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不能一提国企就是垄断 改革正迈向纵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0 07:1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李保民、张宇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 郝洪波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0日讯(记者 李雨思 李方 梁梦晚)国资委近日发布了2010年央企业绩,靓丽成绩单折射出央企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良好势头,然而背后仍然浮现隐忧。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央企共实现净利润2705.4亿元,比上年增长47%,三家企业净利润占到全部央企利润近三成。在宏观经济放缓,民营企业逐渐陷入资金困境之时,这样的高利润再次刺激了公众的眼球,国企改革的讨论再次摆在了眼前。
10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宇和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做客中国经济网在线访谈,对国企改革发展进行了深入解读。
不能一提国企就是垄断
对国企的好业绩历来都有不同的看法,部分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绩效的改善并非来源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而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会挤压私人企业的空间,导致国进民退,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如果说来自于垄断地位,以前国企情况不好的时候也处于这样的条件,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所以说实际上垄断成分有,但不是主要的。”李保民说。
他认为,大家对国企垄断责怪多,但是到底在什么地方垄断,什么环节垄断,哪一类的企业垄断,这类真正深入分析并不多。“比如石油行业四个环节里,第一个环节勘探开采,国务院的两个非公经济发展的条例说得非常清楚,勘探要开放。但是你要进入这个行业,一要有技术,二要有大量资金投入,它要提前很多年进去,某种意义上是资金是带有赌博性质的,如这个戈壁滩底下有没有油。目前来讲国有经济这方面有优势。”
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18日转发了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国有经济发挥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具体行业和领域,提出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同时,国有经济对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的控制力,包括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行业。
张宇认为,除了这些比较明显的垄断行业之外,目前大部分的行业都是竞争性的,比如建筑、房地产、汽车、机械制造、信息产业、金融业、商业等等,不能说国有企业就是垄断企业。“行业垄断的确存在,某些企业由于在技术上的优势、对稀缺资源的占有、规模经济等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和优势,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控制力,就会形成垄断,这种情况无论国企还是私企都会存在。只要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不是国家行政部门通过滥用行政权力所形成的,那么即使是国企具有垄断特征,也不会制约市场活力阻碍市场发展。”
对于石油行业,他认为,因为石油是稀缺资源,很多大公司以及国家都靠石油暴富,但对中国来说,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很多技术是国际领先的,并且承担在全球进行能源战略布局。“不是说简简单单的提一个垄断地位,别的就不重要了。”
他指出,当前我国市场结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垄断,而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国际竞争力低下,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因此,一些关键性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和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是面对全球竞争的挑战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选择。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战略性部门以及自然垄断行业,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垄断,而在于谁来垄断。
有垄断就会产生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垄断企业利用其地位损害社会利益。“我们说要反垄断,不是对垄断企业的打压,而是保护市场中的竞争者,为企业提供良好市场竞争环境。”
国企改革下一站在哪里?
在对国企改革方向的思考中,从与民争利为出发点,许多学者提出国企只能存在于非竞争性的领域,应该从盈利性的竞争性领域全部退出。
“这个看法当然完全跟中国国企情况不相符合的,应该了解到国有企业最基本的重要事实,了解我们的基本经济水平,从这些基本概念出发,国有经济全部退出了,它就没有带动力,引导力和调控力也没有了。”张宇说。
他也指出,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包括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三方面的相互关系比较复杂。有很多行业国有经济退出了,但是后来许多人会发现行业里占主导地位前几位大部分成了外资。所以不是简单说国有经济退了,民营经济就增长了,还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经济学家华生曾表示,国企改革中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国企改革不能简单地私有化”。发改委国资研究中心主任高粱认为,私有化会带来更大不公。
在激烈争论的背后,反映出国企改革的下一步依然迷茫,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此前在多个公开场合透露,国有大企业不能简单地退给其他所有制企业,比较现实的办法是在国有体制下直接进行市场化改革,依托资本市场改制为公众公司,实现国有企业的多元化、市场化和国有资产的资本化。但分析人士对此并不表示乐观,整体上市背后就是由国资委直接作为上市公司股东,这是否是一种新的政企不分?
在管理体制方面的探索也在进行。今年4月底以来,200多位各界人士组成的8个调研组在120家央企密集展开调研。据了解报告初稿涉及董事会制度、央企利润分配和高管薪酬等多个方面,其中特别提出董事会改革的核心是让董事会有权聘任和解聘企业“掌门人”。
李保民表示,探索一步一步在进行,我们会逐渐发现现在的管理机制和过去是不太一样,甚至有非常大的进步,特别是董事会决策方面。“过去我们连董事会是什么都不知道,现在我们知道了在董事会里面不仅有独立董事,还要有外部董事,还有这些董事的结构和比例等等”。
国有经济天然的结合在中国经济的肌体里,国有企业的改革必然是中国最复杂的经济问题之一,如何改怎么改的争论至今未休,将来仍将继续。
张宇表示,国有企业改革的再定位就是制度体制的再定位,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最终来说是全体人民的,要在效益提高了的基础上研究。怎样更好的满足人民利益,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全世界都在讨论所谓的中国模式。国有经济的改革发展是中国模式成功的重要因素,将来进一步的发展,国有经济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支柱。能不能搞好国有经济,能不能促进国有经济更好的发展。制度的更加完善,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和前途。所以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时刻高度关注,而且花大力气做好。”
(责任编辑:朱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