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社评:“中国速度”该不该慢下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9 21:37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9.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经济增速呈逐步回落态势,预计四季度仍将沿此趋势。

  “趋慢”是主流分析人士对中国经济走势的主要观点,不久前,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发布报告预计,中国GDP增长放缓至7%的可能性增加到了15%(此前是5%),2011年的GDP增长的基线预测调低为8.9%(此前为9.1%),2012为8.3%(此前为8.6%)。但该不该慢,会不会“硬着陆”又成为许多专家的担忧。 

  有专家认为,鉴于中国人口庞大的国情,增长速度低于6%,大部分企业就不能盈利。的确,要维持庞大的经济运行,基数偏低的中国必然要有高于平均速度的经济增长。但中国经济已经快速增长了30年,而国际上连续40年保持7%以上的增长只有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等小型经济体,大的经济体尚无前例。

  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虽然实现了高速增长,很多社会问题却尚未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一旦持续下去且积重难返,中国列车就会出现脱轨的危险。因此,在适度减慢速度的前提下,提前解决因高速带来的各种负面问题,从而巩固盘整、休养生息、提高层次就是必然选择。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在各个领域都要减速。比如,在高科技投入领域,我们还要增速。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受外需和投资拉动,产品附加值低,一旦市场略有风吹草动,就会“伤风感冒”。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策略实际上可以为现在的科技创新提供思路。

  今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4200美元,两年之后将超过5000美元。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明显低于5000美元时,由于产品、技术、管理水平明显落后,简单复制其他国家的经验就可以实现生产率的显著提高。但是,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之后,靠此获得生产率提高的潜力就会明显下降。因此,除非中国能将自主创新能力成倍地提高,否则“拉美陷阱”就可能是前车之鉴。

  同时,服务业也要大发展。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产品的大部分利润都被服务业发达的欧美国家赚走了,降低制造业速度、加快服务业速度无疑是个平衡之举。

  另外,还要在完善社会治理模式上加快速度。钱多了有钱多了的烦恼: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盛行,诚信意识淡漠——这样的社会问题应该把它当作“燃眉之急”来加速治理。

  总之,“中国速度”慢下来不可怕,也不用担心,反而可以成为我们调整心态、冷静思考长远发展的一个新机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