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提升实体经济回报率 形成资源配置激励导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07:20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赵洋

   

  尽管民间借贷中的一部分资金流入投资领域,也有一部分资金异化为纯粹的“炒钱”游戏,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有相当比重的民间借贷资金去向依然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民间借贷之本,也是维持其回报的利润源泉。经济学告诉我们,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企业家或实业投资者,融入资金投入实体经济,付出的利息成为其融资成本,从这一角度出发,融资成本应该是企业的最低要求回报。但是,当民间借贷的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实体经济的回报能否承担民间借贷的高融资成本,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两组数据。一是近期民间融资利率的变化。尽管个别地方的个别民间借贷年化利率最高已经超过100%,但诸多调研显示,实际总体水平没有如此之高。人民银行温州中支此前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温州民间借贷的综合利率维持在24%(月息2分)以上;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在其官网发布的调研报告,同样认为当前浙江多数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年息在25%至30%之间。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利率的变化,从另一个侧面显示民间借贷利率的水平,即从此前一般12%到15%的年利率,到现在基本在18%或20%,今年有几则公告最高年利率超过20%。

  另一组数据代表实体经济的回报率。光大证券研究人员在2007年末的一份报告中,计算了近些年实体经济毛利率与资本回报率变化。毛利率方面,工业产业从1997年的24%下降到2007年18.2%,可选消费产业从1995年的26%下降到2007年的16%,日常消费产业从1997年的28%下降到2007年24%。资本回报率方面,工业产业从2001年的4%上升到2007年的14%,可选消费产业从2005年的1.2%上升到2007年的9%,日常消费产业从2001年的1.2%上升到2007年的9%。

  将上述两组数据简单对比后不难看出,2007年的工业产业、日常消费和可选消费三个行业的资本回报率,远低于当前的民间借贷融资成本。2007年是中国近几年经济的一个高点,宏观经济的良好走势意味着企业有较好的回报,但经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各种成本的大幅上升之后,目前中小企业的状况远不如危机之前。可以说,不管是毛利率还是资本回报率,目前中小企业的数据大都逊色于2007年。

  以此分析不难看出,在民间融资成本不断高企的同时,资本回报率却不尽如人意,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工业产业或消费品行业等实体经济难以承受民间借贷的高成本之重。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较多,比如曾经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时代正逐渐消失,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升,缺少定价权导致的成本难以转嫁等。目前沿海部分地区产业空心化、民营资本逃离实业等现象突出,也为此提供了佐证。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还不能简单地给出定论,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的广泛性以及民间融资的差异性。回看上述比较,我们仅选择了工业产业、可选消费以及日常消费三个行业,而实体经济范围极广,既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各行各业资本回报率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将融资需求转向民间借贷市场来解决的借贷者而言,其融资成本也千差万别,有高有低,融资时间也有长有短,不尽相同。

  观察历史轨迹,民间借贷自古有之,且大都以实业需求为背景。不管是几十年前温州制造业模式的兴盛,还是苏南或广东民营经济的发达,都曾经闪现着民间借贷的身影,“草根式”民间资金拆借,为这些地方经济注入了活力,来自实业的回报,也维系着民间借贷的融资成本。在这个过程中,靠低成本起家的制造业因起步阶段的高回报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民间借贷的高成本,同时,这些民间借贷中有相当部分是短时间的周转资金,属于“救急”性质,因此即便成本高,在短期内也可以接受。

  当前,传统制造业利润率在综合因素影响下,逐渐摊薄,其已经没有当年承担高融资成本的高回报率,而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或者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很多实业资本面临的选择。因此,要避免实体经济被民间融资高成本压垮,在大力引导更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降低众多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要采取一揽子长效措施,提升实体经济回报率,降低民间借贷成本。

  具体看,一是要从财税政策上给实业企业以扶持,降低其过高的经营成本,提升行业回报率;二是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有关专家对此建议,当前中国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变化契机,地方政府可制定特殊政策,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门槛,从而形成资源配置的激励导向,让资本真正回归到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实体经济领域。此外,要严厉打击民间借贷的高利贷化倾向,让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使更多民间资金以合理市场利率进入实体经济,成为支撑实业发展的有益补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