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余华莘:亚洲能否抵御欧债危机蔓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9 01:5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余华莘

  从最近几周的宏观数据来看,由欧债危机引发的经济增长减速蔓延至亚洲的风险正在增加。但我仍然相信亚洲地区可以依靠刺激性政策,避免严重的经济衰退发生。

  近日,美国公布了部分的宏观经济数据:9月份零售销售月率环比上升1.1%,高于市场预期;本周初始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略有下降(过去4周的均值仍大于40万人);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57.5,低于市场普通预期的60.2。

  随着美国、日本和欧元区(G3)进口需求减弱,至2011年第二季度,亚洲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日益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周下调了今年亚洲经济增长预期,从4月份的预计增长6.8%下调至6.3%。中国经济则隐现 “内外交困”的局面——三季度国内GDP下滑至9.1%,略低于市场预期,9月份的出口和进口均出现下滑,三季度的名义贸易顺差收窄至145.1亿美元,环比出现小幅下降。9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7.1%,对欧盟出口增长大幅放缓,同比增长从8月份的22.3%回落至9.7%。中国出口下滑与目前亚洲的经济形势相符,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亚洲出口和制造业活动出现停滞迹象。亚洲新兴市场的制造商似乎正努力完成长期的全球需求增长疲软而带来的库存调整。

  初步判断,由欧债危机引发的经济增长减速蔓延至亚洲的风险正在增加,未来几个月亚洲金融市场仍面临下行风险。因为自2009年以来,发达国家投资者在亚洲市场进行了大规模投资。一旦他们突然结算这些投资,可能引发市场信心大跌,债券和股票的大跌可能蔓延至外汇及其他市场。仅在9月,亚洲新兴市场股市市值蒸发了1.2万亿美元,相当于该地区去年GDP的1/10。IMF警告说,如果发达国家投资者突然将套息交易资金撤出亚洲新兴市场,大跌的风险可能波及亚洲外汇市场。与2008年类似,亚洲外汇掉期市场流动性枯竭,会影响银行融资,因为许多银行依赖市场为美元资产融资或达到监管机构对货币匹配要求,特别是在韩国和日本。另外,在上周,菲律宾下调了对2011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并推出一个总计17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而印尼央行两年多来意外地首次下调了基准利率。

  亚洲决策者正面临如何实现“微妙的平衡”的课题:即在限制通货膨胀影响的同时,防范经济增长过热的潜在风险。IMF称,整个亚洲地区的通胀压力仍然在高涨,但大多数国家金融状况仍然宽松。总的来说,我认为亚洲地区仍然可以依靠刺激政策,避免严重的经济衰退发生,理由有几点:

  一是多数亚洲经济体的财政状况良好,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低于60%,远低于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为85%~200%的水平。虽然印度、马来西亚和越南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5%~6%,但是其他经济体则在3%及以下,印尼、新加坡和韩国等财政更是出现盈余。

  二是亚洲新兴市场仍然具有实施刺激性货币政策的空间,虽然整个地区现在的名义利率低于2008年雷曼兄弟银行倒闭前,降息余地比以前更小,但绝对不良贷款比率在3%或以下,表明多数亚洲国家的银行系统是健康的,足以支持实施新一轮货币扩张。

  三是亚洲庞大的外汇储备可对经济下滑发挥重要缓冲作用。虽然中国高达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备受关注,但其占GDP的比重仅为51%,仅略高于其他10个亚洲经济体外汇储备占GDP比重平均值(46%)。当然,亚洲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大以及许多经济体广义货币供应快速增长,是实施刺激性货币政策的一个更大约束。过去3年,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广义货币供应量占GDP的比重上升20%~50%,主要是因为雷曼兄弟银行倒闭后实施货币刺激政策的结果。(作者系DWS大中华基金经理,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