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一场关于旅游的山村“对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0 07:01 来源: 经济日报

  编者按:国庆黄金周期间,记者分别对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的爨底下村进行了调研。这两个村子均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旅游名村,乡村旅游发展得有声有色,但都面临着如何进一步转型发展的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所见、所闻及所思,给更多准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子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10月1日一大早,伴随着自驾游车流,记者驱车90多公里,来到了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的爨底下村。

  这是个依山而建、只有100多个村民的小山村。登高俯视,整个村落错落有致,呈“金元宝”状布局,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的建筑风格。院落大多就地取材,由大大小小的石头砌成,虽有不少破损,却自然地与周边融为了一体。

  行走在爨底下,犹如穿越了时空。砖雕、石雕、木雕散落在各处,巷子完全由青石、紫石铺成,墙角处盛开的不知名野花……“宁静,古朴,原汁原味!”一位游客的感慨,道出了这个北京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魅力所在。

  3天后,记者在山西省阳城县的皇城村,却又体味到了另一种山村“魅力”——

  皇城村是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所在地,这个由16个院落、640间房构成的建筑群,枕山邻水,随形生变,层楼叠院,古朴庄严。作为明代建筑中的珍品,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之誉果然名不虚传。

  感受古建之美,震撼内心的却是那些尘封的历史。皇城相府的主人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一代名相陈廷敬。作为《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帝师,陈廷敬辅佐康熙半个世纪之久,关于一个王朝的无数大事件或小故事,都与这座城堡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

  从皇城到爨底下,饱览之余,留下更多的是思考和启发。这两个古村虽相距千里、拥有不同的厚重历史,但它们都主动抓住旅游业的发展机遇,努力探索一条以旅游带动村民致富、乡村发展的新路子,它们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古朴的精彩,它们的实践让乡村变得愈加美丽生动。

  关于“转型”:

  从“地下”转“地上” 变挖资源为“挖”文化

  说起资源,爨底下村的老辈们总会指着眼前的大山坳子感叹上两句:“哪有啥资源,除了这山,不还是这山么!”

  这话倒是不假。与周边的村子比起来,爨底下村可称得上“一穷二白”。门头沟盛产煤,惟独爨底下村连一铲子煤也没有。

  “那些年因为村里穷,村民都争着往外跑,百十来人的村子最少的时候只剩下十来人,村子整个儿唱的是‘空城计’。”在爨底下担任过20多年村支书的韩孟林回忆道。

  看着邻村里人南来北往跑得欢,韩孟林自己也跑到镇子里开了家汽修店,靠给运煤车修车谋生。因为人都往外跑,镇里一度还想把爨底下村整个搬出大山,终因村里的老人不愿离开故土,才没能搬成。

  与爨底下村不同,皇城村有着丰富的地下资源。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皇城村通过煤矿开发,形成了集工、农、林、运、商于一体的实业总公司,率先跨入了小康村行列。早在1998年,皇城村的总产值就达28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

  随着矿井的快速掘进和矿区面积的日渐缩小,先富起来的皇城人清醒地认识到:地下资源总会有枯竭的一天,要让福泽绵延子孙,必须走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多方考证后,皇城人把目光瞄向了当地得天独厚的地上资源——皇城相府,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积累,对全村实施了整体搬迁,大手笔地进行古迹保护和旅游开发。

  “经过13年的精心打造,皇城相府文化生态旅游区完成了从民居向景点、再向品牌景区的三级跳!”皇城村党总支书记张家胜对此深有感慨:从“地下”转“地上”,变挖煤炭为“挖”文化,这一“转”,转出了一个新皇城。

  不甘落后的爨底下村也在“转”——

  “虽然村集体没什么积累,但我们打的是一张更为实际的民俗牌。”韩孟林说。

  9年前,韩孟林回到了村里,翻修了祖传下来的四合院,干起了民俗特色的农家乐。正是从印菜单、引自来水管入户、改暖气入手,爨底下村陆续出现了一批以旅游接待为主业的民俗户,古村旅游开始起步。

  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细作,曾经“守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爨底下村,如今成了京西旅游的新名片,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或观光休闲、寻古探幽,或激发灵感、创作写生,《投名状》、《手机》等多部影视作品都把这里定为了外景地,给宁静的古山村增添了许多时尚元素。

  关于“留人”:

  有产业才能吸引人

  有发展才能留住人

  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曾经唱“空城计”的爨底下村,“喊”回了不少村民。

  记者在爨底下村了解到,村里有户籍的村民约30户100人左右,但现在村里却有54户旅游接待户,村民近150人。原来,不仅有户籍的村民从城里回到村里干起了旅游,就连那些已经迁出户籍的村民,也慢慢地回流到了村里。

  “把自家的老屋拾掇拾掇干起了旅游接待,一年下来好歹也弄个三五万元!”爨底下村支部委员周黎明说,目前村里除了考学出去在外就业的,其余村民九成以上都在村里从事着与旅游相关的产业。

