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跪着种参 参农盼望膝下"黄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07:2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跪着种参参农盼望膝下"黄金"

  参农陈永胜在参地薅草和松土

  中国人参无定价,我们在国际上也没有定价权

  “我们不知道市场需要多少人参,手里有多少就拿多少到万良的市场上去卖。参价也不固定,量多价就贱。我们也没有固定的卖家和销售渠道。”参农战怀桂隐约觉得村民们种参都有些盲目,但当记者问到如何解决时,她显得十分茫然,只轻轻地说:“像种苞米一样,我们需要政府的补贴和帮助。”

  “我们家的参地有点远,路不好,得走上20分钟。”汽车停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万良镇的公路边,参农战怀桂领着记者下了公路,往山林深处走去。

  10月份的东北最低气温已达零下,越往深处走,寒意越重,一路都是黑黝黝的土地。另一位参农陈永胜介绍:“这是原始森林里的腐殖土,种出来的参比韩国参营养要高得多。”一面说,陈永胜一面掏出了一块当地产的大力参,放在嘴里嚼着,泛红的脸上笑容自豪:“中午多喝了点酒,这参解酒。”

  到达的时候,战怀桂家的参地正在埋参苗。参苗是三寸长成型的白胖小人参,播种的要求很是严格。战怀桂将参头微抬,相隔大约8厘米,把参苗摆放在高出地面翻松了的土壤上,也就是“参床”上。“这叫做立栽,平放的话就不长条。间距也要控制好,太密了就不长个。”说话间战怀桂就栽完了一列,双手刨土轻轻地盖在参苗上。

  战家的参已经到了第二茬生长期。刚开始种下的是参籽,长三年后,土地的养分就不够用了,成型的小参苗就要挖出来移栽到另一片参地上,开始第二茬生长,经过又一个3年才能收获。

  十月播种,冬雪保温,来年春季搭棚。战怀桂说,因为要保温和遮阳,参地的弓棚搭得很矮,“所以要跪着薅草和松土,我们都是跪着把身子探进弓棚里作业。”战怀桂说。

  侍弄人参不仅艰辛,而且风险极大。漫长的六年生长期里,烂根、长锈、受冻是常见的问题,哪一年出现问题都是前功尽弃。即使最后人参丰收了,参农们仍有更大的忧心:“前几年种参基本不挣钱,有时候还赔。”

  战怀桂简单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丈地(3.3米长)的参最多能出产20余斤参,大约能卖900元,可是一丈参土就要360元,加上参苗、农药、看护等费用,收入常常抵不了成本。战怀桂从1993年开始种参,赔了就欠着银行的钱继续种,赚了就将利润投到下一拨参苗里去,用她的话说是“上了老虎背”,赚不赚钱也要年年种,自己也不会干别的营生。

  为什么种参难盈利呢?陈永胜分析说,一方面是成本在涨。因为人参极耗地力,参土种完一茬以后需要几十年的恢复才能继续种参,几乎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参土资源越来越稀少,价钱也越来越贵。政府现在强调退耕还林,种完参以后每隔一米要栽上小树苗,负责管理一年,这也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人参的售价上不去。“中国人参无定价,我们在国际上也没有定价权。”陈永胜有些不平地说。

  “我们不知道市场需要多少人参,手里有多少就拿多少到万良的市场上去卖。参价也不固定,量多价就贱。我们也没有固定的卖家和销售渠道。”战怀桂隐约觉得村民们种参都有些盲目,但当记者问到如何解决,比如通过了解市场需求,通过联合村民固定参价,她显得十分茫然,只轻轻地说:“像种苞米一样,我们需要政府的补贴和帮助。”

  记者离开参地的时候,鞋上沾满了陈永胜引以为豪的“肥沃的黑土”,心也有些沉甸甸的。这时候,战怀桂反而咧开了嘴:“这两年因为土地少了,参价上去了,已经有点赚头啦!”笑容里充满了希望。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