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卡扎菲最后价值:给足西方冒险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2 09:24 来源: 中国经营网

  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情况看,只要利比亚此后乱局不定,“基地”等组织就会努力“下蛋”。

  10月20日夜,卡扎菲最后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人们等待着消息的确认,也思虑着后卡扎菲时代的模样。

  在卡扎菲之死的消息得到证实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的表态非常坦率:美国是利比亚重建的重要伙伴。或许,这也是许多国家的重要考量,也即如何最大化在利比亚的利益。

  恰到好处

  这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句号。

  卡扎菲的死,对其自己,是一个交代,因为他一直坚称要战死。对利比亚“全国过渡 委员会”(以下简称“过渡委”)来说,这也是一个解脱,因为卡扎菲如果活着,对他的审判,不仅会招致其支持者的反对乃至报复,而且过渡委许多高层都是卡扎菲过去的部下,一旦抖落出来一些不尴不尬的“往事”来,那将很难收场。

  从积极的角度看,卡扎菲之死,对利比亚来说,可谓一个时代的结束。在此之后,利比亚人民将会更加积极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并且努力避免利比亚走向伊拉克化。

  卡扎菲之死,还意味着,今后的抵抗都将不再具有旗帜性。对利比亚过渡委来说,了结卡扎菲,将有利于境内的肃清工作,有利于尽快开启利比亚重建之门。

  对于外国势力而言,如何参与利比亚重建,将事关利益,博弈也许才刚刚开始。但这一切,还要看利比亚是否能尽快安定下来,并实现政治和解。

  危险的后卡扎菲时代

  后卡扎菲时代如何实现利比亚政治和解,是一个大问题。卡扎菲死了,并不等于一个相安无事的局面出现。对过渡委来说,其激烈的内部斗争本身就是一个巨大隐患。

  过渡委“成分”复杂是问题的关键。这其中,有原卡扎菲政权的“叛变”官员,有各部族势力的代表,有前王室成员,也有西方力挺的代理人,还有伊斯兰温和势力与极端势力的代表。此前,有卡扎菲作为共同敌人,各方尚能保持相对的表面和谐,而在卡扎菲之后,“统一战线”将不再有鲜明的凝聚力,各自政见的不同,对外国势力的不同态度,以及利益再分配必然产生的矛盾,都将使得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政治和解举步维艰。

  北约的支持,也无法再旗帜鲜明了。有卡扎菲在,北约可以旗帜鲜明地支持反对派及过渡委,特别是它们比较青睐的领导者。但没了卡扎菲,北约的支持就有干涉内政之嫌,而新的领导集体更是不愿被贴上傀儡政权的标签,因而必然保持一定距离。也就是说,即便接下来各部落及其他政治势力与北约的代理人争权夺利,北约也不再有堂而皇之的理由帮着“自己人”打击这个那个了。更何况,欧债危机也使得北约难以继续大力扶持“自己人”了。

  更为危险的,是极端势力的抬头。在攻陷的黎波里和苏尔特的过程中,利比亚的民族主义和极端势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卡扎菲死后,必然参与分权,这将使得未来的利比亚何去何从难以预测。美国也十分担心,利比亚被极端主义控制。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情况看,只要利比亚此后乱局不定,“基地”等组织就会努力“下蛋”。

  不仅如此,利比亚武器泛滥也使得将来的形势难测。据德国《明镜》周刊透露,利比亚大约有1万枚地对空导弹失踪,一旦这些武器落入极端势力乃至恐怖组织人员手中,将造成巨大破坏。而且卡扎菲死了,不代表他的支持者都会拱手称臣。

  磨刀霍霍

  利比亚人还担心像此前阿富汗一样,被迅速遗忘。还是在“9·11”一周年之际,一些美国学者和政治家就担心阿富汗会因伊拉克战争而被遗忘。在他们看来,“反塔”战争虽然结束了,但阿富汗的问题远远没有解决,布什政府不能就此扬长而去,眼睁睁地看着“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死灰复燃,继续威胁阿富汗的正常生活,否则美国将会被认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国家。 此后,美国媒体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忧心忡忡地指出,美国“解放”了的阿富汗,似乎又在向“过去的黑暗时代”进军。212>>

  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情况看,只要利比亚此后乱局不定,“基地”等组织就会努力“下蛋”。

  美国媒体的担心,后来都被证明是有先见之明的。正如《纽约时报》等媒体所指出的那样,当心满意足的布什把目光撤离阿富汗之后,阿富汗的暴力和政治谋杀事件便此起彼伏,地方军阀也比以前更猖狂了,鸦片贸易又如火如荼地恢复起来,除了首都喀布尔之外的其他地方都无法律和秩序可言,这直接导致阿富汗战争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漫长的对外战争。

  阿富汗战场上取得的迅速成功,还带来重大的后遗症。对阿富汗的打击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塔利班政权崩溃,从这个角度上讲,美国认为取得了成功,并且开始过分自信美国的“一极统治”,此后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在相当程度上滋生于此。伊拉克战争的发动,也多少是受到了阿富汗军事打击顺利的影响。尤其是在攻陷巴格达后,鹰派嚣张到极点,认为可以按照美国的模式和意愿,改造世界上大多数地方。如果不是伊拉克战争很快陷入僵局,叙利亚乃至伊朗可能早就遭受了军事打击。

  此番的利比亚战争模式,也未必不会成为奥巴马政府军事冒险的动力。这种不进入地面部队,重点是空中打击,支持反对派的系统做法,已经让美国和法国等国津津乐道。有了这种“成功经验”,近来美国和欧洲对叙利亚以及伊朗的态度变得越发咄咄逼人起来,用磨刀霍霍来形容也许并不为过。

  但世上没有同样的叶子。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有很大的不同,叙利亚乃至伊朗与利比亚也有极大的差别。如果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此产生错觉,则当年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悲剧还将继续上演。不同的是,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爆发时,美欧经济还是神采奕奕,而此时,却是萎靡不振,美欧已经难以承受像伊拉克战争那样的巨大拖累了。

  如今,担心的不止是叙利亚人和伊朗人,以及周边的邻国,还有全世界的有车族及对能源有较大依赖的国家和企业,更有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们。当年自作多情许给奥巴马的诺贝尔和平奖,经由利比亚战争已成为讽刺,如果奥巴马再悍然发动叙利亚战争乃至伊朗战争,那对诺奖评委将无异于一种羞辱,上吊绳或许将成为遮羞的选择。

  在《被折腾的世界》一书中,笔者反复提到国际政治中的利益至上原则及其所带来的国际关系的善变,以及不可忽视的美国实用主义本质。这个国家绝对不会为小国利益所绑架,能绑架它的,一是天定美国的信念,二是阿富汗战争后的那种自我膨胀,三是犹太利益集团们。其他的,都是自作多情的人。

  对利比亚人民来说,未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救世主,只有靠自己的团结和勤奋工作,无论是政治重建,还是国家重建,都将是一个艰难的旅程,现在说利比亚战争结束,还为时过早。

  而对于全世界来说,尽可能避免叙利亚战争乃至伊朗战争爆发,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尤其是在美欧经济低迷,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的当下,稳定是第一位的,团结是第一位的,重新树立信心是第一位的。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2<<12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