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形势评论:欧元区弥漫着末日气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2 14:46 来源: 《环球财经》杂志中信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席所长
■ 曹彤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 曲双石
“要革命”,“要工作”
——美国金融形势评论
首要问题仍是就业萎靡不振。美国劳工部发布的8月非农就业报告显示,就业人数环比无增长,这是去年9月以来最低迷的就业数据。同时,失业率仍然维持在9.1%的高位。
更加令人担心的是,就业市场萎靡所造成的经济问题已经逐渐开始向社会领域蔓延。9月17日开始,美国金融中心华尔街爆发大规模示威,上千名示威者扬言要“占领华尔街”,喊出了“现在就革命”、“要工作”等口号。纽约市长布隆伯格甚至担心美国会出现埃及一样的街头骚乱。
面对超过9%的失业率和1400万的失业人口,美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位总统能在如此环境下获得连任。据美国最新民调显示,认同奥巴马处理失业问题、经济问题的选民只有39%和36%,超过80%的选民认为美国经济状况很糟糕。在这种情况下,正如白宫发言人所说:“在当前经济复苏速度缓慢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将提振就业市场视为国内政策的核心要务。”因此近一个月来,奥巴马频频出手,试图挽回人气。
9月9日,奥巴马公布了总额4470亿美元的就业刺激计划,内容包括将工人和小企业业主所需支付的工资税削减一半、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支出、向地方政府提供补助金以避免其裁减教师人数等。
但这项野心勃勃的计划无法逃脱美国政治体制的顽疾——政府与国会之间不顾国家长远利益的顽固搏斗,几天后共和党即对该项计划表示反对。9月13日,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指责称,奥巴马不应通过“永久性”提高税收的方式来支付其就业计划的费用”。但是,由于共和党也不愿意背上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的骂名,所以预计该计划可以在国会获得通过,但金额恐将大为缩水。
美联储对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十分悲观:“自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8月份政策制定会议以来所收到的信息确认表明,经济增长速度仍在放缓。最近公布的多项指标表明,整体就业市场状况继续恶化,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虽然供应链中断的状况有所缓和,推动汽车销售市场有所复苏,但家庭支出在最近几个月中仅温和增长。非居住房屋方面的投资仍表现疲弱,住房部门也仍旧保持在受抑制的状态,但公司在设备和软件方面的支出继续增长”、“经济前景正面临着重大的下行风险,如全球金融市场正处于紧张状况。”
惠誉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经济一旦陷入二次衰退,全球将没有一个地区能逃过冲击,2011至2013年全球GDP增速将会因此下降至少两个百分点。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正在与日俱增。
首先是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商务部发布的修正数据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美国二季度GDP折合成年率增长仅为1.0%;美联储最新褐皮书报告显示,美国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12家地方联储中有7家对所在地区商业状况更加悲观。
其次是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调查显示,二季度12.87%的住房拖欠抵押贷款达30天或以上或者处于止赎程序,高于一季度的12.84%;美国房地产经纪商协会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二手房签约销售指数环比下降1.3%;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7月份美国建筑开支环比下降1.3%,8月份房屋开建环比下降5%。
第三是制造业依旧疲软。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发布的8月制造业报告显示,8月份ISM制造业指数降至50.6%,为2009年7月以来的最低纪录。
第四是消费者信心遭受重创。美国政府发布的8月份零售额报告显示,8月份零售额环比无增长,而消费者开支在美国经济总量中占有约2/3的比重。
第五是通胀逐渐逼近可接受上限。美国劳工部公布的8月份CPI数据显示,8月经季调CPI环比上涨0.4%,导致美国劳动者经季调的平均时薪下降0.6%,创下三年多来时薪跨月度降幅新高;核心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为2008年11月以来新高。
