙、资源闭路循环”的经济型“互联网”,真正实现了各种产品及其废弃物在其体系内的再资源化。可以预见,未来的沾化,除了“沾化冬枣”,将会有更多的海洋类产品作为自己的名片驰名海内外。(中国经济网李淼)
(责任编辑:韩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