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沈建光:欧盟峰会绝处逢生 危机化解任重道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0 10:57 来源: 财新网

  【财新网】(专栏作家 沈建光) 备受期待的欧盟第二轮峰会10月26日终于落幕。经过多次波折,欧盟各国首脑暂时放下矛盾,终于在三大议题,即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扩容、银行业资本重组和希腊债务减计上达成了框架下的一致意见,具体细节的讨论将在11月7日的欧盟财长会议上进行。

  本次欧盟峰会力排众议,就三项议题达成一致意见,对于长期深受欧债危机困扰的全球投资者是个利好。这也证实了我们早前观点,即欧元区的挑战不在当下。今明两年,通过欧洲央行提供流动性、EFSF扩容、以及欧元区各国采取更多的妥协与努力,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较小。

  但是,由于欧元区是货币同盟而非财政同盟,自其成立以来便是一个软肋,问题的解决是个中长期过程。另外,债务国、核心国的政党与选民之间如何博弈,如何推行现有的框架下协议、欧洲经济能否避免衰退,将成为决定未来欧洲债务危机能否有效化解的关键。

  欧盟峰会力排众议 提振市场信心

  自去年以来,欧洲危机一直是利好与利空消息频传,不断考验市场的耐心和信心。在欧债危机进入了燃眉之际,本次欧盟峰会能够力排众议,就早前广泛讨论的三大议题达成一致意见,实属不易。欧盟峰会取得主要成果如下:

  第一,EFSF的杠杆将为4-5倍。救助基金增加至1万亿欧元。新的EFSF将在11月准备就绪。另外对吸收私人和主权财富资金救援欧洲的计划,预计将会在11月底前,就扩增EFSF的两个选项完成框架规划。

  第二,银行业资本重组方面,各国已经达成9%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共识,欧元区银行需要在2012年6月前达到新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不过具体细节需要在11月欧盟各国财长会议上最终确定。

  第三,欧盟与银行达成协议,同意对希腊债务减记50%,希腊债务由此减记1000亿欧元左右。债券互换在1月进行,希腊还将获得1300亿欧元的新官方贷款。

  多方矛盾暂时搁浅,有助于协议的达成。欧元区核心国与核心国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但本次峰会中,欧盟国家不断召开紧急会议,试图挽救希腊这个濒临破产国家。德国总理默克尔警告欧洲元首们绝不能让欧元崩溃,并表示“如果欧元崩溃,欧洲也会崩溃。我们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这也显示了欧盟将希腊留在欧元区的决心。

  在欧洲央行是否应在危机援助中承担更大责任,核心国德法之间一直存在分歧。峰会之初,法国便提议将EFSF变成一家银行,可以在需要时从央行获得注资,将4400亿欧元的救助基金与银行资源相嫁接,从而能够从作为“印钞机”的欧洲央行获得贷款担保,实现金融稳定工具的杠杆化操作。

  但是,由于这种方式将最终风险转嫁给欧洲央行,德国坚决反对,最终法国做出了妥协。峰会就EFSF杠杆扩大4-5倍,救助基金将增加至1万亿欧元达成一致意见。另外,本次欧盟峰会中,德意之间、法英之间政要也存在较大分歧,展开了唇枪舌战,甚至出现了谩骂。欧盟峰会三项框架协议的达成确实为多方妥协的结果,实属不易。

  化解危机仍然任重道远

  尽管本次峰会在三大议题上达成一致性协议,有利于短期内缓解欧债危机。但是,考虑到货币同盟缺乏财政同盟,自欧元区建立以来便一直是货币同盟的软肋,是个中长期问题。另外,债务国、核心国的政党与选民如何博弈,如何细化现有协议、欧洲经济能否避免衰退,将成为决定未来欧洲债务危机能否有效化解的关键。

  首先,债务国与核心国的政治风险仍在上升。德国方面,目前已有80%的德国人反对为解决希腊问题而自掏腰包,同时只有17%的德国人信任欧元的稳定性。而德国总理默克尔为推动扩大援助基金规模的努力,显然已经危及了其在2013年的大选。两年之后,德国新政局能否维持默克尔执政期间达成的救助计划,债务国能否继续履行缩减开支的承诺,都有很大不确定性。如今的希腊,罢工事件也屡见不鲜,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可能面临更大的下滑风险。

  其次,本次峰会就银行业进行资本重组达成共识、欧盟要求银行核心一级资本金比率不得低于9%,预计欧洲银行业进行重组的成本必然不菲。一旦最终需要政府资本救助,也将进一步推高政府财政负担。另外,减记希腊债务50%的计划,相当于为希腊“减债”或“注资”1000亿欧元,使其财政状况大为好转。但是,欧洲银行业,特别是法国银行业持有大量债务国政府债券,大幅减记导致的市场连锁反应可能导致银行的债务风险扩大。

  再有,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经济出现萎缩的可能性加大。衡量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健康状况的综合PMI指数,由9月的49.1下跌至10月的47.2,进一步向下远离50的枯荣分界线。这一数据不仅远低于市场预期,创下自2009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大多数最新指标都预示,未来几个月欧元区经济形势可能会变得更糟,四季度区内经济出现萎缩的可能性很大。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

  本次欧盟峰会就EFSF杠杆化方面达成协议。11月EFSF的扩容将在以下两种方案之间抉择,即一种是使用EFSF对购买新欧元区债务的投资者进行担保;另一种是使用部分EFSF资金设立一特别目的投资工具,以吸引主权财富基金和其它投资者购买债务。

  目前,欧盟寄希望于金砖国家能够参与其中,但巴西已否决直接参与欧债救助新基金SPV,中国目前并未有明确表态。

  中国官方已对欧债危机表示出了高度关注,希望可以攻克难关,达到双赢。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温家宝总理表示,“在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们多次表示中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继续加大对欧洲的投资。”10月27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通电话,胡主席对欧盟首脑会议出台的应对措施也表示了肯定。28日,EFSF首席执行官克劳斯?雷格林先生访华,对中国如何支持欧元区特别投资工具的问题进行讨论。

  在全球经济与贸易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欧洲债务危机的不断恶化,对中国显然不利。一是欧洲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与中国出口形势息息相关。二是中国的外汇储备中,欧元资产的比重逐步增加。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持有的欧债有6000亿欧元。

  因此,欧债危机不断恶化,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不利。我们反对盲目的救助,但购买欧洲债务中的安全部分,如有法德担保的债券,风险则相对可控。这样既有助于借此机会实行资产合理配置,又能获得更高收益。特别是也可以帮助欧洲化解燃眉之急,对于中欧双方来讲是有利的。

  同时,也应该看到,发达国家的企业陷入困境之时,恰是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绝好机会。因此,审慎抉择,抓住危中之机,或许是中国此时最需要去做的事情。■

  (作者为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