美银美林认为美国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概率超过80%。面对日益缩小的财政政策空间,美联储惟有“再刺激”。除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目标区间不变,美联储推出4000亿美元的“扭曲操作”:“延长所持债券资产的平均到期时间。FOMC计划在2012年6月底以前买入4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其剩余到期时间在6年到30年之间;同时出售等量的美国国债,其剩余到期时间为3年或以下。”
“扭曲操作”通过增持长期债券压低长期债券利率和其他长期投资品利率,如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利率,可使企业和消费者以更低成本借贷,从而激活再融资和房屋销售,并促使投资者转向股票和公司债券。但是由于目前美国家庭负债较高,该措施未必能够刺激消费者消费;而且较低的借贷成本将使市场资金宽松,或导致资金流入新兴经济体,推高通胀。
除了挽救失业和刺激经济外,对于“老大难”债务问题,9月19日,奥巴马推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约为4.4万亿美元的赤字削减方案。白宫方面称,若目标实现,美国政府赤字占GDP比例将从目前的9%降至2021年的2.3%。
但是8月国会通过提高债务上限法案之时,两党已准备成立跨党派削减赤字委员会讨论未来10年削减赤字1.2万亿美元,因此奥巴马此时“擅自”提出削减赤字计划,很大程度是为了表明政治立场、挽回政治形象。而加税是否有利于刺激经济、增加就业尚待商榷。同时,加税提议显然难以获得共和党把持的国会的通过。届时,奥巴马则可以将“减赤计划”无法通过归罪于共和党,打击对手的选民地位。
“末日气息”?
——欧洲金融形势评论
9月的欧元区弥漫着一种“末日气息”。
当大家从欧债危机中一步步走来后,发现欧债危机的主角又回到了原点——希腊。当希腊从欧债危机中一步步走到现在时,终于到了需要回答那个“终极问题”的时刻——希腊会退出欧元区吗?
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洲央行对希腊在紧缩措施上的执行不力,极为不满。但希腊又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经济增长,因此目前市场认为希腊几乎肯定会违约,这从希腊债券收益率“破百”和美国债券收益率保持历史低位就能看出端倪。希腊财长维尼则罗斯甚至表示:“目前的风险是,整个系统、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都已停止运行。”
从欧元区方面来说,不停地向希腊撒钱已使人感到厌倦和疲惫。9月份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连续在地方选举中惨败,反映出德国民意。
在这种情况下,“末日博士”鲁比尼建议希腊放弃欧元,他认为,希腊重归本国货币并进行大幅度货币贬值,可以很快积聚竞争力和恢复增长。但是,希腊目前退出欧元区并不现实,最严重的后果在于或将推倒债务危机诸国“骨牌”,欧元将面临瓦解风险。欧元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最重要的推进器,而欧洲一体化是欧洲几代政治精英的梦想。然而,拖延也不是良方,而且恐会使局势愈发失去控制。
9月,欧债危机的第二主角是意大利。
9月15日,总额高达540亿欧元的财政紧缩计划获得了意大利国会的最终审批,这项计划寻求在2013年以前实现预算平衡,以阻止意大利的借贷成本继续上升。然而雄心勃勃的计划并不能打消市场疑虑。先是穆迪警告称该计划会让地方政府面临更大压力,对意大利地区和地方政府信用将产生负面影响。紧接着,标普抢在穆迪之前将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从“A+”下调至“A”,评级前景为“负面”,使其成为今年第六个被标普下调主权信用评级的欧元区国家。同时,标普还下调了2011年到2014年意大利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的预期,至0.7%。标普称,意大利的经济活动增长速度将使政府修改后的财政目标难以实现;并且其脆弱的执政联盟及其与国会之间的政策差异将继续限制政府的经济决策能力。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是德法两强的一道屏障,它倒下的那天或许就是欧债危机蔓延至德、法的那一天。而且,其“大到不能倒”、“大到无法救”的特征也让欧元区甚为忌惮。
除外,欧洲银行间交叉持有大量债券,对银行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欧债危机爆发至今,欧洲银行业CDS息差已上升约400个基点,整体市值下跌逾40%。据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预计,欧洲银行对希腊主权债风险敞口高达2000亿欧元,若考虑银行间的传导效应,这一风险敞口将升至3000亿欧元。另据数据显示,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发行的债券余额中分别有750亿、4100亿和3250亿欧元被银行体系持有。9月14日,穆迪分别调降了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的评级。欧洲银行危机震动中国,中国银行已暂停与被降级银行进行外汇对手交易。
