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政府补贴少及农民积极性低成两大制约因素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21:01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抗旱规划转道 节水重于开源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11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抗旱规划》。会议强调,抗旱的根本出路在节水。要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努力减少水资源消耗。

  中国每年一半以上的用水量都在农业。但是,中国灌溉用水效率极低。数据显示,中国每立方米净耗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不足1公斤,和一些发达国家每立方米净耗水的粮食生产效率2—3公斤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节水的效益要远远高于开源。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意义重大。“喷灌的用水量要比大水漫灌节省近90%的水量。滴灌比喷灌又要节省90%的水量。”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这对于淡水资源奇缺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而言,是个极大的福音。

  郑风田还表示,《全国抗旱规划》中所提到的“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运用价格等经济杠杆,引导节约用水”,目的就是要为推广节水灌溉做铺垫。想用水价来倒逼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各地都纷纷表示要提高节水灌溉的耕地面积。甚至有地方表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点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但各地在拍胸脯下保证之后,也要冷静思考一下。发展节水灌溉是需要巨量资金的。郑风田调研发现,如果采用喷灌技术,每亩地要投入四五百元。滴灌技术比喷灌要贵四五倍。这对于资金本就不足的农村来说,是个巨大的负担。

  如此高的成本无法激起农户的积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于法稳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一般而言,由于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附加值比较高、效益好,节水农业技术容易推广;而对于大田作物则难以推广。也可以说,节水农业只能在灌区层面上作为示范项目进行,难以在广大灌区进行推广应用。

  国家的补贴政策也有点不给力。“按照现行的政策,中国给予节水设施建设的农户10%—20%的补贴。这是远远不够的,根本激不起农户的积极性。国家补贴至少要提高到50%,地方政府也要补贴一部分,最后再让农户掏腰包。”郑风田说。

  于法稳也表示,建立节水农业的长效机制。节水农业的发展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因此,需要把“外生性”变为“内生性”,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其在节水农业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市场条件下变成自觉的行动。要让农民充分认识节水农业的公益性,并对节水农业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补贴,鼓励发展节水农业。

  对于那些还无力建设节水农业的地区,也不能停在原地踏步。“资金不足的地区可以依靠平整耕地、修葺硬化水渠,或者发展‘小白龙’灌溉(小白龙”是一种塑料软管,耐折、耐晒,便于移动。灌溉浇水时,一头接在田边的暗管或水泵出水管上,一头接在田间地头。)等比较初级的方式,达到节水的目的。同时,干旱地区还应该主动改变种植结构,压缩高耗水作物的播种面积,扩大优良的抗旱品种的播种面积。“于法稳建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