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第二届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13:40 来源: 《中关村》

  正当国内外密切关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意大利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中微子速度超过光速爱因斯坦相对论受到挑战的时候,第二届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名科学工作者和有关领导以及新闻记者参加了研讨会。

  去年10月13日,由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和中关村杂志社联合主办了首届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研讨会,引起了国内外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中关村、北京市科协、海淀区有关方面的亲切关怀,一年来,有关科学家又做了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尤其是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发现一些粒子以超光速速度飞行。一些欧洲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中微子速度超过光速。科研人员在让中微子进行近光速运动时,其到达时间比预计的早了60纳秒,对此,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意味着这些中微子是以比光速快60纳秒的速度运行。科研人员反复观测到这个现象达1.6万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曾断言光速是任何物质在真空中的最快速度,如果实验结果经检验得以确认,爱因斯坦提出的经典理论相对论将受到挑战。科学界认为这项发现是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上“炸开一个大洞”。科学家称这一研究若被验证将改变人类的物理观。挑战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为广泛的密切关注。

  为了进一步鼓励创新,创造一点科学探索的自由气氛,在北京市科协领导的支持下,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中关村杂志社和北京企业管理学院联合主办了《第二届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研讨会》。目的是结合国内外对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实验和研究的最新进展,展开学术研讨,团结全国致力于这项探索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唤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的重视,呼唤有实力、有能力、有权威的领导机关、科技部门、有公益心、爱国心的企业家、新闻媒体支持这一有意义的科学探索。

  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办、纪世瀛教授主编的《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论文集(1、2集)》学术刊物同日进行首发。论文集收集了范良藻、华棣、季灏、梅晓春、李子丰、冯宝生等一批资深研究爱因斯坦相对论科学工作者的论文,二十几篇实验报告和论文各自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论点和论据。这对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这一敏感的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抛砖引玉的作用,起码能够引发科技界的新思考,标志着中国科学家敢于向世界权威挑战,勇于在尖端科学领域大胆探索和锐意创新,编者没有能力评价每篇文章的正确与否,但是,可以发扬中关村精神,创造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气氛,引起相关的讨论。值得人们一读。

  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院长纪世瀛教授在会上作了中心发言,他说:

  最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意大利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中微子速度超过光速爱因斯坦相对论受到挑战,中国人开始重视了。今天已经没有人说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是痴人说梦了。如果说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物理新定律,你一定惊愕不已,如果说,还是出自民间科学家那就更难以置信了。而我们所做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惊天动地的创举。我们正在用实验数据和新的理论向权威的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挑战。“增加物体内能,物体的称重会减轻”算不算一条新定律?提出物体新的质速公式: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算不算新理论?我还就是不相信科学新发现一定出自科学皇家殿堂,也许就诞生在中关村这样的的草根科技阶层中,科技界也应有一条“星光大道”,我愿意做一块铺路石,帮民间科学家走向光辉的科学顶峰。

  我作为一个有民族责任心的普通科技工作者斗胆提出建议支持这一探索并尝试做一点有益的工作。因为,一批名不上经传的民间科学家,要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遇到难以克服的难题。而我们真诚地认为此事不但关系重大而且被多项科学实验所证实。对被科技界尊崇100多年的经典理论进行质疑和挑战,不仅仅是当代十分重大理论课题,还涉及到一些重大创新项目的战略决策。我们的民间科学家所做的实验证明爱因斯坦相对论有重大漏洞和错误,起码应当引起中国科技界的高度重视。

  譬如季灏先生实验、范良藻与冯劲松、刘武清先生的实验、冯宝生和罗俊院士完成的验证实验虽简单却是有重大发现:

  1. 测量电子速度的实验

  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飞秒直线加速器初始段的均匀静电场加速电子,加速器的五级能量使电子得到近光速的五种速度和相应的动能。按照爱因斯坦的质速公式和动能公式,电子速度增加导致它的动质量和动能急剧增加,以致于超过了加速器提供的能量,加速器效率竟大于100%!按照新相对论的质速公式和动能公式,电子的动质量不但不增加,反而随其速度增加而下降,加速器效率不仅没有达到100%,反而随着电子速度的增加而降低。电磁作用力的传递速度是光速,随着电子速度趋近光速,电磁场的有效作用力下降使加速器效率下降,加速器提供的能量被浪费。