出于对欧洲银行系统在欧洲债务危机中风险敞口过大的担忧,美国贷款机构纷纷停止提供贷款,导致该地区美元流动性严重短缺,引发市场担忧。9月15日,欧洲央行宣布将与美联储、瑞士央行、日本央行以及英国央行联合提供3次美元流动性操作,刺激欧元兑美元汇率上升。3次操作的时间分别为10月12日、11月9日以及12月7日,每次操作期限为3个月。此举可以降低市场借贷美元的成本,增强欧洲市场的美元流动性,也向市场传递一个信息,即世界不会放弃欧元,不会放弃欧洲。但是五大央行联手注资此举,已经表明欧债危机的严重性。同时该措施治标不治本,只有等待政策制定者允许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向银行注资。
欧债危机的恶化也殃及中国。9月中旬,英国《金融时报》曝出消息称意大利请求中国购买其国债,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是否应该救助欧洲的热烈讨论。中国应该出手相救吗?相信最终决定是一个多方考量后的平衡结果。温总理在表示“各国政府要真正承担起责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同时,也提出“欧盟的领导人、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领导人也要大胆地从战略上看待中欧关系,比如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其实,按照WTO规则,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到2016年就将为全世界所承认,早几年表示出一种诚意,是一种朋友对朋友的关系”。
与“三座大山”抗衡
——日本金融形势评论
日本的第一座“大山”是棘手的债务问题。
8月24日,穆迪宣布将日本政府债券评级下调一级至Aa3,几天后,惠誉也称将在未来5至12个月内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可能引发评级下调的因素包括:缺乏可信赖的中期财政计划、三月份大地震的财政及经济成本以及政府融资的冲击。他们预计,2012年日本将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务国。
增加消费税是日本走出债务困境可选项之一,因为目前日本消费税比率仅有5%,而且国民收入稳定,税基较好。新首相野田佳彦也是提高消费税的支持者之一,曾提出在2015年前将5%的消费税提高一倍。同时,大地震后若再辅以社会福利改革,或可使日本债务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第二座“大山”是日元升值问题。
日元汇率飙升,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日本经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8月日本当局曾豪掷4.5万亿日元干预汇市,但于事无补。总的来看,日本当局应对日元升值的原则是既要使日元汇率下跌,又要利用目前日元汇率较高的时机获得尽可能多的海外资源。
8月24日,时任日本财务大臣的野田佳彦表示,政府将拿出1000亿美元设立紧急基金,供日本企业在日元高涨的背景下并购海外企业和购买能源资源。日本企业在收购环节中,势必要先将手中的日元换成美元,如此一来将会对居高不下的日元汇率产生冲击;9月20日,日本新政府再提临时措施,包括扩大针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增强企业竞争力等。同时,有效利用日元升值带来的益处,提高民众生活水平,鼓励企业海外并购。
此外,如何应对日元升值引发的产业空洞化也成为政策制定重点。主要采取三点措施:一是大力支持企业国内投资,扩大资金补助的产业范围和补助总额。二是鼓励中小企业联合投资,且计划动用2011年度预算预备金,提高补助额度。三是加大对中坚、中小企业的金融援助,提供长期资金支援。
第三座“大山”是经济复苏问题。
日本央行对目前经济状况的评估比较乐观。9月7日,日本央行表示,“日本经济有望在2011财年(截至明年3月底)的下半年恢复至‘温和复苏’轨道,因稳定的外部需求环境支持日本出口增长,且国内灾后重建的资本重置将支持内需增长”;承诺将“继续实施‘有力的’宽松政策,来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强化经济增长的基础。”
但是,统计数据并不容乐观。
企业方面,根据东京商工调查公司统计,自大地震发生至8月底,因地震倒闭企业达304家,负债总额达6024亿日元;市场调研机构GFK的调研结果显示,大地震后,家电连锁门店销售额同比下跌20%。
能源方面,9月14日,日本环境省国家环境局局长近藤昭一表示,日本正在考虑全新的核能政策,到2012年5月或将停止所有新核电厂审批工作。今后,日本恐将在能源购买上消耗大笔资金。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由于国内多数核电站停止运作,电力公司要大量向外购入发电燃料,8月份日本贸易逆差高达7753亿日元,为1979年以来最大规模。需注意的是,此决定将影响全球能源供需结构,新能源将因此得到更多关注。
