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分拆中投:中投国际即将登场张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1 09:0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拆中投:中投国际即将登场张硕

  本报记者 张硕 上海报道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的架构调整已悄然进入“倒计时”。

  10月20日,知情人士透露,中投公司的架构调整已在相关部门原则性通过。这意味着,中投公司将现有海外业务单独注册成立为一家公司“中投国际”,与中央汇金投资公司(下称“汇金公司”)形成两家独立法人结构的子公司,中投公司则变身为汇金公司和中投国际的母公司。

  随着中投公司架构调整完成,央行可能向中投国际直接注资,成为中投国际的新股东。目前,注资方案尚在商讨当中,央行在中投国际的具体注资额度与持股比例还没有确定下来。中投公司人士对上述架构调整方案不予评论,仅表示“相关方案仍需要进一步讨论。”

  近期,中投公司完成了新一轮部门架构的调整与人员变动。“这次部门调整,使其海外投资部门的架构更接近中投公司成立初期的模式,不排除是为了即将成立的中投国际全面拓展海外投资业务做准备。”上述知情人士说。

  巧避海外苛刻监管

  中投公司的分拆,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规避令其头疼已久的准政府投资公司的身份,便于其全球金融投资策略少受海外金融监管机构的限制。

  长期以来,由于控股四大国有银行的汇金公司属于中投公司子公司,在欧美国家的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眼里,中投公司俨然是中国国有银行的控股公司。在中投公司投资欧美大型金融机构的审批流程方面,海外监管机构经常以这笔投资可能损及国家战略性产业安全为由,设定诸多苛刻的条件。

  去年8月底,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允许中投公司收购摩根士丹利10%左右普通股的前一个月,中投公司在二级市场连续减持2545万股摩根士丹利普通股。

  “一方面是趁着大摩半年报业绩增长期间实现投资收益,二是避免美联储对中投收购大摩股权设置苛刻的审批条件。”一位熟悉上述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

  多数情况下,只要外国机构持有美国大型金融机构股权比例超过10%,就被视为控股方之一,必须通过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CFIUS)、美联储等多个部门审批。

  此后,美联储批准中投公司参股摩根士丹利的声明,也刻意突出中投方面已表示将不会寻求摩根士丹利的控制权,也不会寻求对摩根士丹利的运营施加影响,这一投资将视为被动投资。

  记者了解到,在中投公司执行摩根士丹利债转股之前,曾多次向美国金融监管部门解释中投公司海外投资业务与汇金公司是相对独立运作的。但后者认为,汇金公司属于中投公司子公司,便认定中投公司属于国有银行控股公司,进而提出诸多苛刻的审批要求。

  随着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及美国金融监管法案实施细则的陆续面世,中投公司因为主权财富基金与银行控股公司身份,所面临的苛刻门槛有增无减。

  一位美国投资银行人士透露,正在讨论的美国金融监管法案第13条H款,就要求境外银行控股公司必须按日向美国金融监管部门报告其在美国子公司投资或资产变动情况。这意味着,中投公司在美投资平台与旗下汇金公司所管理的四大国有银行美国分行,都必须遵循上述条款要求,提交其在美国资产每日变动或投资交易状况。

  “但中投公司与汇金公司都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一方面很多投资并购交易的商业机密将被公开化,另一方面,投资信息一旦被海外金融大鳄“跟踪”,容易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被狙击者。

  为避免欧美金融监管部门与外国投资委员会的额外限制,中投公司及相关股东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形成了一份架构改革的报告,于8月上旬递交给相关部门,并在9月底获得原则性通过。巧合的是,上述架构调整方案获批,恰逢9月29日中投公司成立四周年。

  “一旦中投公司完成架构调整,将中投国际与汇金公司并列为中投母公司的单独子公司,中投国际的海外投资业务就可能不再受到国有银行控股公司身份的困扰,将避开上述苛刻的金融监管门槛。”他分析说。

  中投国际可能获注资

  中投公司调整架构,也给中投公司获得二次注资提供了“操作空间”。

  另一接近中投公司的人士表示,中投公司的再次注资方案已讨论一年有余,主要有三种预案:一是继续沿用由财政部代为发行特别国债的模式,从央行购买外汇储备,再由财政部注资中投;二是由央行直接注资中投,由央行和财政部共同持有中投公司股份;三是央行直接将外汇储备资金委托给中投管理。

  “目前倾向第二套模式,但央行直接注资对象可能改成新成立的中投国际,而不是中投母公司。”前述知情人士表示,但央行注资额度是否达到市场预期的2000亿美元,需要与财政部协商。

  一位接近中投的人士透露:“由于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目前二次注资方案并没有确定下来,但相关部门希望能给予中投公司持续、稳定的注资。”

  而且,一旦接纳央行成为股东,中投国际是否会被欧美金融监管部门视为准政府投资机构,还有待考量。

  分拆中投: 中投国际即将登场

  但中投公司的架构调整似已“箭在弦上”。“其实将汇金公司与中投国际分拆成两个独立法人机构的子公司,并非难事。”前述知情人士透露,汇金公司的财务结算与运作管理决策一直保持相对独立。

  只是,对架构调整后的中投母公司而言,中投国际将可能失去汇金公司这头“现金奶牛”的利润叠加支持。

  2008年和2009年,中投公司全球投资组合回报率为-2.1%和11.7%,而同期合并汇金公司业绩后的资本回报率迅速被拉升,分别为6.8%和12.9%。

  “中投公司此前年报单独披露其全球投资组合回报率,已显示其海外投资业务信息披露的独立性,所以架构调整对其影响并不大。”上述人士表示,“中投国际什么时候能获得二次注资,还需要先厘清中投国际与汇金公司的定位关系,才能开始协商。”

  部门再调整

  在今年4月刚刚完成一轮部门调整后,中投公司近期再度完成一轮部门调整与人事变动。“这可能是为了让即将成立的中投国际更好地拓展海外投资业务做准备。”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4月的部门调整,主要是按公开市场和私募市场划分投资部门,如将原先归入公开市场的委托和自营两个部门,调整为股票和固定收益部,分别由郑孔栋、何林波领衔;私募市场则按行业重新划分,石油、资源和基建等行业被归为专项投资部,由樊功生负责;原PE投资部门由胡冰负责,资产配置和战略研究仍由周元负责。

  但新一轮部门调整再度将中投公司重回划归为4个部门,主要分成私募股权、固定收益、相对收益、资产配置和战略研究部,相应的部门负责人也有变动。根据初步方案,原专项投资部樊功生可能将被派往香港主管中投国际(香港)的运营与投资工作,其工作由胡冰接任,原股权策略投资部总监何林波或将调往私募股权投资部。

  调整过后,中投的投资架构更接近成立初期的架构,这样不仅可以集中人才优势,更好地参与海外投资决策,也可以提供升迁机会,避免人才流失。

  与此同时,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步伐悄然提速,其中重要的一项规划是,在俄罗斯发起设立办事处,并派遣高级管理人员前往俄罗斯,参与当地能源、金融等领域的投资。

  本报曾报道,有国际大投行曾向中投递交过俄罗斯储蓄银行5%股权的投资建议书。“这项投资建议还没有进入中投公司的投资委员会决策,主要是相关参与方还需要评估这笔投资的审批流程操作难度。”一位了解该笔投资的人士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