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民间高利贷:根在实业升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9 21:37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本报记者 李会报道
这是一场导火索在房地产,而根在实业的危机。要解“危”,除了发展实业别无他法,而关键的一条,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老问题。
房地产导火索
“货币紧缩不是导火索,房地产调控才是导火索,当然,调控本身并没有错。”安邦咨询研究员杨志荣向《中国产经新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的确如此。在政府出手进行干预之后,温州高利贷危机引发的恐慌正在渐趋平静,一些曾“跑路”的老板也陆续返回寻求解决的办法。
三旗集团总裁陈福财则是信泰集团胡福林之外第二个回来的人,也是一个“倒”在房地产上的典型例子。
2006年,陈福财除了做老本行电缆产业,还投资了服装业,但很快以转型失败结束。2008年,在银行贷款相对宽松的情况下,他又转战进入房地产,“看着别人搞投资很赚钱,为什么我不可以。”但随后的房地产调控越来越严,宏观货币政策趋紧,银行融资越发困难,他的资金链开始急剧紧绷,三旗集团一度陷入了步履维艰的境地。
温州当地一位负责公司贷款业务的某商业银行负责人也透露,根据信贷员的跟踪回访,发现很多贷款被用来炒房、炒地皮,真正用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很少。“企业多以扩大产能、技改等名义,用企业资产去银行抵押贷款,然后通过账面处理,顺利进入其他高收益投资行业。”
利用高利贷去赌高回报的房地产,最终一败涂地,曾经以实业著称的温州怎么了?
实业升级之困
事实上,曾经以实业著称的温州早已名实不符。正是实业之困让这些企业齐齐看好房地产这个看似来钱快的行当。
如今的温州已经不是小商品制造基地,曾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鼎盛时有1000多家企业,如今只剩下100家左右。而在这100家中,也只有30余家的企业老板在专心经营,一些企业,已经把重心转移到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矿产以及第三产业。
“产业无法升级转型后的投资迷茫,于是把产业做成了生意,从炒房,炒煤,这些还算实在的,多少还算是个投资,但做生意与做产业是完全不同,一锤子买卖式的做生意玩到最后眼中就只有钱了,这样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最后甚至干脆走上了赌博,把温州人开始创业时艰苦奋斗的传统抛到了九霄云外。”在杨志荣看来,此次高利贷危机凸显的正是产业难以升级转型之痛。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遭受重创的国外市场一直没有较好地恢复。与此同时,物价上涨,用工、原材料等成本急剧增加,一大批曾经一直靠“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维持微利的生产加工企业遭受危机,原有的生产模式难以继续。
产业升级转型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大多数温州人选择放弃这块难啃的骨头,而选择了另寻他路。
杨志荣表示,中国出台4万亿元财政刺激计划,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推高了房地产,于是大多数企业转向了房地产,温州实业升级转型被搁置。
更严峻的是,高利贷危机并不是温州一地的个别现象,产业升级转型也并不是温州一地“尚未完成的作业”。
例如鄂尔多斯,今年以来,有民间借贷传统的内蒙古鄂尔多斯被曝光的高利贷案值一个高过一个,涉案金额从祁有庆民间非法融资案的3.5亿元到石小红案的7.4亿元,再到涉案金额逾10亿元的苏叶女桉。鄂市东胜区法院的一位法官不禁感叹,鄂尔多斯案件一半涉及高利贷,“高利贷把鄂尔多斯害苦了”。
此外,四川、江苏、福建、河南等民间借贷的问题也都浮出水面。
杨志荣指出,解决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坚定产业升级的战略,大力倡导创新,在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下,通过市场化的创投和基金投资方式夯实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和基础产业体系,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设立投资新兴战略性产业的PE或产业基金。与此同时,理顺金融关系,对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意义重大。
垄断雪上加霜
如果那些做实业的中小企业都有钱可赚,谁还会冒那么大风险去“炒钱”?有业内人士一句话概括了高利贷炙手可热的缘由。
在不少人看来,融资不畅是将企业推向高利贷的重要原因。
“目前垄断的银行,它将贷款资源越来越多地贷给垄断和就业越来越少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又将一部分变相地放高利贷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从中贷不到款,去黑市上贷费用很高的资金,大量破产,使中等收入的人减少,因失业而贫困的人增多,因此,中国目前的国有垄断的银行体制,已经沦为导致两极分化的先锋队。”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将“根”直接挖向国有垄断的银行体制。
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团队的调研,只有20%的中小企业可以获得银行贷款,80%的中小企业不得不迈进民间借贷市场。另一组来自全国工商联的数据则显示,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有90%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的借贷关系,微小企业95%没有从金融机构获得过贷款。
对此,周天勇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解决此次高利贷危机,必须要放开小银行的注册登记,将黑市资金合法化和规范化。“关键是要放,现在管得太死。对小银行的准入要放开,不能老是强调做大做强。此外,必须做好分层次、分规模、分类、分工监管。”
周天勇进一步解释指出,要对银行有针对性地分类,对于面对大企业贷款的银行和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要实行中央和地方分工监管。此外,必须设置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地方监管不力造成的问题,要由地方财政来消化,由地方领导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