对外贸易方面,根据日本财务省数据,7月份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盈余同比减少42.4%,为连续5个月同比减少。
为了提振经济,9月6日日本央行利用新融资支持计划,向发放动产抵押贷款的17家金融机构提供381亿日元资金。这是其在6月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设立总额为5000亿日元的新融资支持计划后第一次出手,旨在促进金融机构向没有不动产做抵押物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同时,日本央行还将利用以前推出的另一项融资支持计划向99家金融机构提供1395亿日元贷款。这两项融资支持计划均为日银以年0.1%的低利率向金融机构提供最长4年的贷款。
10天后日本政府又提出,在今后10年间增税11.2万亿日元用于灾后重建。但是,该增税法案能否获得通过,将是对新首相野田佳彦勇气与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
“第三大货币”雏形初现
——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评论
李克强副总理访港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提速。
一是商务部发布《商务部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咨询期结束后,具体细则有望在年内推出。该通知的发布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向前迈出一大步,好处多多。一是为沉淀在境外的人民币提供有效的回流渠道,加强人民币在境内外的流动性。目前沉淀香港的人民币数量迅猛增长,若实现人民币双向自由流动,对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意义重大;二是人民币回流将缓解不断增加的外汇压力;三是有利于吸引外资,促进内地经济发展;四是企业直接用人民币投资,省却了中间的换汇环节,有助降低成本。五是增强海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兴趣,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
此外,通知中还对人民币FDI进行了限制,如“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在中国境内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投资有价证券和金融衍生品,以及用于委托贷款或偿还国内外贷款”,确保人民币回流的目的地是实体经济,而不是涌入投机市场。
二是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宣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扩大至全国。该通知是在落实 “十二五”规划纲要“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部署,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同时,由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助于推动贸易,扩大至全国也能体现公平性。
三是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继续稳步发展。据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7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达到5722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3.4%。
李克强副总理访港提出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后,关于它基本达成以下共识:一是200亿元人民币额度太小,相信日后会增加;二是200亿元人民币额度会一次批出;三是早期推出的RQFII产品应结构简单、风险较低;四是试点将从对境内市场较为熟悉的境内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做起;五是由于内地政府更希望回流人民币流入债市而非股市,因此首批RQFII产品组合将规定为债券占大多数。
此外,“人证港币交易通”已展开测试,预计10月推出,其为发行人民币股票的最有力支持。人民币新股和双股双币新股上市模式也已确定,同一公司的港币和人民币新股将用两个不同的股票代码,在两个柜台交易。为了防止同一公司两只股票出现价差,两类股票互相之间允许自由转换。在上市公司的市值、股票卖空等方面,则会将两种股票统一计算。
四是人民币借助美、欧经济危机而“上位”。蒙代尔指出,从目前全球货币配置来看,人民币已经取代日元成为继美元区、欧元区之后的第三大货币体系。他建议,欧元、美元和人民币应捆绑在一起成为新的国际货币基石,建立一个新的世界货币体系,保持比较稳定的货币利率,使三大区成为货币中心,以保持世界经济的稳固。有韩国央行人士、专家提出,有必要增持人民币资产,争取在10年内使人民币占韩国外汇储备达到5%,仅次于美元和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