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美国老太式养老有尴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8 16:34 来源: 解放日报

  张小乐

  中信银行宣布要推“美国老太”式理念的“倒按揭”养老业务,从社会养老的有益补充来看,不失为一种积极探索。但事实上,中信银行并非首个“尝鲜者”。上海在2007年就曾由公积金中心试点“以房自助养老”计划。不过据笔者了解,上海版“以房养老”试点已停办很长时间,目前无恢复时间表。

  “美国式养老”在中国为何水土不服?上海到底曾遇到怎样的尴尬呢?

  事实上,上海2007年的这一次尝试,借鉴了美国“以房养老”理念,但在具体操作上作了修改。在美国,其放贷对象是有住房的老年人,以其自有住房作抵押,银行定期向借款人放贷,到期以出售住房或其他资产还贷。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房屋交易的先后,即“倒按揭”只是抵押,最终产权人还可以是抵押人。而上海当时“以房自助养老”计划,事先已完成产权人的变更,即将自己的产权房与公积金管理部门进行房屋买卖交易。交易完成后,老人可一次性收取房款,房屋由公积金管理中心再返租给老人,租期由双方约定,租金与市场价等同,老人可按租期年限将租金一次性付与公积金管理中心。

  水土不服,房屋权属变更是直接原因。据透露,当时首笔试点之后就发现,由于交易房屋很多为售后公房,分房之初大都按“人头”计算面积,但产权证明上所有权人往往为一人。虽然法律上无障碍,但事实上对其他潜在受益人的利益是有损害的,于是就会引发矛盾。而即便是商品房,权属变更也让所有人觉得有“卖房养老”之嫌。

  另外,中国房市的过快发展也是一大障碍。从2007年开始,房价非理性攀升,房产被越来越多的家庭看成了最能产生巨额回报的投资。于是,无论参与试点的还是原本有意尝试的市民,都觉着这种养老方式不合算,结局有可能是“票子少拿了,房子也没了”。而被房产市场扭曲的还有家庭财产观念,因为巨额的增值效应,使得房子在家庭成员心目中更加“沉甸甸”。据笔者所知,公积金中心曾尝试引导后续业务确认子女对房产处置无异议,但结果不是子女不同意而引发家庭矛盾,就是老人觉得“自己的房子为何一定要子女分享”,断然打了退堂鼓。

  让“美国老太”尴尬的还有中国国情。在中国,养老不仅仅是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养儿防老”的情感维系。而在法律层面,欧美国家之所以流行“以房养老”,同实行高额的遗产税有关,这可以使老人在“以房养老”还是“留下房子”两者之间比较容易作出选择。而我国还无遗产税,因此“但存方寸土,留予子孙耕”成为一种传统。

  但笔者也相信,随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老有所养将不再是“田园牧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