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领导全球治理,我们还处在学习阶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2 00:3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江玮
中国加入WTO被认为是中国融入世界的一种方式。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变得越发密切。
从最初的接受现有规则,到如今参与全球治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进入了不断调整的阶段。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专注WTO研究多年,在他看来,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如何实现与现有秩序的这种融合,很大程度上反映为中美之间的相互适应和协调。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在WTO中与印度、巴西这些新兴经济体利益相近,形成了合作的基础,但随着中国实力的发展,宋泓认为,中国的立场和诉求也将发生变化。
中国崛起与现有秩序融合
《21世纪》:中国入世十年,期间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宋泓:就经济方面的联系来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密切了很多。从投资角度,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把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目的地,外资把中国视为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
其次,国内经济扩张带来一个结果,即从2003年开始,原材料的国内供应已经满足不了我们作为一个世界加工和制造基地的需求。于是很多资源密集型的国家加入到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制造工厂的角色中来。从那时开始,中国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包括非洲、中东一些国家的对外贸易增长很快,比如石油进口、铁矿石进口和一些电子元器件的进口。
第三,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开始促进国内企业走出去,有不少企业走出去进行资源和能源型的投资。
这三个方面是实体经济层面的一种变化。另外,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张,我们遭受的贸易摩擦和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大幅度上涨。但如果没有加入世贸组织的话,我们会面临更多的贸易限制。
入世对我国的影响还体现在国内制度、政策方面一系列的调整,这也是我们跟世界经济接轨和融入的体制表现。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理念是中国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这其中有一些被动的适应,也有我们在经济发展后积极推动的一面。
《21世纪》:得益于贸易的发展,去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否有助于增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
宋泓:中国深入融入世界以后,一方面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包括贸易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上升,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我们对世界经济影响的扩大。
最初,我们以低姿态去参与,并不是一个分享领导权的国家,我们只是接受现有规则,按照规则办事。随着实力的增强,你不能老是在墙角里面躲着,你得去参与到治理中去,有些事你不说话就决定不了。我们逐渐开始坐在主桌上,进行谈判。
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看,适应这种全球治理的领导角色,或者参与这种领导的过程,我们还处在学习阶段。
从西方国家的角度来讲,这些国家在接纳我们的过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心态。这两个方面是同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可以归结为如何解决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对国际现有秩序的调整和影响。
《21世纪》:美国和中国现在是世界排名前两位的经济体,这种经济格局对国际秩序有何影响?
宋泓:在很多国际、区域事务中,中美两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沟通,对于整个世界具有很大的意义。
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如何实现与现有秩序的这种融合,或者现有秩序如何适应中国的崛起,最主要的就反映在中美之间的相互适应和协调。美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现有秩序,和美国的关系将决定美国盟国与我们的关系。但是美国能不能接纳我们,我们又怎么看待美国,这都有一个调整过程。
此前,美国没有把中国看成它不得不打交道的一个伙伴,但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这是它不得不面对的一种选择。如何看待中国,美国以前的态度是遏制,现在是两方下注,既要防范又要合作。
金砖国家的不可持续
《21世纪》:现行的WTO的规则能不能反映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利益?
宋泓:现有的多边贸易规则,主要还是由发达国家推动进行。它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之上的规则,讲究自由贸易,公平贸易,还有透明性。但问题是什么?在这个规则之下,不同国家的发展程度和实力都不一样。在世贸组织,包括贸易谈判里面经常会听到的一个比喻,就像拳击比赛里不同级别的人在比赛,这样是不公平的。
当然,这样一种规则的存在要比没有的时候要好。如果没有这样的规则,发展中国家可能吃亏更多。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它虽然不是最好的一种体制,但也的确是一个有比没有要好的机制。
《21世纪》:在多边贸易谈判中,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宋泓:中国在世贸组织里面的角色,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间里,都还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也分为好几类,有最不发达的国家,还有新兴发展大国,我们现在的角色就是代表新兴发展大国。其中,我们能够联合与我们利益相近的印度、巴西这些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我们逐渐会和一些发达国家利益接近。为什么?按照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态势,不出大的问题的话,在10年到20年之间,我们也会成长为一个发达国家,到时我们的立场和诉求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和哪些发达国家建立关系,哪些国家会和我们走得近一些,我们将面临这样一种调整,这非常具有挑战性。
最近亚洲局势的变化,也正是在一个调整过程中,各个国家焦躁情绪的反映。随着中国的崛起,很多国家都在想怎么和中国打交道,怎么调整与这样一个实力不断增强国家的关系。无论是东盟、印度还是日本,都有这样的担心。
《21世纪》:在金融危机之后,金砖国家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你怎么看它们在未来国际经济格局中的位置?
宋泓:新兴国家和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区别,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金砖国家或者新兴国家的工业化正在进行中,虽然各有不同的模式,但都处于推进过程中。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还处在工业化的一个前期阶段,还没有开始进行工业化。
对金砖国家而言,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它们在一段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对巴西、印度和南非这些国家来说,这种发展并不具有可持续性。这种非可持续性,主要指的是它们的工业化模式,其中有很多经济和社会的约束,导致它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成长为发达国家,因此它们还将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代表继续存在。但中国不一样,再有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21世纪》:现在金砖国家每年举行峰会,试图在一些问题上发出统一的声音。你认为它们会有不同的发展路径,那么今后这个组织是会继续合作还是趋于分裂?
宋泓:金砖国家本来就是一个松散的组织。这几个国家还将作为发展中大国长期存在,它们会不温不火,缓慢地发展下去,而其中会有一两个国家上升为发达国家。作为平台的金砖国家,可能会有新的成员加入。但也有可能随着一两个国家的脱离,或者能谈到一块的东西越来越少,这个机制就会逐渐解体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