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外储减少或拉开资本外逃序幕法德数改方案或意在统一财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2 02:1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艾经纬

  本周最吸引眼球的是外汇储备的减少。

  央行三季度金融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2017亿美元。其中,7月、8月外汇储备分别增加478亿美元、172亿美元,但9月份减少了608亿美元,这是16个月来首次单月下降。此前单月下降出现于2010年5月,当时减少了510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减少,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一是央行的购汇量减少,二是现有外汇储备估值变化,三是热钱流入减少甚至外资出逃。

  就一而言,有可能是央行购汇量减少,也有可能是商业银行有意留存外汇,因为9月商业银行新增外汇占款2472亿元,虽比8月回落,但没有锐减,类似情况以前也出现过。

  就二而言,三季度欧元对美元贬值6.1%,外汇储备中的欧元资产会因此出现汇兑损失。

  就三而言,有可能是避险情绪增加,国际资本对新兴经济体的投资热情降低,短期有部分资金跨境流出。如果确实如此,那么资本外逃或正拉开序幕。虽然无法肯定,但不妨做这最坏的估计。因为,与此同时9月M2增速为13.0%,创2001年10月份以来新低,M2的下降缘于企业存款的下降,9月企业存款比8月少增6862亿元。前几期专栏提到,美元升值势必引起资本外逃,而资本外逃,房地产首当其冲。

  说及房地产,刘明康19日表示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和房地产贷款风险总体可控,他透露:截至2010年末时,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80%,即8.56万亿元;截至2011年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的余额为10.4万亿元。

  刘明康说最新一轮压力测试显示,即便房价下跌四成,银行业仍风险可控。笔者以为,这是静态的测试,银行业也如对冲基金,一旦发生危机,形势的动态发展会超乎想象的。

  国际市场上, 8月中国减持美国国债365亿美元,结束此前四个月的增持。但说持续减持估计过于乐观,中国就像抱着美国国债这块大石头,不减,抱着太累,丢掉,又会砸着脚,两难困境。估计还和以前一样,卖短买长。

  欧债危机化解之道,变幻莫测。

  10月17日,德国财长朔伊布勒称10月23日的欧盟峰会不会出台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最终解决方案,给市场预期浇了一盆冷水。

  但20日德法声明称最早将于26日达成欧债危机解决方案。此外,欧盟在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扩容方面的立场改变,称考虑将上限提至1.3万亿美元,引发欧元大幅反弹。

  本周,笔者翻完了《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荒唐史》,该书梳理了800年间全球债务危机历史,从历史数据来看,债务违约是常态,通过通胀化解危机其实也是违约。

  防止欧债危机恶化有两点,一是借钱解决,即通过EFSF和IMF,二则是欧洲央行扩张资产负债表。但问题在于,EFSF扩张需要从信用市场上融资。这和大规模发行欧债无异。法德先前拒绝了发债方案,原因在于,如果在统一财政出来前就解决欧债危机,那么“欧猪诸国”肯定不会在统一财政方面做出主权上的让步。

  德法几次变化方案还有原因,这不妨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早在19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就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在掠夺全球,所以酝酿对抗美元独霸格局。之后欧元诞生,但诞生之时,欧洲腹地出现了科索沃战争,而在英镑左右摇摆是否加入欧元区的关口又出现了英镑危机,所以法德需要督促欧洲国家走向统一财政,才能继续对抗美元。

  另外,据传欧盟突查数家主要银行涉及操纵欧元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上周的专栏提到, 欧元区7天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从0.3%一路上升至1.1%。银行业最怕发生挤兑,就如2007年英国北岩银行的破产,所以同业拆借利率飙升断然不是好信号,所以欧盟防患于未然确也在情理之中。

  (作者为本报编辑,微博(http://weibo.com):http://weibo.com/aijingwei)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走马山东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