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黑龙江省大力发展农村水利纪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18:03 来源: 中国财经报

  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生产长一寸”

  ——

  徐丽红 王业伟 马东良

  又是一年丰收时。驱车行驶在“北大荒”一望无际的田野上,肥沃的黑土地向人们肆意地展示着成熟的魅力。

  得益于国家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黑龙江正经历着一场从靠天吃饭,到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农业生产大变革。

  “富民井”星罗棋布

  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风沙干旱区的大庆市肇源县,是2009年确定的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里典型的旱田生产区。全县耕地面积266万亩,其中旱田206万亩,占到耕地面积的近80%,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十年九春旱,水成为制约肇源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记者在肇源县民意乡公营子村,看到的却是别一番景象。“今年庄稼长得非常好,这多亏了政府给修了富民井,我们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村民徐镇江的脸上露出憨憨的笑容。

  在徐镇江家旁边,坐落着一处白色的小房子,墙上粉刷着“2009年重点县项目区民井12号”几个红色的大字。走进机井房内,只见地面正中是个出水口,右侧是水泵的电源开关,屋里整齐地堆放着几捆水管和其他农用工具。

  随行的县水务局局长王春来告诉记者,乡亲们都把政府新修的机井亲切地称呼为富民井。

  打井这类水利建设,投入很大,像徐镇江这样的普通农民承担得起吗?“多亏财政帮忙,我家这口井才能修好。”徐镇江说,“包括机井房、水泵、管带等,所有设备加在一起成本需要5万元,但我只花了一万二,其余的都是财政出的钱。”

  “这口井井深有100米,水源很充足。”徐镇江边说边为记者演示,电源一开,引到田间的水管里水哗哗地往外流。

  “现在这个机井房是全家最宝贵的地方,一年的收成全靠它了。”说这话时,徐镇江一脸的满足。

  像这样的“富民井”肇源县共有423眼。望着田间地头星罗棋布的白色机井房,王春来告诉记者,两年间新修的这些井为全县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7万亩,年节水达819万立方米。项目遍及全省16个乡镇,135个行政村,受益群众达6.75万人,年增加粮食及经济作物产量7.35万吨,新增产值6365万元,年人均增收400元。

  2009年、2010年两年间,黑龙江省像这样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共确定了44个,加上今年拟确定22个,重点县总数量将达到66个县。

  探索“小农水”建设的新模式

  黑龙江是国家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如何降低水旱灾害影响,打破靠天吃饭的宿命,成了黑龙江人努力的方向。

  2009年财政部、水利部在全国启动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黑龙江省结合当地实际分旱田、水田两类在省内推进,力图以此为突破口,打通全省农田水利的“最后一公里”。

  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冯广栋向记者介绍:“水稻和玉米是黑龙江重要的粮食品种,直接决定了全省农业生产的大格局。为此,我们在西部玉米主产区搞节水灌溉,节水农业;在东部、南部水稻主产区重点解决水田的支渠、田间的水利设施,用差异化的做法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水利问题。”

  “黑龙江水利基础相对薄弱,农田灌溉率仅有27%,远远低于全国46%的平均水平,要补齐这块短板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冯广栋表示。然而,黑龙江是个三分之二财力要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省份,在财力紧张、支出刚性缺口大的情况下,如何在财力上保证水利重点县建设的顺利推进成为各级财政最紧迫的问题。

  经过集思广益,黑龙江确定了财政作为主体投入一块、各项涉农资金整合一块、农民投工投劳折合一块、吸引社会资金筹措一块、利用银行贷款借助一块的五路聚资工作思路,并把整合资金作为重点突出来抓,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投入实现了大的突破,最大限度挖掘了资金潜力和使用效能。

  冯广栋介绍:“在谋划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上,最主要的是整合资金。”一方面,省级全额配套;另一方面,重点县投入规模实现突破。由于搭建了有效的资金整合平台,各重点县都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大力推进资金整合工作,不仅破解了一些涉农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限性,也放大了资金投入效应。

  在推进水利重点县的建设中,黑龙江始终把体制机制放在前面,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主旋律。同时,为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在资金管理上,黑龙江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如水利重点县的资金管理办法、资金报账制的操作规范和绩效考评办法等等,并对涉农资金中的小农水资金进行了全省拉网式检查。

  幸福之水到田边

  “原来等水四五天,现在用水一袋烟;种稻不用打井再扛锨,坐在地头幸福之水到田边;省心省力又节本,稻谷质优又高产。”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这首顺口溜,真实地表达了重点项目区农民的切身感受。

  “水稻的种植期生长期根据品种的不同也不尽相同,大致在130天左右,生长期越长,产量越高、品质越好。可以说,水渠修得好坏能直接影响其辐射区域内水稻种植的早晚,也直接影响到水稻的亩产、品质等一连串问题。”作为全省水稻产量第二大县——绥化市庆安县水利局的局长,陈彦君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庆安县安平村村民郭彦文是该村的种植大户,共种植了200多亩水稻。郭彦文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亩产1000斤左右,水渠修好后,插秧时间提前了一周,灌溉条件也大为改善,亩产就能达到1200斤左右。2010年,稻米的价格是1.4元/斤,这样其增产的纯利就能达到每垧(合1公顷,15市亩。编者注)4000元左右,再加上土地平整增加的种植面积、稻米价格提高等因素影响,增收能到六七千元左右。

  而这只是黑龙江省小农水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冯广栋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黑龙江全省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64.6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7.12万亩,新增节水能力21910万立方米。工程受益人数达83.2万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达到48.8万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