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默多克窃听门背后的战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14:35 来源: 《环球财经》杂志

  ■ 《环球财经》记者 刘美

  2004年英国《太阳报》创立四十周年之际,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这家因散播丑闻和三版色情女郎著称的八卦报纸,已被同属默多克旗下的姊妹报纸超越:“最近几年,《太阳报》在‘兴风作浪’方面的信心和动力,已经比不上其周日姊妹版《世界新闻报》了。”

  7年以后,BBC的评价一语成谶,只不过,这一次《世界新闻报》掀起的风浪实在太大,终于把自己深陷进去,还险些赔上整个默多克传媒帝国。

  在《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爆发后,重读7年前BBC这篇充满讽刺的“生日贺文”,令人别有一番感触:“1969年默多克收购《太阳报》后,立刻将其改造成无礼的(brash)、厚颜无耻的(unashamedly)下流小报”、“40年过去了,这个无礼的暴发户仍然展现着它幼稚的一面”。

  如此刻薄的评价,对于一向以中立客观著称的BBC来说,是极不寻常的。

  在日前的《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中,以BBC为代表的老牌英国媒体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至于不属默多克阵营的《每日邮报》发表文章指出:“BBC的偏颇立场才是整个窃听门事件中最令人羞愧之事”。

  现在,距离《世界新闻报》停刊已经过去近两个月,“窃听门”给人们带来的震撼正逐渐消退。业内人士对此事从不同角度作出解读:互联网给传统媒体带来的生存压力、部分媒体的唯利是图与道德感缺失、英国“小报政治”传统对媒体窃听行为的推波助澜⋯⋯这些都值得媒体行业进行深刻反思。然而,被大多数分析人士忽略的是此次事件爆发的时间点,恰好是默多克传媒帝国“英国战役”的关键时刻。在对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Group,简称BSkyB)的收购中,原本胜券在握的默多克,正是由于“窃听门”事件,在一周之内形势逆转,一败涂地。

  任何一个轰动性事件,必然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不论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窃听门”的背景,就是默多克与BBC及双方支持者们进行的一场此消彼长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年前。

  传媒帝国的“天空”征途

  人们时常把默多克称为“传统纸媒的救星”,在这个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默多克不但坚守着收费新闻的理念,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和他的新闻集团顶住免费新闻带来的巨大冲击,始终维持着杰出的经营业绩(虽然有人批评这是以“新闻低俗化”为代价的)。在传统纸媒哀鸿遍野的十几年来,新闻集团股价的跌幅远远小于《纽约时报》等其他上市媒体,可见投资者对默多克经营能力的肯定。

  然而,如果就此判断默多克“思想传统”,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早在1986年,默多克就为他旗下的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报纸开发了电子阅读功能,惹得英国印刷工人协会罢工抗议,最终以裁员补偿了结。在有线电视大行其道的1980年代,默多克敏锐地预见到卫星电视DTH系统(Direct to home,即将数字电视信号直接传送到用户家中)的广阔前景。1983年,默多克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收购了一家负债累累的英国私人电视台,将之命名为“天空频道”。在随后的6年中,默多克不惜血本发展卫星电视技术。终于在1989年,“天空频道”成为全球首个DBS服务(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卫星直播)运营商。

  然而,前期的巨大投入使天空频道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甚至一度威胁到默多克传媒帝国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默多克宁肯出售部分美国资产也要保障英国卫星电视业务的发展,可见他对天空频道的重视程度。1990年,天空频道通过与另一家卫星电视台BSB(英国卫星广播公司)合并,组成英国第一大付费电视台“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SkyB)并在伦敦交易所上市。新闻集团控股39.1%,为第一大股东。但对于默多克来说,这远远不够。在欧洲分别建立“意大利天空卫视”和“德国天空卫视”之后,默多克的目标就是将BSkyB私有化,以组成欧洲卫星电视网络的“天空帝国”。

  “如果不能完全拥有BSkyB,默多克的全球卫星媒体战略就是一盘散沙。”英国《卫报》如此评论。2010年10月,媒体报道默多克正在与BSkyB的其他大股东谈判,谋求全面收购其股份。就在此时,一场暗藏数年的争斗也随之浮上台面:BBC、《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Channel 4等数家英国媒体联合向政府提交请愿书,坚决反对新闻集团对BSkyB的收购案。

