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四季度投资紧急减速 民间资本枯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3 22:56 来源: 财新《新世纪》

  由于资金短缺,四季度投资失速的趋势明显,但明年一季度很可能恢复以往的增长态势

  □ 财新《新世纪》记者 于海荣 王长勇 | 文

  作为中国经济主引擎之一,投资增长明显放缓。四季度,信贷额度已耗尽、民间融资急剧降温,来源于信托、委托贷款等自筹资金受阻,各渠道的流动性告急,项目投资资金紧缺,这些因素意味着投资将进入冬季。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九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4.9%,比前八月回落0.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6.9%。

  三大需求中,投资仍是当仁不让的主角。2011年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53.4%,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出口不确定性增加、消费变化缓慢的大背景下,投资走势的变化对中国GDP的意义不言而喻。

  比较普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软着陆主要源于全球需求减弱。巴克莱资本亚洲新兴市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微博)看法与此不同。他认为,中国经济软着陆更可能的原因是国内投资减速。

  9月投资减速的幅度仍在市场预期之中,但政府和市场担心,随着四季度银行只收不贷、民间资本回笼,投资增速可能失速。

  虽然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平稳回落,软着陆似乎成功在望,“但四季度有可能出意外,即资金流动性枯竭导致投资骤然下滑。”市场人士、学者和一些政府官员担忧,后两个多月,大量在建项目可能会因资金断流停工。

  问题是,投资减速会持续多久,降幅有多大,经济增长是否会出现持续回调,软着陆演变成硬着陆?

  投资“缺血”

  虽然投资同比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经季节调整后环比数据,继6月后再次出现负增长,9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16%。

  从项目归属看,不仅中央项目投资持续低迷,地方项目增速也出现回落。中央项目增速由年初的6.3%降至前八月的-8.9%。因保障性住房投资加速拉动,前九月这一增速降幅略有收窄,同比下降7.5%。地方项目投资则一直超过投资整体增速,由年初的26.9%升至前八月的28.1%。但到前九月,增速初显回落,同比增长27.7%。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官员对财新《新世纪》表示,今年中央项目投资下降,地方投资增长比较平稳,这和“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后续影响有关。

  虽然中央项目基本完工,但地方上马的大量投资项目,仍处于投资高峰期。即便是中央“4万亿”投资项目,也将于2015年才能完全收尾。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中央项目投资的下降,是主动调整的结果,但地方项目投资增速下降,将是未来的趋势。在地方融资平台受压、城投债频频流标的情况下,地方投资能力的下降是显而易见的。

  从主要领域的走势看,投资在未来数月将逐渐走弱。

  政府投资的重要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其投资增速一路下滑,至三季度末,累计增速降至个位数。基础设施投资在“4万亿”中占比近40%,居首位。

  在投资中占比在20%左右的房地产业,受政策和资金紧张的双重压力,增速大幅放缓。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降至29.98%,较8月放缓6.8个百分点。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称,房地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中,保障房起到支撑作用,商品房市场销售疲软,政策尚无松动,无论拿地还是新开工项目,开发商都非常谨慎。她预计,商品房投资和开工都会继续走弱,可能会出现年度同比下降。

  今年1月至9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4.2%,高出总体增速九个百分点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的占比上升到59%。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称,这说明投资的内生动力增强。

  作为民间投资主要领域的制造业,投资持续强劲。今年前九个月,制造业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达到31.5%。

  中信建投证券测算私人部门投资,认为其增速稳定高于国有部门,且由于私人部门的效益持续好于国有部门,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不过,资金供给是变数,如果四季度调控不变向,私人部门投资增速将有回落,但不至于差。

  汪涛则认为,决定企业自主投资的主要因素是需求,考虑到目前下游需求无论内需还是外需都有走弱的迹象,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将出现一定放缓。

  “没有依据证明自主投资强劲。”张平称,现在很少有人说投资回报率很高,“我见的那么多的企业家,没有一个人认为现在是实业投资的好年景。”

  短期“痉挛”

  与中央投资的主动回调相比,地方投资此前一直保持强烈意愿。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同比增幅快速上升。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4%,较前八月提高0.3个百分点,而今年前四个月还是负增长。以此判断,对今年中央政府严控新开工项目的政策,地方政府置若罔闻。

  但是,进入四季度,地方强烈的投资冲动,开始真正遭遇资金瓶颈的考验。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速始终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这预示着投资资金紧张,将影响下一阶段投资完成额增速。

  到位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由年初的3.04%升至前九个月的4.19%,但远低于去年全年的5.39%。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官员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目前预算内资金占投资资金的比重不高,今年预算内资金下达比去年还要快。由于大多数资金已经下达,今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不会超过5%。

  其他资金来源中,贷款占比由年初的19.95%降至前九个月的13.79%,低于去年全年的17.26%;与此同时,自筹资金占比由56.1%升至前九个月的66.15%,提高了10个百分点。