  2. 电子束流轰击铅靶的量热法实验

  用上述飞秒直线加速器输出的电子束流轰击铅靶。电子的动能使铅靶的温度升高。实验使用了加速器的五级能量。按照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速公式和动能公式,近光速电子的动质量和动能很大,因此铅靶的温升应该很高,而且温升应该与加速器能量成正比。但是,实测的温升值却很小,而且加速器能量成倍地增大只导致铅靶的微量温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实验结果矛盾。一方面,由于电子速度的增加使动质量减小,电子的动能仅稍有增加而已,所以铅靶温升很小;另一方面,随着电子速度的增加,加速器效率下降,加速器的能量没有全部传递给电子而成为动能,却大量地被浪费了,电子速度未能与加速器能量成正比地增加,所以加速器能量大幅增加而铅靶温升微小。

  3. 高速电子在均匀磁场中偏转的实验

  用上述飞秒直线加速器输出的电子束流垂直射入由永磁铁产生的均匀磁场,电子受洛伦兹力偏转而作圆周运动。实验使用了加速器的六级能量。按照爱因斯坦的质速公式,电子的动质量随其速度趋近于光速而急剧增大,但洛仑兹力难以偏转大质量的近光速电子,因此电子圆周运动的半径应该随着加速器能量的增加而成正比地急剧变大。令人惊讶的是,对于加速器的六级能量,屏幕上显示的斑点位置变化极小,六个小斑点聚成一个大斑点;也就是说,圆半径几乎不变。

  4、实验发现金属物体加温后重量减轻

  范良藻与冯劲松、刘武清先生的实验发现金属物体加温后重量减轻,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速公式”和“动能公式”又与实验结果相逆

  把六种金属(金、银、铜、铁、镍、铝)从100加温到600,用精度高达十万分之一的电子秤测量这两个温度下的金属样品重量,发现重量变轻了。今年7月底,笔者出席俄罗斯圣彼得堡的《2010自然科学根本问题国际大会》,得知两位俄国教授(圣彼得堡大学的Dmitriev和莫斯科大学的Chernyaev)也不约而同地用高精度电子秤发现了物体加温后重量减轻。金属物体内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电子)是不断运动着的动粒子,相对于电子秤而言,它们的质量是动质量。加温是给金属物体增加能量,使物体内部粒子的运动速度增加。按照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速度愈大,动质量愈大”的质速公式,物体的重量应该增加,与实验结果相逆。新相对论的“速度愈大,动质量愈小”的质速公式不仅证明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高度一致,而且揭示了“温升减重”与金属材料的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高速旋转的物体重量变轻

  1、1995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引力实验中心冯宝生和罗俊院士完成了验证实验。旋转陀螺对扭秤小球有引力效应。

  2、奥地利物理学家约瑟夫·伦泽和汉斯·蒂林于1918年提出一种设想,认为宇宙中作自旋的天体(如恒星和行星)会产生一种引力。科学家们也将这种论断称为伦泽—蒂林效应。

  1997年,有两组天文学家在观察几个中子星时验证了这一效应,这些中子星自旋速度高达每秒300转。

  以上实验数据和观察,虽然只是初步试验,但是所揭示的问题却是当代重大的理论课题。

  对于这样重大的事件,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法,谨慎地用更精确和更大能量范围进行反复实验,并在有关科技行政单位公证的情况下予以进一步核实。

  我们是一家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改革中批准成立的新型民间研究院,近年来我院组成了包括范良藻教授、冯宝生教授、华棣教授、季灏教授、梅晓春教授、李子峰教授、顾孟洁教授等十几名专家的攻关小组,团结了一批特邀客座研究员(包括一些民间科学家)通过潜心的研究和大量的实验取得了惊人的实验结果。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项目,我们显得软弱无力,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沟通渠道、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经费支撑这样一个重大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恳请国家在行政系统上和财政经费上给予支持,协调动用公共实验装备(譬如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加速器)和社会的力量支持这一科技创新项目,由国家正式立项,给一点实验经费,专款专用,整合全国的科技资源,组成更强大的攻关团队,使这样一个重大的科学实验项目能够继续下去,也许因为国家的支持,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亮点。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该项目的提出和继续,都是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而不是凭一种假说或理论推导为基础的,既有原来多次实验的数据基础、理论分析,也有进一步实验的目标、实验方案和具体操作办法,更会有实验的结果作为检验的标准,因此我们有把握、有信心提出申请并决心完成这一科研项目。任何一项重大科学技术发现和发明,必须解放思想、敢于怀疑、改进、修正甚至推翻前人的理论,当然必须尊重科学规律,采取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使人类科学不断地进步。 

  我们相信辩证法和科学的哲学思想是我们强大的后盾和思想基础:在科学面前没有贵贱、没有神仙、没有上帝、没有救世主、没有绝对权威,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对任何人都只有一个标准:实验(实践)是检验理论(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与实验(实践)相违背的理论不管是出自何等的权威人士,都应当受到质疑、修正、甚至被推翻,而被新的与实验(实践)相符合的新理论所替代。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永远,永无尽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