  “你看这‘爨’字,是兴字头,林字腰,大字底下把火烧。”在爨底下村,几乎每个村民都会给你介绍这个“爨”的由来,而爨底下村发展旅游的实践,也验证了那句老话:“众人拾柴火焰高”。

  而在皇城村,不仅没有村民愿意往外跑,还有很多人铆足劲儿想往这里“挤”。张家胜告诉记者,皇城村户籍在册的有279户771人,而村办企业皇城相府集团的员工就超过6000人,保守地估计,长期在皇城村里工作生活的多达万余人。

  在晋城市阳城县国土局工作了30多年的郭培元老伯,是土生土长的皇城人。2003年一办理退休手续,就同老伴一起搬回了皇城村。

  “回来吧也不想闲着,就到村里老龄委继续发挥发挥余热,业余时间也开家庭旅馆,有13个床位,回头客还真不少呐!”在郭老伯家,女主人热情地招呼着住宿的客人,因为正值黄金周,他家的床位早已被订满,

  “洛阳的这家人一周前就预订了床位。‘五一’时他们家就来过,就愿意住我这儿!”老郭笑眯眯地说,语气中带有几分自豪。

  与郭老伯不一样,更多的人到皇城村来,看中的是这里谋发展干事业的机会。接洽记者采访的张红兵就是这样一位外村人。作为皇城相府旅游产业营销管理公司的办公室主任,皇城相府旅游区的不断发展,让张红兵感到收获颇丰:“这里可以说代表了行业最高水平,在这里工作,有一种淋漓尽致的成就感!”

  在农村采访,我们常常听到“农村吸引不了人,更留不住人”的抱怨,但为什么留不住人呢?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产业难以进村,农民要想实现增收,就不得不背井离乡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

  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根本目的是要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外出务工虽然可以让农民收入增加,但却未必能让他们的生活更幸福。无论是爨底下村还是皇城村,它们的实践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农村发展一定要找到适合自身的产业,有产业才能吸引人,有发展才能真正留住人。

  关于“发展”:

  要“精耕细作”

  也要“多元发展”

  “农民办旅游”,让濒临搬迁的爨底下村变成了京西著名的旅游景点。但这只是爨底下村的一个新起点,在未来发展中,它还将面临一系列不可回避的新问题。

  在爨底下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客栈,女主人向记者抱怨:淡季的时候游客少,为了争客源,大家就搞恶性竞争;一到了旺季客人多了,一些人家又开始漫天要价,长期下去,爨底下好不容易竖起来的牌子不就毁了吗?!

  事实上,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比服务质量更值得思考的,还是当地对民俗文化的挖掘上缺乏应有的深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过去单纯的观光,到现在的休闲度假,爨底下确实迈出了一大步,而文化资源开发这一步迈向哪里,将直接决定着爨底下村旅游发展的品质。

  好在当地政府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2009年整合了爨底下及周边5个村的旅游资源,打破行政界限,实行乡村联建,通过集体推进、差异发展的模式,创建了爨柏旅游风景区。这么做好处很明显,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延长了产业链,还可以缓解爨底下村的接待压力,以名村强村反哺贫村弱村,形成独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山区沟峪旅游带。

  皇城村选择的则是另一条路径,那就是从单级转向多级发展,为乡村旅游注入发展的新引擎。

  “煤炭产业能做大做强,但难以做长久;旅游产业能做长久,但做到一定阶段后,同样就会面临发展的瓶颈。我们的考虑是,依托皇城相府的品牌效应,走多元化发展之路。”皇城村党总支书记张家胜告诉记者,皇城村通过实施“五个起来”工程,不仅让旅游产业跨上了新台阶,而且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五个起来”是什么?张家胜如数家珍:一是挖掘历史文化,让百年古堡新起来;二是开发精特产品,让旅游项目多起来;三是完善配套能力,让接待能力强起来;四是丰富旅游内涵,让中外游客乐起来;五是强化宣传推介,让相府品牌响起来。

  依托这一思路,皇城村不仅变大了,也变得更立体了——除了之前的文化景区皇城相府外,皇城村又先后开发了山水观光产品九女仙湖、乡村体验产品农业生态园、休闲度假产品相府庄园等一系列旅游新品,修建了国内第一家字典博物馆,编排了优秀大型情景剧“迎圣驾”等,甚至把文化传媒公司开到了北京、香港等地,旨在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皇城品牌……

  不仅如此,皇城人还兴建了生物制药、锂离子节能电池、蜂蜜酿酒等高科技企业,它们与旅游业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皇城村可持续发展的双轮驱动。

  发展水平不同,选择路径不同,但发展的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强村富民。对于爨底下村和皇城村来说,实现强村富民,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但如何让它们在发展路途上“风景”变得更精彩,才是我们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应加以深入关注的。

  上图 皇城相府拥有16个院落、640间房屋,堪称明代建筑中的珍品。目前,皇城相府已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

  中图 皇城相府景区内的民俗表演八音会。

  下图 爨底下村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是北京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本报记者 顾 阳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