  财政部科研所金融室主任赵全厚对财新《新世纪》记者分析,信贷占比下降的程度,和自筹资金上升的比重相差不多,是因为规避信贷额度控制,以前通过信贷投放的部分资金,转为信托、委托贷款的形式提供给了投资项目。此外,自筹资金中,民间融资也是一个重要来源。近期温州、鄂尔多斯出现的企业主跑路事件,说明民间资本流动性也开始枯竭。

  因此,资金饥渴仍将持续。赵全厚称,三季度保障性住房投资加速,消耗了大量地方资金,加之年底银行信贷投放几近停滞,民间融资枯竭,四季度因资金紧张,众多在建工程面临停工局面,地方投资增速可能会大幅下降。

  张平认为,投资面临的难题是资金期限错配。“4万亿”投资项目大多期限较长,但资金期限较短,尚未获得收益时,就面临着还贷压力。加之银监会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现金流风险看得较重,资金不足使得地方投资能力下降,“明年会更为严重,这也将是引起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的最重要原因。”

  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司长徐林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地方投资面临的是流动性问题,而非偿付问题。他说,往年的债务有很多可以展期和借新还旧,这样的流动性安排,可以保证资金链不会断裂,但今年信贷总量控制严格,限制向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借新还旧很难实现。

  徐林认为,处理债务问题,不能造成资金链断裂;禁止再融资不会缓解风险,反而会让风险暴露、爆发。目前的地方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贷款极少是完全的信用贷款,一般都有抵押或担保,而且很多资产也有收益。“如果按目前的做法,到四季度和明年,地方投资下降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为预防短期金融违约风险,张平建议,中央政府出台应新的政策,将期限错配的问题调整过来,比如政策性银行可以发债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置换。

  赵全厚则建议,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对在建项目则应设法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四季度货币政策需要权衡,如果通胀的确缓解,在货币政策保持既有基调的情况下,可以在银行间市场,通过拆借增加流动性,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但不是融资性的释放流动性。”

  转机在后

  按现行政策环境,四季度投资继续减速已成定局,问题是在出口不确定性增强、消费增速变化相对缓慢的情况下,投资减速会持续多久。

  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的政府官员和专家认为,资金面是影响投资走势的关键因素。未来数月,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如果出现增幅大幅下滑,货币政策可能转向放松。

  中信建投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一季度,若直接融资能恢复增长弥补资金需求,是最好的结果,否则信贷井喷压力很大。私人部门投资的可能结果是在四季度回落后,在明年一季度恢复增长。

  从历史数据看,在旺盛的投资需求推动下,最近三年一季度,新增信贷都出现了井喷。若此规律延续,明年一季度,因开始投放新一年的信贷额度,且年初投放规模较大,投资资金短缺可得以缓解。

  此外,四季度和明年初,政府在央行的存款开始开闸放水,即可提高市场资金流动性规模。对明年的财政政策,众多专家分析认为,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财政赤字规模预计将维持在7000亿元左右,与今年持平。

  国家发改委官员称,目前正在研究明年地方政府债券的规模,“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但超过数额不会太多。”

  2009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每年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到2012年,2009年发行的三年期地方债开始还本,新发债券能否用于偿还到期债务,一些不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异常关注。

  按财政部《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规定,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后,如果还本确实存在困难,经批准,到期后可按一定比例发行1年期-5年期新债券,分年全部归还。

  在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债之外,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将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期限分为3年和5年,规模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

  来自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消息,债券资金的用途,主要是为中央项目提供配套,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利投资、普通公路建设等方面。

  长久来看,投资放缓在所难免。张平认为,中国仅仅依靠投资的增长模式,已压力重重。连续数年大力度投资之后,已无力继续维持投资规模,尤其是房地产调控后,现金流越来越紧,加之土地城市化远远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速度,无边界的扩张不可持续。

  财政部科研所研究报告称,“4万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10年达到峰值,约推动经济增长0.92%,“十二五”初期,“4万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会明显衰减。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应继续实施以扩张性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

  但是,后危机时期的扩张性财政投资,需要调整投资重点和领域。该研究报告建议,为提高供给与需求管理衔接的有效性,财政扩张性投资应重点支持以下六个方面,即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型产业,引导市场投资和消费;加大水利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保障房安居工程的投入水平;加大节能减排方面的投资,降低上一轮扩张性投资带来的节能减排压力;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储备体系建设;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推进城市化。

  这些领域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可能不如基础设施。张平称,从目前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看,其效果并不如基础设施那么明显。

  在政府投资作用逐步减弱时,其在经济增长的作用,谁来替代至关重要。张平认为,民间投资堪当重任。在危机程度比较高的时候,很多国家采取了出售政府投资项目的方式,不仅不增加新的政府投资,还从已有投资领域退出。

  “现在就是不错的时机,如果保持适度紧缩,到明年二季度,政府缩减自身规模的压力会很大。”张平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