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买官被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6 05:19 来源: 深圳商报

  据媒体报道,10月24日,湖南省醴陵市法院公布一起买官诈骗案:该市某局党委书记8万元买官被骗,诈骗者徐某获刑3年半。经多方印证,记者获知买官者为醴陵市农机局党委书记叶长华,案发至今,其仍在原岗位上任职,似乎未受买官事件影响。

  拯救官场生态必须追责买官者

  傅万夫:从新闻中,我们能够看到,当买官的叶某看到了升职的空间后,开始四处活动,而这时候,骗子出现了,而且骗子很好地把握住了叶某的心理,用假文件打消了他的顾虑赢得信任,然后轻松套到了买官的资金。很简单的流程背后却是不简单的官场文化与生态:买官者那么坦然,在明明知道自己是在买官的情况下,还敢报案。而事实上,随后只是处理了骗子,而未殃及买官者的现实也验证了这种官场生态的存在。

  这本来应该是一场贼喊捉贼的闹剧,却硬生生被其中一方面扭转成一个买官受害者的悲剧,这听起来似乎很可笑,但实际上却很可怕,因为带着明显偏袒色彩的做法,使社会公平正义受到了伤害与亵渎。尽管,他们试图用对一个骗子的惩罚来掩盖另一个骗子的骗局,却依然无法逃脱外界对其一丘之貉的认识。这种认识所能产生的连带效应,会让整个官场的权威性与尊严受到极大威胁。

  用“零容忍”守住权力伦理底线

  张培元:贪官遭骗,不义之财鸡飞蛋打,老百姓可以一笑了之,以官场笑话解气解恨解闷解烦,但司法机关和组织部门却不能轻松围观,把案件当成肥皂剧来看。当下,跑官买官受骗事件增多,并不是地方官员就那么好骗,某些地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高发的态势,充分反映了官场追责力度不够,跑官买官风险成本过低等问题。这些年查获的卖官窝案,比如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卖官案、山西翼城县委书记武保卖官案,“官帽批发商”尽管被绳之以法,几十顶批发出去的乌纱帽又有哪个被“召回”了?有的买官者甚至在事后旋即曲线升迁,买官的风险成本如此低,难怪那么多官员趋之若鹜,甚至不惜冒着被骗的风险。

  反腐需要零容忍,纯洁的权力容不得一粒腐败沙子。每起买官卖官案都应得到全方位清理,每起案件的查处都应成为弘扬正气、涤荡不正之风的良好契机。不能再对买官者施以隔靴搔痒“罚酒三杯”式处理了。否则,放宽尺度处理即是对权力伦理底线的放松,不管不问不予处理更是对买官现象的纵容。权钱交易不除,官场投机不止,权力掮客和官场骗子还会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