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反思粮食安全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0 23:01 来源: 财经《新世纪》

  □ 王兰 | 文

   wanglan.blog.caixin.cn

  中国农产品的产能增长基于巨量的农药与化肥使用,付出的环境代价得不偿失

  在中国,以粮食为代表的农产品自给保障受到官方高度重视,形成了主流的粮食安全观——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粮棉油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农业部提出的种植业“十二五”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努力实现“一个确保、三个力争”,即确保粮食基本自给,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确保自给率95%以上,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自给率达到100%。

  笔者不是单纯的市场论者,不会天真地认为中国这般大国,粮食能像一般商品一样可以百分百地由市场(国际贸易)解决。在资源禀赋允许、其他条件不变的约束下,如能完全自给固然可喜,但现实并非如此。

  由于人口增加和食品结构改善,总体上中国的粮食等农产品需求量呈上升趋势,要保证自给无非有两条途径:增加或至少稳定耕地资源(18亿亩耕地“红线”);提高单产。前者受到各种非农需求(开发区建设、房地产开发等)的制约,2010年中国耕地保有量为18.18亿亩,比十年前减少约1亿亩,耕地能稳定现有规模已不易,要保障自给只能依靠提高单产。和耕地资源缓慢下滑相比,中国农作物单产稳步上升(见表)。

  以粮食为例,2010年单产比1978年增加了96.83%、比1990年增加了26.47%,该增长是普遍性的,并非源于粮食构成的变化。比如2009年,中国稻米、小麦、玉米的单产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15.01%、48.59%、16.37%,这相当不易。2009年全球谷物产量前四名是:中国48368万吨,美国41981万吨,印度24677万吨,俄罗斯9508万吨,其他三国耕地条件都优于中国:美国耕地面积约为中国的121%,印度约为中国的113%,俄罗斯耕地面积虽为中国的约86%,但其谷物产量不及中国的20%。抽象地看中国农产品单产数据可喜,但分析成因却喜中有忧。

  中国三十多年农产品产量增长的原因,有组织制度改革和市场化等因素,这是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工及物质投入、技术手段改善等来直接推动的,精确计算各要素在增量中的贡献率对数据样本要求太高,但比较分析仍可见端倪。

  简单说,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增加是过去30多年中国农产品增产的主要推力。从增量看,2010年中国化肥使用量为5561万吨(折纯),比1978年增加了529.07%;农药使用量为171.2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229.23%。而同期粮食、油料、棉花、甘蔗、甜菜、蔬菜、瓜果的单产分别增加了96.83%、117.12%、176.18%、76.88%、371.68%、100.71%、361.75%。可见,过去30多年化肥的使用量增幅超过了所有农产品的单产增幅,农药使用量增幅也超过了多数农产品的单产增幅。为维持这种趋势,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还将大幅增加,并在农产品成本构成中占首要位置。

  在农产品总成本中,土地成本相对固定且较低,大部分是生产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基本占半数以上,其中十多项直接和间接费用以化肥和农药居前列,合计约占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从单位播种面积看,1978年每公顷农作物播种使用化肥59公斤、农药3公斤,2010年这两个数据则是346公斤和11公斤,不但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突破了安全上限。

  巨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拉高了中国粮食等农产品产量,数字上保证了自给的安全,可是化肥和农药不但会残留在农产品中,也会大量残留在土壤、水体和空气里,农业污染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污染源。这种破坏我们生存环境和贻害后代的做法应该反思。

  理性的办法是——不妨适当降低粮食等的自给率,通过进口替代解决,这样既能适当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又能发挥中国长期贸易出超、巨额外汇储备的比较优势。也许这会带来一些诸如价格波动等问题,但和巨量的化肥农药相比,付出一些代价都是值得的。

  作者为投资业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