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立:企业资金链断裂是楼市泡沫破灭标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3 23:4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尹中立(社科院金融专家)
为什么会出现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而且比较集中地出现在温州?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好,原因是中国的民间金融不发达,对策当然是发展民间金融、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日前,国务院专门出台了促进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的九条政策,核心是促进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和税收支持。显然,上述对部分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的分析和判断已经成为主流。
笔者认为,强化对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这在中国的确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认为集中出现在温州的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最核心问题是民间金融不发达或这些企业缺少融资服务,那就大错特错了。资金链断裂的企业之所以集中出现在温州,就因为温州的民间金融十分发达,增加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支持只能缓和当前紧张的形势,无法改变企业资金链断裂的趋势。导致这些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源头在于这些企业通过过度负债的方式参与房地产投机,房价停止上涨才是导致这些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直接原因。
笔者一直关注温州的经济及温州企业家的行为,对温州今天出现的现象丝毫不感觉奇怪。笔者在2004年初写的《炒房行为不能听之任之》,曾列举了炒高房价的七大危害:“抬高了劳动力成本,削弱了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妨碍制造业的技术升级”“进一步加剧社会贫富差距”“抑制社会有效需求”“扭曲了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增加金融风险”“不利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发扬”。当时笔者认为,温州人因能够吃苦耐劳和善于创业而享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如果富裕之后的温州人大部分以炒作房地产为盈利的主要来源的话,要不了多长时间,勤劳的温州人将会沦落为不思进取的食利阶层,正在崛起的温州制造业将会因此丧失产业升级的机会。任其发展,将来的温州可能会产生世界有名的富翁,但产生不了世界有名的品牌,这将是温州的遗憾,也是中国经济的遗憾。
7年时间过去,笔者的推测一一应验了。在温州出现了数不胜数的成功炒房故事,当然也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主业而专注 “炒房”的故事,很多企业早已把所谓的主营业务当作了融资平台来经营,其主要精力集中在房地产市场,资金实力强的企业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而资金实力欠缺的从事炒房行为。而越来越多的人和公司则直接参与到与炒房有关的产业链上去,有的做资金的掮客,有的成立担保公司,甚至银行信贷都成为炒房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因此,眼下出现的所谓“部分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实质是“炒房者的资金链出现断裂”。
炒房者出现资金链断裂是市场规律决定的。翻开金融史就会发现,金融运行的历史其实就是金融危机的历史,而100年来的金融危机主角一定与房地产泡沫有关。当房地产价格出现持续上涨时,就会吸引各种资金参与投机,房价上涨持续时间越长则参与者信心越大,信心越大则会导致炒房者的资金杠杆倍数也越大。如果房价出现快速上涨,这些通过高杠杆负债的方式参与炒房的人获利成倍增加,于是,通过高利贷方式融资炒房也必然越来越普遍。2008年的救市政策,导致2009年和2010年房价大幅度飙升,进一步刺激了通过高利贷炒房者的信心。但是,如果房价停止上涨,则整个游戏会戛然而止。高利贷的资金成本大约在20%~30%,如果房价上涨速度小于20%~30%的幅度,则通过高利贷的方式参与炒房的人就会亏损;如果房价停止上涨或下跌,则意味着这些人立即陷入高比例的亏损 (因为存在高比例的资金杠杆),持续时间越长则亏损越严重。
由此可以推测,只要房价延续现在的向下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炒房者出现亏损或资金链断裂。而每当一个炒房者出现资金链断裂,又会导致债权人强制卖房的“斩仓盘”,对市场价格预期产生进一步冲击,市场进入恶性循环。这与美国次贷危机之后银行出卖被收回的住房情形没有什么两样——房价越卖越跌,越跌卖盘越多。
可见,高利贷的源头在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其主要原因是宽松货币政策。始发于温州的资金链断裂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标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或个人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这是未来中国经济与金融的最大风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