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深圳的文化“硬件”胜在“软”服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5 04:59 来源: 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评论员 米鹏民

  经过两轮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高潮后,今天深圳的文化“硬件”已经够“硬”了:25家博物馆、62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站)、381个各类文化广场、638家公共图书馆……况且第三轮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高潮即将拉开序幕。

  但是,正如新新人类爱说的那样,用钱能办到的事都不会是最难办的事。只要钱足够多,在沙漠上也可以建起富丽堂皇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因此,观察文化“硬件”,不能仅停留在“硬件”角度上,只盯着投资多少、规模大小、档次高低,而要以文化独特的“软”眼光,观察其服务能力的强弱和服务效果的好坏。

  从这个新角度看深圳的公共文化设施,其优势立显。

  比如,深圳确立的将覆盖全市的“十分钟文化圈”概念,从一开始就是以市民的现实需要和方便利用两个方面同时考虑的,在这样思路指导下所建设的文化设施,就不可能是所谓“政绩工程”,就会从规划到细节,从种类到布局,从管理到运营,都充分考虑服务的目标和群众的要求,这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再比如,分布在深圳罗湖、福田和南山的三大书城,都成为“读书人的幸福城堡”、市民最爱去的“文化公园”,都成为深圳知名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地标,还被列为“深圳市文化旅游景点”,是外地游客来深旅游的必去之地。尽管三大书城在“硬件”上同样国内一流,但在广大读者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书城内人性的设计、专业的环境、贴心的服务。

  又比如,为迎接大运会而新建的许多体育设施,不仅弥补了我市体育设施布局不够均衡的历史欠账,而且创造了“春茧”模式:改变以往大型运动会后主要体育设施闲置、亏损的传统老路,深圳市政府以BOT的方式,将“春茧”(深圳湾体育中心)整体交由华润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经营期满后移交给政府。而从大运会结束之后短短3个月的运营情况来看,“春茧”模式是成功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能不能做到这一条,是检验一切文化“硬件”最重要的“软”指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