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万亿元的森林资产待“开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6 01:0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章轲
在被称为“树中黄金”的紫檀树下,广西合浦县石康镇大庄江村民梁世桂正在打理“茶族皇后”金花茶。
“我有10.5亩紫檀树和金花茶的套种地,去年仅卖金花茶的收入就有31万多元,平均每亩收入2.9万元。”梁世桂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树是我们的长期存款不着急取,林下种植养殖就像短期存款。”
广西林业部门的统计显示,每亩30棵紫檀树下种植金花茶133株,金花茶投产后年产茶干叶40公斤,按每公斤30元计,折款1200元;年产鲜花300公斤,按每公斤90元计,折款2.7万元,两项共收入2.82万元。
据北海市林业局介绍,在合浦县目前有600多户林农将“茶族皇后”金花茶和“树中黄金”紫檀树同时种植于同一亩林地中,长、短期效益兼收。
新的投资热点
如梁世桂这样的村民,很大程度都是得益于自2009年始的北海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在北海市,林下养鸡、红树林下养海鸭产海鸭蛋、季节性林下种养(中幼林下种南瓜、西瓜,林下放养蜜蜂等)、林-草-牧-沼循环经济、海边及海岛林下生态休闲旅游等特色林下经济模式正在开展。
北海市林业局的统计显示,2010年全市林下经济面积13.1万亩、产值5.49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277.8%和243.1%,涉及农户2.79万户11.83万人,带动农民收入5.14亿元;2011年1至8月全市林下经济产值5.48亿元,同比增长25.6%。
除了新的林业经济模式开发之外,对于老百姓来说另一项更实际的就是林业税费减免。
江西省崇义县林改前征收的林业税费占整个木竹售价的53.24%,“砍方木材得条凳子,砍根毛竹得根筷子。”据崇义县副县长宋怡萍介绍,有的时候交了税费,再除去劳务费,白忙活一场,林农宁愿让木材烂在山上。
2004年9月1日起,崇义县取消了8.4%的农业特产税、3%的土地增值税、2.24%的个人所得税、9.6%的林区建设资金、7%的乡镇提留等10多项税费,育林基金也从20%减少到了10%,还规定县、乡、村三级不得向林农征收任何不合理税费,通过减税让利,每年税费减少近5000万元,老百姓年人均增收990多元。
国家林业局的统计显示,林改提升了生态承载力,较早开展林改的福建、江西、辽宁等省造林面积连创历史新高。而随着林改的深入推进,林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社会资金开始迅速流向林业。
致富是一方面,林业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与工业直接减排相比,森林碳汇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加具有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
应对气候变化,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主要有两条途径,即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贮存下来,这个过程叫森林“碳汇”。
据林业部门测算,一座20万千瓦机组的燃煤发电厂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48万亩人工林就能全部吸收;一架波音777飞机从北京到上海一天一个来回,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1.5万亩人工林就能全部吸收。
统计显示,1998年至2005年的25年间中国通过开展造林、森林经营和控制毁林,累计净吸收二氧化碳51.1亿吨。
25省市展开了林权抵押贷款
针对农民发展林下经济普遍遇到的融资难问题,贾治邦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既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帮助农民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经营,又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受益者出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
记者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在公共财政支持方面,国家已经启动了一系列林业补贴政策,包括中央财政从2010年起开展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工作,安排补贴资金2亿元;从2010年起开展造林补贴试点工作,安排补贴资金3亿元;在2009年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10年扩大试点规模,新增森林抚育任务2000万亩,补贴资金达到20亿元。
中央财政还从2010年起,对属于集体林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由每年每亩5元提高到10元;广东、福建、江苏、湖北、北京等省市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15~60元。有28个省实施了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累计安排补偿资金132多亿元。
与此同时,金融业完善了小额林权抵押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林业局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林农小额贷款期限可延长到10年,速生林、油茶、竹林、能源林基地建设等后续产业发展可达15~20年。
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面向农户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抵押面积2450万亩,贷款金额221.4亿元。中央财政对公益林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也由30%提高到50%,并要求地方财政至少补贴40%的保费,其中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的保费。
资金困境掣肘依旧
在国家林业局工作多年的贾治邦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推动者。这项始于2008年的改革被称为我国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项重大变革。
这项改革涉及18个省区市的6825万农户3亿多农民和价值数十万亿元的森林资产。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今年年底将基本完成集体林地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并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我国有46亿亩林业用地,其中集体林地27亿多亩。发展林下经济,在林下种植药材、蔬菜、蘑菇、木耳、花卉,养殖林蛙、蜜蜂、家禽、家畜及野生动物,生产丰富的绿色产品,相当于我国扩大了几十亿亩的土地利用面积,这将大大拓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
但目前在一些地方,拿到林地的农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实惠,甚至出现了违法砍树的现象。个别林农出让林地后,失去了生活来源。
“如何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让农民既有稳定的经济收益,又有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这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贾治邦表示,否则,林改就会功亏一篑,甚至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对林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在贾治邦看来,把27亿亩集体林地和数十万亿元森林资产确权到户,只是林改“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10月10日上午,在“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也表示:“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
陈昌智称,目前分到林的农民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发展资金缺乏。“我十分赞同刚才贾局长提出的减税的提法。”他说。
在之前的发言中,贾治邦提出,“要积极争取税务部门的支持,比照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对林下经济产品免征增值税。”
广西壮族自治区近日出台的《林下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也反映,目前对林下经济的“政策扶持不力”。
据该规划介绍,发展林下经济涉及多个产业和部门,部门协调与资源整合难度较大。此外,很多社会投资主体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优惠政策、市场前景等了解的也不多。
国家林业局的调查显示,农民拿到林地后普遍面临着“五难”:要发展筹集资金困难;想致富寻求科技支撑难;山林分散,一家一户经营难;“防盗、防病虫害、防火”三防难;信息不灵,闯市场难。
河北省《邱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也称,资金制约是当地发展林下经济的一大难题。
调查报告称,“从我县的林下养柴鸡、林下种植食用菌等模式来看,发展林下经济需要一定数量的前期启动资金,如每个食用菌大棚投资约需2万~3万元,而农户手中的资金缺乏,制约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