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辛亥革命后怎么搞经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7 14:41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把精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那么,就会去搞“阶级斗争”,于是大家你斗我争,倒霉的当然是天下百姓了。

  企业史笔记

  HISToRY NOTE

  吴晓波

  今天说点应景的事,关于辛亥革命。别人都在说政治上的话题,咱们说说经济的。其实,你无论怎样改朝换代,老百姓很实在,只一句话:“日子会不会好起来。”日子要好起来,经济一定要好起来,所以,新拿到政权的人,一定要懂经济,有成熟的计划。

  辛亥革命成功得太突然。武昌枪响的时候,孙中山等人都还在国外,基本上没有参与和指挥,甚至根本没有预料到会一举成功。所以,无论从人事、政治和经济上都是匆忙的。

  帝国覆灭,民国新生,靠理想和暴力获取政权的政治家们到底有怎样的治国蓝图和多大的实务才干呢?

  南通大企业家、前晚清状元张謇被任命为国民政府第一届实业总长。1912年1月3日,张謇与孙中山进行第一次交谈。在当天日记中,张謇对孙中山的评价只有四个字:“不知崖畔”。“崖”意为边际。他觉得孙中山没有实际办过实业,把事情想得太过简单。他不知道建设比革命更加困难,以为一革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甚至在大军阀眼中,革命家也是一派“不知崖畔”的印象。

  这年8月,孙中山赴京与袁世凯谈判。袁是传统中国里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位极有效率的行政专才。然而,他没有理想,对现代政治思想一无所知。孙正相反,满头脑的爱国理想却“道不得行”,他认定当今中国第一要务是修铁路。因此,在密谈中他表示愿“专任修路之责”,希望把全国铁路延长至20万里。袁表面大表赞赏,转身却对幕僚说,孙文是个“孙大炮”。

  袁世凯当上了民国大总统,孙中山果然出任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理,袁世凯顺水推舟,把他当年专为慈禧太后特制的豪华花车拨给孙总理使用。就这样,孙中山率领大批失业的国民党人,坐着花车到全国各地视察去了,他还拉上只会打仗的大将军黄兴当汉粤铁路督办,甚至写信邀请躲在日本神户的盛宣怀一起来共襄大业。事后来看,铁路总公司花去官银110万两,却没有修成一寸铁路。到1998年,全中国的铁路还没修到7万公里,历史学家唐德刚因此在《袁氏当国》一书中无奈地评论说,“中山先生要在民国初年建20万里铁路,岂非大炮哉?”

  孙中山的经济理念很有国有化经营的倾向。这一点,与盛宣怀等人是十分相近的。所以,他写信邀请后者返国襄助修路。他在1912年3月15日的信函中写道:“兴实业以振时局,为今日不可少首。执事伟论适获我心。弟不日解组,即将从事于此。执事经验至富,必有以教我也。”盛宣怀则在回函中为他的铁路国有化辩解说,“民间资本微而利息高,不可使投入铁路股本,须留以办其它实业。语语皆如铁铸,宜乎中外欢呼!”

  1912年4月5日,孙中山曾说了这样一番话,“余乃极端之社会党,甚欲采择显理佐治氏主义施行于中国,中国无资本界、劳动界之争,又无托拉斯之遗毒。国家无资财,国家所有之资财,乃百姓之资财。民国政府拟将国内所有铁路、航业、运河及其他重要事业,一律改为国有。”显理佐治,后世翻译为亨利·乔治,是一位主张土地国有化的美国思想家,他所著《进步与贫困》一书深受孙中山的推崇,认为“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实为精确不磨之论”。

  孙中山的很多国有化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形成政策,其得到实践要等到1927年之后的蒋介石执政之后。

  革命者在经济政策上的不清晰以及缺乏规划,是导致国民政府成立后,各方无法达成建设共识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把精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那么,就会去搞“阶级斗争”,于是大家你斗我争,倒霉的当然是天下百姓了。

  作者:吴晓波(财经作家,上海交通大学EMBA课程教授,“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常年从事公司研究)

  联系作者请发:

  Email:wxb680909@gmail.com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