  “传统敌人”BBC

  正如英国《独立报》所评价,在英国,默多克有一类“传统敌人”,即“统治英国的固有势力”。具体到卫视传媒行业,那就是BBC。

  作为父亲在英国的代理人,默多克的次子詹姆斯从不掩饰自己对BBC的敌意,在他看来,BBC就是整个英国电视传媒的“毒瘤”与“破坏公平者”。从性质上来讲,BBC系独立于政府的公共媒体,并非国有电视台。但英国特有的“电视接收执照费”(licence fee)赋予其凌驾于其他电视台之上的特权,根据英国1904年《无线电法案》,接收电视节目(不论是否收看BBC节目)的个人用户必须按年购买“电视接收执照”,费用多少由政府设定,2010年每台电视机的“执照费”为145.5英镑,09~10年度总共收取了34.5亿英镑。这笔钱中的绝大部分被划拨给BBC作为经费,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可能就某些公益项目另行向BBC提供资助。

  有了这些财务来源,BBC几乎不需要任何商业广告,因此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内容的独立性与质量,这一直是BBC引以为自豪之处。然而从默多克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抬高了其他电视台的运营成本。2009年8月,詹姆斯·默多克与BBC著名记者佩斯顿(Robert Peston)在一个公开场合进行了“带有不雅措辞”的激烈辩论,詹姆斯声称,BBC“令人生畏”的庞大规模与政府补贴正在“扭曲”英国的媒体市场。佩斯顿反唇相讥:“放任新闻界完全自由,这个行业就能变得更有效率吗?”而默多克本人很少在公众面前表达对BBC的不满,只是时常借助某些事件旁敲侧击,例如2005年他就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举办的一次会议上委婉地告诉美国人,BBC关于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的专题报道“充满了对美国人的怨恨”。

  尽管如此,默多克旗下媒体却几乎从未正式发表过任何攻击BBC特权的文章,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媒体普遍认为默多克已经与BBC达成互不侵犯的共识。然而随着“窃听门”事件的发展,多年积怨同时爆发,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于2011年7月12日在议会发表的这番讲话,印证了默多克与BBC十余年的“和平”或许只是表面现象:

  “詹姆斯·默多克先生认为,对媒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利润而不是质量标准。他和布鲁克斯女士一起,向我展示了新闻集团和BSkyB的激进计划。他们打算设法削减BBC的执照费收入,迫使其对在线新闻收费并出售一切商业性质的节目,他们打算从BBC手中抢夺收视率高的体育比赛转播权⋯⋯他们还打算限制媒体监管机构的权力,当然我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不但出身工党的戈登·布朗发表了这些反对默多克的言论,在执政的保守党中,也有不少官员认为默多克一旦完全收购BSkyB,将给以BBC为代表的“非盈利导向”媒体带来巨大冲击。其中一人就是商务部长文思·坎贝尔(Vince Cable),当去年10月默多克启动收购BSkyB的谈判时,坎贝尔恰恰是审查此收购案的主要决策人。他的态度,曾一度给默多克的收购案蒙上巨大的阴影。

  “宣战门”与“窃听门”:

  两次大逆转

  由于对BSkyB收购案的极度重视,在与其他股东谈好价钱之前,2010年11月,默多克就已经向欧盟委员会递交了收购申请,后者经过调查,很快宣布无条件批准该交易。这时,英国国内负责审查的商务部长坎贝尔却提出异议,并要求监管机构调查此案是否涉嫌行业垄断。

  然而,调查尚未有结果,商务部长本人却陷入一个颇具英国“小报政治”特色的“钓鱼圈套”中。两名《每日电讯报》记者冒充商人,与坎贝尔举行会面并悄悄录音。在谈话中,毫无戒心的坎贝尔大谈对上流社会的私人看法,当谈到默多克收购BSkyB一案时,坎贝尔说:

  “当然收购不能被政治化,这只是个法律问题,但每一个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此事牵扯甚广⋯⋯我将开始作战,使用一些你们见过或没见过的(手段)⋯⋯看到默多克的新闻帝国了吗?它的各个方面都将遭到攻击,我刚刚向它宣战,我知道我们一定会赢得战争。”

  《每日电讯报》编辑听到这段录音后,决定不公开默多克相关的内容。然而,2010年12月底,一张存有录音的数据卡却被匿名递到曾与詹姆斯·默多克论战的BBC著名记者佩斯顿(Robert Peston)手上。可想而知佩斯顿当时的心态——公开录音则帮助了“敌人”,佯装不知则更落入对方圈套。佩斯顿最终选择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录音内容,从而引发英国朝野一片震动。

