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原农牧民忧心房变舒心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20:44 来源: 中国财经报

  青海省财政筹资近21亿元支持农牧区危房改造,助7.7万户农牧民住上抗震安居房

  □ 本报记者 李存才

  □ 通讯员 刘怀文 吴忠

  自2009年农村危旧住房改造政策实施以来,青海省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近3年来累计安排20.86亿元资金,全省76650户农牧民家庭从危旧住房中搬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式抗震安居房。

  低收入农民圆就安居梦

  2011年8月的一天,44岁的张福德一家告别了即将倒塌的土木结构住房,住进了一座120平方米的新房子。

  张福德是青海省平安县沙沟回族自治乡大寨子村农民,过去,他一家6口长期居住在4间土木房中。由于年久失修,房屋中的木梁遭受蛀虫侵袭,成为危房。多年来,张福德一家一直想建一座新房,但由于家庭收入低,建新房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2010年,青海省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全面实施,沙沟乡党委、政府派人到张福德家里了解情况,并将国家财政的补助政策给他和家人做了说明。在征得张福德一家的同意后,当地财政部门为他家提供了1.92万元的财政扶持资金。张福德一家筹集4.1万元资金,共计6万元。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一座12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住房。

  沙沟乡党委书记李考明对记者介绍说,张福德一家建房得到的补助资金中,中央及省财政的补助资金1.6万元,县级财政按照20%的比例配套,补助3200元。他说,为了减少资金的发放环节,这些资金在农民建房后,由政府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审、验收,确认合格后,当地财政部门一次性将补助资金发放到农民群众的手里。

  李考明对记者说,目前,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剩余的青壮年劳动力十分缺乏,针对这一问题,平安县农村危房改造办公室会同城建、民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在帮助农民做好规划、设计的情况下,征得农牧民同意,请来专业的施工队伍,帮助农民建房。建房过程,政府聘请监理部门进行现场监督,确保所建房屋达到抗强度地震的标准。

  特困户不花钱也能住新房

  记者在平安县沙沟乡小峡镇下店村采访时了解到,40岁的刘宗善是一位残疾人。他和74岁的母亲长期居住在一间破旧的土坯房中。2011年,沙沟乡政府依靠国家财政的补助资金,投入2.8万元,为刘宗善一家建起了2间砖混结构住房,使这个特困家庭从危旧住房中搬到了安全舒适的新房里居住,自个没有花一分钱。

  据介绍,青海省在农村危房改造中,对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残疾人家庭等4类农牧民家庭分类给予建房扶持。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家庭,政府承担全部建房费用,这些贫困户不用花钱就可以住进新房。

  新农村建设再添风景

  青海省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同时,还实施了农户院落美化工程。2010年以来,青海省利用国家有关部门和方面的对口援助政策,制定了“百企连百村”帮扶措施。一些危旧住房改造的家庭,依靠政府或企业提供的帮扶资金,购置了砖块石块,在建新房的同时还建起了院落,美化了家庭和村落环境。

  记者从青海省财政厅采访时了解到,农村危旧住房改造政策实施以来,在中央财政政策的帮助下,青海省各级财政部门共整合14.34亿元资金,引导社会投入16.68亿元资金,累计帮助低收入农民建设了99928套住房,建设面积达到了649万平方米。这些政策的实施,让高原农牧民纷纷改善了住房条件,分享了公共财政的温暖阳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