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升势得到遏制 货币政策进入审慎平衡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9 07:29 来源: 金融时报记者 谢利
“物价上涨的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四季度CPI继续下行的可能性比较大”。在国新办18日举行的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对大家所关注的物价走势问题作出说明。其观点与日前9月份CPI数据公布后,多数分析机构所作出的预测基本一致。
然而,CPI涨幅在一定程度上的回落,以及GDP增速放缓,两相叠加是否意味着政策面有松动的余地?对此,各方仍有不同看法。
今年以来,物价上涨压力持续加大,前三季度CPI指数不断创新高,特别是7月份CPI同比涨幅达6.5%,创出年度高点。盛来运表示,从去年以来,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围绕收缩流动性、发展生产、增加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以及保障民生各个层面来调控物价。从最近3个月的物价走势来看,这一综合物价调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体现在,8月份CPI回落到6.2%,9月份进一步降至6.1%。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指数回落,说明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
对于今后几个月走势,盛来运分析了促进物价下行的一些有利因素。首先是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调,有利于缓解总供求的矛盾和减轻物价上涨的需求压力。其次,流动性不断收紧,减弱了物价上涨的流动性压力。数据表明,前三季度银行贷款M2的增长速度仅为13%。同时,今年粮食再次取得丰收,目前秋粮长势和收成也好于预期,这也有利于减轻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此外,后3个月的翘尾因素在不断减弱,10月份翘尾因素是1.5个百分点,比9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11月份的翘尾因素只有0.5个百分点,12月份归为零。翘尾因素不断减弱,成为促使物价下行的条件。最后,国际上近几个月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了波动下行,也有利于减轻输入性的通胀压力,特别是近来PPI指数出现回落,将减轻向CPI传导的压力。
虽然总体判断四季度物价仍将继续下行,但他同时也表示“不能掉以轻心”。目前,物价还是在高位运行,并且影响物价上涨的一些长期因素,短期之内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消除。特别是在结构转型期,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资源成本的上升具有长期性特点,难以在短期之内得到控制。“另外,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比较大,特别是在目前一些主要国家仍然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世界流动性仍然非常充足,所以大宗商品价格仍然在高位运行,这些都是输入性通胀压力没有根本减轻的一个外部原因”。
由于目前通胀压力减轻主要来自翘尾因素回落,新涨价因素仍处于高位,因此,分析机构普遍认为,年内物价虽将回落,但幅度可能有限。根据交行金研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至年底11、12月份,CPI同比可能仍居4%左右,全年CPI同比平均涨幅在5.2%左右。不过,该报告指出,从影响物价走势的宏观因素来看,前期货币供应增速下降和未来经济增速放缓将主导未来两年的通胀压力缓解;而从CPI分类价格指数来看,食品类价格涨幅周期性趋缓对未来两年物价走势的影响是主导因素。因此,未来两年总体通胀可控,年CPI均值在2.8%至4%区间的可能性较大。
事实上,人们对CPI走势给予极大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将其作为对政策走向的判断依据。目前,有观点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应有所放松,以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GDP增速从一季度的9.7%滑落到三季度的9.1%,下降幅度较大,后期政策应该进行微调,对第三产业进行扶持,在促进生产的同时提振消费。而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如果现在放松货币政策来缓解投机者流动性紧张的压力,将会对经济造成巨大伤害”,同时,“如果把宏观政策重点从价格稳定上移开,必将铸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