  卡梅伦首相很快做出反应,宣布由于坎贝尔针对默多克的“不当言论”,说明他难以就此事保持客观,因此他将被排除在BSkyB收购案的决策团队之外,改由文化与教育部长亨特(Jeremy Hunt)负责审查收购案。众所周知,亨特对默多克的态度一向友好。在他的主持下,收购案一路畅行无阻。据《每日电讯报》报道:“2011年7月初,政府已经准备最终批准交易,亨特给反对者们一周的时间提出最后的反对意见⋯⋯7月8日一到,亨特就打算永久性批准这个交易。他希望能在7月19日议院开始夏休前解决这一切。”

  与此同时,《每日电讯报》聘请私家侦探,彻查将“宣战”录音泄密者的身份,调查结果并不出人意料——两名嫌疑最重者都是《每日电讯报》的前雇员,而他们现在都已经在默多克旗下媒体就职。

  2011年7月4日,距离亨特原定批准BSkyB收购案的日子还有4天,突发变局摧毁了默多克眼见到手的胜利。这一天《卫报》刊登了小女孩米莉·道尔遭绑架杀害案的专题报道,米莉的家人在沉默了9年后,决定向《世界新闻报》索赔。2002年米莉失踪后,《世界新闻报》聘用的私家侦探非法侵入米莉的邮箱并“不小心”删除了部分邮件,导致米莉的家人误认为她还活着并能自由删除邮件,因而错估了事态的严重性,也错失了捉拿凶手的最佳时间。

  在之前数十年中,《世界新闻报》窃听过皇室成员的电话、调侃过许多政治家、遭遇过多起诉讼,都未能击垮这份报纸。然而这次,事关一个无辜小女孩的生命,整个英国沸腾了。人们纷纷向这家报纸清算旧账。《每日电讯报》报道了该报涉嫌窃听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阵亡的士兵家属的电话,退役军人协会也震怒了。短短几天内,文化与教育部长亨特收到了15万份反对新闻集团收购BSkyB的信件。最终,2011年7月13日,在议院投票否决该收购案前,默多克抢先宣布放弃收购计划。

  两次丑闻,带来了BSkyB收购案的两次彻底转折。丑闻事件或许存在必然性,但发生的时间都如此凑巧,其中的戏剧性未免惹人猜疑。

  远未停歇的战争

  默多克全面收购BSkyB的野心受挫,他和反对者们暂时回到了收购案开始之前的势力划分。虽然不能完全拥有BSkyB,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仍是持有其39.1%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尽管双方仍有零星“交火”:例如身为BSkyB董事会主席的詹姆斯·默多克仍要接受议会的质询;7月底卡梅伦首相表示他又一次拒绝了默多克要求改革BBC“执照费”制度的提议;BSkyB的一些小股东也提出了减少新闻集团持股的要求,因为“董事会中都是默多克的人,所谓39.1%的股份,其实跟100%没差别。这不合理,其他股东的利益也应该被兼顾”。但总体局势似乎已经安定下来。

  然而,造成默多克与“英国传统势力”冲突的本质原因仍然存在,表面的平静下依旧隐藏着无休止的争斗。

  反对者们往往把默多克的新闻理念简单归结为“结果至上”或“唯利是图”,但几十年如一日坚定守护着他的传媒帝国的默多克,心中的信念未必是简单的“金钱”二字所能概括。

  根据网络上流行的说法,默多克是“掌控全球传媒行业的犹太人群体”的一份子,他的新闻理念是由其“民族特性”决定的。但这种说法缺乏坚实的论据,因为默多克是不是犹太人,目前还是一个问号。2009年3月,默多克在美国犹太人委员会(American Jewish Committee)发表讲话,亲口否定说:“多年来,很多批评者认为我是犹太人;与此同时,一些亲密朋友却对我说,如果你真是犹太人该多好。”同时默多克在讲话中也提到,他的自由主义新闻理念与犹太人的诉求十分契合,“要保障全球犹太人的安全,就要帮助全人类获得‘自由’。”

  默多克的好友与传记作者William Shawcross撰文指出,默多克将自己定性为“自由主义者”,并亲口解释道:“什么是自由主义者?就是主张尽可能多的个人责任、尽可能弱的政府职能、尽可能少的规则制度。”将自由主义作为最高理想的默多克,与极力强调媒体社会责任的BBC等,形成了理念上的天然对立,冲突在所难免。

  然而默多克在主张“自由媒体”的同时,并不否认“传媒战争”的存在。在2009年的这次讲话中,他提出犹太人的困境之一就是“在全球传媒战中处于劣势”——媒体上充斥着“巴勒斯坦人受苦受难的照片”,因此引发人们“对哈马斯的同情”。既然默多克本人亦相信传媒可以作为武器,也就难怪BBC等媒体在报道“窃听门”事件时存在“令人羞愧的偏颇”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