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政策效应推动景气度持续上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8 03:09 来源: 经济日报

  核心提示

  2011年三季度,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比上季度微升0.3点,连续第三个季度保持回升。乳制品行业的产量、产品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从业人员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均有所上升。乳制品行业总体步入较快发展通道,整体运行状态趋好。但乳制品行业仍需克服成本压力等难题,努力朝着更加健康、和谐和正常的道路发展。

  政策效应正在释放

  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1年三季度,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为98.7点(景气标准为100点)。在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为97.8点,这表明行业调控政策等因素对行业发展继续产生明显效应。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对乳制品行业开展审核清理工作,并按照《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年修订)》相关准入要求,对已建项目(企业)重新进行审核清理,对在建、拟建项目重新进行准入审核;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2010年版《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对全国乳制品生产企业、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根据新的许可条件重新核发生产许可证。

  此次清理整顿工作,是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一次历史性变革,乳制品行业新的历史时期由此开始。通过清理整顿,乳制品行业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生产条件、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也帮助大型骨干企业、知名品牌产品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提升了乳制品行业集中度。

  与2008年底相比,乳制品行业的工厂总数减少近一半,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原料、市场向大型骨干企业、知名品牌集中,降低了设备能力的闲置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业内专家的估计,关闭企业退出的市场份额在15%左右。退出的企业全是中小企业,产品多为工业原料的大包装全脂乳粉、巴氏乳、发酵乳、含乳饮料等产品,市场基本是三、四级市场。从市场角度看,这些企业退出以后的市场份额会迅速被大型骨干企业填充,不会造成市场供应的缺口。市场上的产品将主要是大型骨干企业、知名品牌唱主角,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会大大提升。

  此外,通过此次清理整顿,也使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竞争态势趋于缓和,行业的发展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争抢奶源的现象将会减少,原奶质量会有明显提升,市场上的价格大战、广告大战等行业内耗、恶性竞争现象会大大减少,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的行业顽疾将得到有效遏制,将会为行业和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经济指标总体向好

  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三季度,乳制品行业的产量、产品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从业人员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均有所上升。这些经济指标的上升,反映出乳制品行业目前发展相对平稳的良好态势,也推动了行业景气度的稳步上升。

  根据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三季度,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17.3%,环比增长16.3%;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3%,环比增长8.6%。

  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掌握的情况看,目前乳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已经基本得到恢复,与上年相比总体经济效益向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641家,累计工业总产值1481.6亿元,同比增长20.26%。乳制品工业总产值占食品制造业总产值的16.89%,但增长速度,在食品制造业的7个行业中尚处于最末位,比食品制造业平均增长速度低12个百分点。1至8月,规模以上企业乳制品总产量达1516.4万吨,同比增长13.95%;其中液体乳产量1312.4万吨,同比增长13.61%;乳粉产量85.9万吨,同比增长10.42%,比前6个月累计增长量少9个百分点(1至6月同比增长率为19.17%)。乳制品行业的产值增速高出产量增速近6个百分点,主要是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带来的价格因素造成。

  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三季度,乳制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6.8%,同比增速较上季度明显加快。这一监测结果与行业实际情况非常契合。

  最近两年来,企业升级改造的重要内容就是自有奶源基地的建设。许多大型骨干企业投入巨资发展自有奶牛养殖场,自有奶源从无到有迅速扩大。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了解,大型骨干企业自有奶源的比例,包括合作制、股份制、托管奶牛养殖场,一般都达到了15%以上,先行的企业有些已达到40%以上。这是中国乳业升级改造最具特色的亮点,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的企业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实施全产业链模式管理,即从饲料种植、饲料加工、奶牛饲养、生乳收集储运、生产加工、产品出厂全产业链管理。这种全产业链管理模式,对其他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目前,企业自有奶源基地建设工作正在各地快速有序地开展。

  理性应对当前压力

  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三季度,乳制品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1.1亿元,同比增长16.7%;乳制品行业销售利润率为5.2%,较上季度下降0.9个百分点,比本季度全部工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略低0.7个百分点,低于食品制造业的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6.75%)。

  当前,乳制品企业在普遍受到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快速提升的压力下,仍能维持较好的经营业绩,与企业加快在新产品和高端产品领域的研发和拓展有关。最近一两年以来,许多乳制品企业推出了自己的新产品,比如高端纯(鲜)奶、高品质的凝固型酸奶、保健功能的益生菌发酵乳、多种风味的鲜奶酪、含乳甜点等。这些产品受到市场欢迎,附加值也较高,企业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应该充分考虑到目前行业仍然面临各种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压力,以及市场消费信心不足所带来的种种困难。

  一方面,原辅材料涨价,企业面临成本增加的巨大压力。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原料乳以及食糖、包材、能源、工资、物流等价格提升,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幅较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配料大部分由国外进口,其成本的上升还受到输入性涨价因素的影响。企业应尽量自行消化成本上涨的因素,采取降低销售费用、减少广告费投入、开发新产品等内部消化措施,尽力避免或减少价格提升。同时,消费者对乳制品价格波动也应理性看待。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信心尚未完全恢复,仍需继续努力。从消费群体分析,消费者对液体乳、发酵乳的消费基本上已经恢复常态。但是婴幼儿配方乳粉,由于其消费群体的特殊性,消费信心尚未完全建立起来,部分消费者对国内产品仍心有疑虑。1至8月份,全国共进口各种乳制品71.05万吨,金额25.3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16%和34.21%。进口货值已占国内乳制品工业总产值的10.97%,其中零售包装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量达4.91万吨,增长11.51%。

  总的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乳制品行业的工作重点仍是继续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行业发展秩序,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振市场信心。

  (本报记者刘惠兰 林火灿整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