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亚洲家族企业慈善两极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9 03:3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苏醒

  过去的十年是亚洲财富快速增长的时代,即使金融危机也未能阻止亚洲地区的财富积累。2008年以来,亚太地区的高净值人群总数增加了25.8%,总体财富增长30.9%,到2009年底,他们所拥有的财富总额达到9.7万亿美元,其中65%掌握在中国和日本富豪手中。比起众所瞩目的财富增长,中国富裕家族在慈善事业中的角色却呈现极端两极化的景象。亚洲,尤其是中国文化浸润下的财富观中,回报社会、扶危救困、捐资办学、荫及乡里,富豪家族的慈善传统根深蒂固。另一侧面,以破坏环境、压制员工,甚至以不可持续的掠夺性开发截断当地社区未来发展来获取个人和企业财富的手段,当街撒钱的简单粗暴、居高临下的慈善态度,诸多声名狼藉的富二代新闻,使得公众对于富豪家族整体抱持着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观感。

  主要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亚太地区,家族企业在慈善事业上的投入和态度究竟如何?在中国,古老的慈善传统是否正在转化为新兴的事业?瑞银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印尼、新加坡等地区超过200位家族慈善活动的相关人士进行了定量调研,于9月22日正式发布了《亚洲家族慈善调研报告》,对亚洲家族慈善的主要激励因素、不同世代家族成员对慈善活动的定位、家族慈善事业管理的制度化现状进行了全面展现。

  亚洲家族慈善的激励因素

  家族基金会是家族慈善事业的主要载体,大多数捐赠者创建家族基金会的主要目标是改变社会、使家族参与慈善事业,以及为子孙后代留下遗产。在亚洲,大多数家族财富都是由三代以内的人所创造,在中国,大多数家族企业都仍然处于第一代创业者手中,他们的个人经历以及中国文化的传统形成了家族慈善事业的价值观:通过个人努力创造巨额财富之后,应该为子孙和社会留下富有同情心和慷慨大方的形象。

  调研发现,亚洲地区的家族捐赠受归属关系、领域、影响和实用主义等因素的推动。其中,归属因素是大部分捐款的主要动因,其中,社区、国家和种族是决定捐款范围和方向最关键的因素。

  一般来说,亚洲家族慈善实业重点关注他们自己的国家、老一辈曾经的居住地,以及自身所述的社会语言群体。2010年,亚洲地区家族慈善捐款近70%用于国家级慈善事业,大约14%的亚洲慈善家将捐款用于本地和同族的慈善事业。

  家族基金会

  家族基金会并非是一个法律术语,它并没有精确的定义。按照美国基金会理事会的定义,家族基金会史出自来自单个家族成员的基金会。至少一个家族成员必须持续担任主管或董事会成员,并且他们或他们的亲属必须在基金会整个生命周期中扮演重要的管理角色。全球最大的基金会是一个家族基金会——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家族捐款投向何处?

  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亚洲家族捐款重要集中在教育、扶贫/发展、医疗与赈灾四个领域。2010年,四个主要领域的捐款站全部捐款的60%,参加调查的受访者表示会把今年35%的慈善捐款投入教育。

  为什么教育领域能够吸引如此多的捐款?瑞银财富管理慈善服务北亚区主管董黎滢对此的解释是:其中既受到企业家个人经历的影响,也有捐赠环境使然。

  “首先,整个亚洲文化对于教育非常重视,认为教育是帮助个人和社会脱离贫困最基本、最可持续的途径。亚洲经济起飞,科技发展,都有赖于教育的进步。打破贫困家庭的循环也需要社会提供充足的教育服务。在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很多富裕家族的家长本身就是第一代企业家,在童年时期都经历过贫困和教育匮乏之苦,自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对于教育重要性的体会格外深刻,所以他们在做慈善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给农村的小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与此同时,对教育机构的捐款也被认为是最透明、最可度量的捐赠方式之一。从捐款的申请、运用和回报,中国的很多大学都已经发展得非常好,投放的资金也比较清楚能够看到是如何运用的。”

  此外,还有各种相对现实的原因,例如政府会在特定情况下提供配套资金,教育捐款能够帮助企业与声名卓著的教育机构建立联系,甚至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教学楼,提高企业家的个人声望,通过与高水准高校研究机构的捐赠,还可以与企业研发目标的研究项目挂钩等等。

  有趣的是,调查显示40%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企业是未来慈善事业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他们对此表示关注,但迄今为止,真正对社会企业进行投入的中国家族企业却凤毛麟角,为什么中国家族企业对社会企业止步于关注?

  董黎滢表示,在访谈过程中,很多企业家表露出这样的态度:他们普遍认为社会企业是很好的想法,但当考虑投资一家社会企业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经营生意的想法代入其中,当用一个企业的方式审视一个项目的时候,就会发觉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风险很高,不容易让他们把钱投进去。

  家族慈善代际差异

  亚洲政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中国的富裕家族中不同代际的成员,个人经历与价值观都具有巨大的差异,这使得一代创业者与他们的子女对待慈善事业的定位、所关注的慈善领域都截然不同。调查显示,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态度框架:对老一辈人来说,捐款态度和途径主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他们的子女则更受到西方文化和国际趋势的影响。

  归属关系:老一辈企业家对家族所属的地区、种族和文化更具有责任感,年轻一代则更关注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慈善事业。

  领域:老一辈企业家重点关注传统领域,例如教育、医疗和扶贫,年轻一代则开始创始关注艺术、文化和环境问题。

  影响衡量:老一辈企业家更关注赠与行为,并不特别重视衡量其社会影响,而年轻一代则开始注重支持能通过社会影响和投资回报衡量的慈善事业。

  实施:老一辈倾向与利用现有的企业员工以及直接控制项目来降低管理成本,年轻一代则越来越多参与可进行扩展的投资,涉及多方协作,可协助社会企业家的自购,也愿意聘用专业人员来进行运营。

  家族慈善体制化现状

  总体而言,在亚洲的富裕家族进行慈善活动时,利用专门的法人实体或专业人员专门负责管理,还是新近才出现的现象。

  很多家族创立家族基金会,而非与其他机构合作,其原因便是希望掌控运营的控制权。

  调查数据显示,亚洲的家族慈善组织行政费用相对较低。

  57%的受访者表示其行政费用不超过年度开支的10%,而2009年,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行政费用大约是11.5%,更注重运营导向的福特基金会行政费用和项目管理费用大约占年度开支的17.5%。

  不过,亚洲慈善组织的管理成本相对较低,也许并非反映其管理效率之高,而是反映了其专业化和体制化投资的不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