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入世十年我国农业发展成就和经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13:57 来源: 新华08网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十年来,我国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为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开放中加强对农业合理保护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农业成功经受入世过渡期、能源危机、粮食危机、金融危机、极端气候等多重考验,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仅以粮食生产为例,我国粮食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8年增产,连续5年超过1万亿斤。

  ——大幅提高了农产品市场开放水平,农产品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严格按照入世承诺大幅开放了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贸易额由2001年的279.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219.6亿美元,增长3.4倍,年均增幅17.8%,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目前农产品贸易总额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促进了农业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在世贸组织框架下调整农业政策。过去十年来,我国农业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的力度之大、影响之深,与入世密不可分。国家加快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农业生产扶持力度明显加大,农业支持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此外,积极按照WTO规则要求开展农业法律法规清理和修订工作,修改了5部法律文件,废除了与WTO规则不一致的26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项法律规章的实施更加透明。

  ——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优化,推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2003年以来,农业部先后编制并组织实施了两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优势区域农产品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日益完善,标准制定、基地建设和农产品认证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改善了贸易投资环境,促进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稳步发展。入世在总体上为我国农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创造了条件,我国可以作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享受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并在WTO规则框架下争取有利于我国的贸易和投资准入条件。入世以来,我国对外农业投资主体日益多元,经营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境外农业资源合作开发稳步推进。

  ——完成了从规则接受者到制定者的角色转换,利用世贸规则维护发展核心利益的能力全面提高。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我们利用世贸规则保护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入世后,我们发起白羽肉鸡”双反案“、将美对我禽肉出口歧视性措施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参与对欧盟马铃薯淀粉双反、暖水虾案应诉等,成功维护国内产业利益。

  统筹两个市场促进国内产业健康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带来的成就有目共睹,积累的经验值得珍惜。但是,入世也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尤其是进口产品对新增市场的过度挤占,使得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空间受到抑制,产量没有因为需求的强劲增长而得到相应增长。近几年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且急剧扩大,大豆、羊毛、油菜籽、棉花等产品进口依存度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客观地讲,改革开放30多年获得的一大成果就是,我国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创造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这是我国外交和贸易合作的优势资源。但是受进口过多过快增长的影响,我们创造的巨大市场并没有拉动本国自主产业的更好发展,更多的是被外国农业生产者获得。贸易逆差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也不排斥进口,关键是要在进口满足需求的同时保证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防止行业主导权的丧失。

  近年来,国际资本对我国农业领域渗透日渐深入,已从当初参股经营发展到兼并收购,从参与单一环节发展到控制整个产业链,我国包括种业在内的农业核心竞争力受到损害。目前,跨国粮商垄断了我国80%的进口大豆资源和豆油压榨能力。我们要对外资进入农业进行深入研究,既要看到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面,又要关注其对产业安全的影响,因势利导,善加应对。

  十年的实践说明,只要统筹好国内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两个大局,维护好农业产业安全及粮食安全核心利益,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全面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我们就能抓住入世带来的机遇,化解出现的挑战,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增强农业对外开放有效性和针对性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是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农业对外开放面临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理性分析,科学应对。

  农业对外开放要进一步发挥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面临难得机遇。

  外部环境总体有利。世界经济复苏的大势没有逆转,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需求恢复,发展中国家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较大。各国更加重视农业基础地位,发达国家出于开拓市场的目的,发展中国家出于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目的,推动与我农业贸易投资合作的意愿都更加强烈。国内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我国对农产品的需求呈刚性增长,我们正在积极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同时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为农产品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对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做出了明确部署,各地区、各部门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外向型农业企业的竞争实力增强,行业主体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提升。

  但不可忽视的是,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仍将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农业对外开放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看,我国农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发达国家瞄准我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大力推行其市场战略。对此,我们要学会甄别,要学会扬弃,要有防范意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国际市场的因素更趋复杂多变。各国政府贸易政策更趋保守,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困难。我们必须坚持WTO多哈回合谈判的三个主题:一是发展,即WTO全体成员特别是发展中成员的发展;二是商业利益的获得不能损害民生利益;三是一定要给发展中成员留有发展政策的空间。当前粮食安全危机问题、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问题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根源是供求关系问题,是产不足需的问题。只有绝大多数国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危机问题。

  从国内看,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支持体系尚不完善。农产品贸易和”走出去“急需纳入国家对外贸易投资规划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农产品贸易结构不合理,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品种有限,贸易规模不大,需要转变发展方式。维护农业产业安全的工作手段和机制还不成熟。虽然WTO赋予各国实施”两反一保“的贸易救济权利,双边协议中也有启动贸易救济的条款,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相关农产品的贸易救济措施并没有适时启动。国际农业信息平台、优势农产品国际营销促销体系以及公共服务的力量亟待加强。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稳定的农业国外信息分析研究体系,为企业主体开拓国际市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手段有限。专职从事农业外交的人才储备偏少,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是WTO新成员,在世界规则的研究和学习中,经验还不丰富,在参与制定和运用规则上明显处于劣势。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WTO仍将是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之一。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把握好WTO规则,维护好改革开放的成果,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顺应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又要在开放中注意趋利避害,加强政策调控,加强对农业的合理保护,更加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确保农业产业和农产品贸易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对外开放工作中,一要保护农业产业安全。在进口满足国内需求和合理利用外资的同时,保证国内产业健康发展,防止行业主导权的丧失,防范化解产业风险。二要转变贸易发展方式。转变过度依赖低成本低效益的数量速度型贸易增长,牢牢把握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扩大优势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为充分利用世界市场创造有利条件。三要增创国际竞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四要保护好农业政策和产业升级空间。通过积极参加国际磋商谈判,施加影响,争取农业支持调控和扩大贸易的空间,充分运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利益。

  要完成上述任务目标,未来我们要强化政策研究和战略规划制定,进一步提高制定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能力,推动建立统一、稳定、规范、高效的农产品外贸管理和调控体制,加强农业产业损害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和贸易救济工作,提升农业国际信息和农产品国际营销促销的公共服务水平。(农民日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